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C030304) 作品数:4 被引量:70 H指数:3 相关作者: 石冰 杨超 黄宁 刘坤 郑谦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四川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初步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改进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技术方法,并对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即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名非综合征性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8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12名。对20例患者实施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CBCT)片,使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名患者中总体植入骨量比率为88%,唇侧植入骨量比率为93%,腭侧植入骨量比率为84%。结论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弥补了既往腭侧植入骨量不足的缺点,裂隙内鼻腔瓣三角瓣的切口设计兼顾了鼻底裂隙和唇侧裂隙的关闭,避免大范围的松弛切口以及颊侧黏膜推进瓣的应用。 杨超 石冰 刘坤 郑谦关键词:唇腭裂 牙槽突裂植骨术 锥形束CT 金属栅栏式腭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金属栅栏式小鼠腭器官培养模型。方法选取妊娠14 d的孕鼠20只,采用金属栅栏静式培养法,将腭器官分别培养24和48 h,肉眼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腭器官在体外的发育过程。结果腭器官发育良好,细胞形态正常。腭器官培养24 h后可见到中脊上皮;培养48 h后可见中脊上皮消失,腭突融合。结论本方法为研究腭裂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体外模型。 卢胜军 何苇 石冰 蒙田 李承浩 封兴华关键词:器官培养 腭裂 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术前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观察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PNAM)在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术前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45例非综合征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平均年龄为18.33 d)进行唇裂术前正畸治疗,测量治疗前后的鼻小柱倾斜度、鼻小柱长度、鼻孔宽度、鼻孔高度和牙槽骨裂隙宽度,并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PNAM术前正畸治疗后,鼻小柱倾斜度、鼻小柱长度、鼻孔宽度、牙槽突裂隙均明显减小,鼻孔高度明显增加,除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较小侧的鼻孔宽度外其余项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AM能明显改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鼻部形态,减少牙槽骨裂隙宽度,从而减少手术难度,提高整复效果。 杨超 黄宁 石冰关键词:唇腭裂 术前正畸 改进手术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研究,观察改进的手术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如下不同的手术方法,观察术后头3天的日引流量;至24h引流量≤20mL时拔除引流管,记录引流天数,发生皮下积液的例数以及所有手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头3天内的每日引流量下降很快,且均相应地少于对照组,到第3天时不超过50mL/24h。实验组的引流总天数中位数(4d)少于对照组(7d)(P<0.01);实验组的皮下积液发生率仅为2%,大大低于对照组的14%(P<0.01),实验组引流管无1例被堵塞。结论:改进的手术方法,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能显著减少积液的发生率,并且手术安全可靠,未见术后并发症增加。 李琰 潘华锋 孙桂兰关键词:乳腺癌 乳房切除术 皮下积液 腋窝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