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CDB227)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0H指数:8
- 相关作者:汪晖董翠萍王君慧黄海珊张晴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铜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为分阶段对慢性疼痛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1所三甲医院慢性疼痛患者268例,采用疼痛阶段变化问卷(PSOCQ)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疼痛的自我管理行为呈现不同的阶段和型态,依次为思考前期(39.92%)、思考期(45.52%)、行动期(7.84%)和维持期(6.72%)。结论患者慢性疼痛自我管理的行为分阶段逐渐转变,需针对其各阶段不同的疼痛自我管理倾向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 张晴汪晖黄海珊朱娟
- 关键词:慢性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维持期
- 疼痛手册在Nuss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疼痛手册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术)后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出院的Nuss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疼痛手册并告知填写方法,护士在患者出院次日即开始进行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对照手册避免可能导致剧痛的行为,介绍疼痛处理方法,监督体疗锻炼。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体疗锻炼依从性及胸廓矫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体验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疼痛手册能有效促进Nuss术后患者康复,保证胸廓矫形效果。
- 王君慧高利平董翠萍汪晖
- 关键词:漏斗胸矫形术胸廓矫形效果家庭护理
- 阶段转变模型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11年
- 为了更好地减轻慢性疼痛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患者参与慢性疼痛自我管理在疼痛护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阶段转变模型在慢性疼痛领域的应用研究,将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引入到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心理和行为的不同阶段反映自我管理的意图,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阶段慢性疼痛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构建更完善的疼痛自我管理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对阶段转变模型的内容、价值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从心理和行为层面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 张晴汪晖黄海珊朱娟
- 关键词:慢性疼痛自我管理
- 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患儿的超前镇痛护理被引量:20
- 2011年
- 总结22例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患儿应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指导临床工作的经验。从确定手术即开始细致的疼痛宣教,使患儿及家属了解超前镇痛的意义,学习观察或表达疼痛的方法;为患儿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经过交流,使家属改变其认识误区,乐于接受超前疼痛护理;为患儿实施科学的疼痛评估,特别是掌握超前镇痛评估内容,以及时提醒医生把握用药时机;做好药物镇痛护理的同时,根据疼痛记录分析疼痛规律,指导超前镇痛的护理。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10 d,平均5.5 d,满意出院,随访半年,未出现钢板移位。
- 王君慧董翠萍汪晖
- 关键词:小儿微创漏斗胸矫形术超前镇痛护理
- 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在对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以及支气管和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标准的2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介入组。常规组采取全身抗结核药利福平治疗,介入组使用支气管镜对病变位置灌注异烟肼治疗。二组治疗时长均为6个月,每个月末记录对比二组气道直径、气促指数、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临床症状数据以及是否有支气管扩张症、肺不张、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的发生,将二组组间并发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疗效对比,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第六个月为81.82%;并发症发病率在6个月为63.64%;介入组的治疗有效率在6个月为90.91%,并发症发病率在6个月为33.33%,远低于常规组发病率数据、气道直径、气促指数和FEV1对比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介入诊断和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方案对于支气管结核以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具有很好的临床优势。
- 罗祥郭春丽程西安宁红娟董翠萍
- 关键词: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 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及应对策略的调查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应对策略,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1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慢性疼痛患者270例,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及自行设计的慢性疼痛应对策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近1周的疼痛评分为0~10(6.39±2.49);近1周无疼痛1例(0.37%),轻度疼痛44例(16.30%),中度疼痛122例(45.18%),重度疼痛68例(25.18%),剧烈疼痛35例(12.96%)。其应对策略各维度中,积极心态评分(2.99±1.10)、忽视疼痛(2.61±1.11)、分散注意力(3.21±1.06)、行动解决(2.77±0.73)、寻求帮助(2.99±0.86)、消极心态(2.57±1.01)、限定活动(4.12±1.01)。患者疼痛强度与应对策略中的忽视疼痛呈负相关(r=-0.208,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多处于中重度,其疼痛程度与应对策略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和规范慢性疼痛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应对策略,以减轻其疼痛程度。
- 汪晖张晴方汉萍徐蓉黄海珊
- 关键词:慢性疼痛疼痛程度
-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王君慧汪晖董翠萍
-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急性疼痛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疼痛控制
- 家属同步宣教对酒依赖患者开胸术后疼痛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开胸术的健康教育模式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6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84)和试验组(N=84),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宣教和病房组长督导;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属同步健康宣教,即要求家属必须参与宣教活动。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戒酒时间、镇痛满意度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试验组患者戒酒时间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镇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对酒依赖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同步健康宣教,以保证宣教效果,改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王君慧汪晖董翠萍
- 关键词:酒依赖家属肺部并发症
- 超前镇痛用于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将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1例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1)。对照组术后按压疮管理常规制度落实Braden量表评分及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压疮管理中融入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即在可诱发患者剧痛的压疮护理操作前预见性评估疼痛,医生根据评分实施药物镇痛,在实施镇痛后对患者开展压疮护理操作。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Braden评分存在时间、交互及干预主效应(均P<0.01),观察组Braden评分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压疮实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前镇痛护理对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董翠萍汪晖童敏
- 关键词:食管癌开胸手术压疮BRADEN量表压疮管理超前镇痛
-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对开胸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的方法与效果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后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对肺癌病人行开胸术后的病区镇痛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2009年建立及运用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并实施包括培训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预见性疼痛评估和急性疼痛护士及时镇痛反馈等方法进行疼痛护理,并与实施前肺癌开胸术病人镇痛满意度、肺部并发症、远期慢性疼痛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后,开胸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提高(P<0.01),肺部并发症、远期慢性疼痛发生率下降(P<0.01或P<0.05)。结论融合病区规范化镇痛管理模式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能提高病人镇痛满意度,有利于降低由于开胸手术导致的肺部并发症和急、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 王君慧严伟董翠萍汪晖
- 关键词:病区镇痛开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