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42)

作品数:13 被引量:174H指数:8
相关作者:刘耀彬张发明华磊曾明孙文龙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城市化
  • 2篇新型城市化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2篇资源诅咒
  • 2篇门槛
  • 2篇门槛效应
  • 2篇包容性
  • 2篇包容性发展
  • 1篇行政区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映射
  • 1篇支付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冗余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生产率
  • 1篇生态文明思想

机构

  • 12篇南昌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10篇刘耀彬
  • 2篇张发明
  • 1篇曾明
  • 1篇李汝资
  • 1篇刘黎
  • 1篇孙文龙
  • 1篇白彩全
  • 1篇庄小文
  • 1篇戴璐
  • 1篇华磊
  • 1篇柯鹏
  • 1篇涂红

传媒

  • 3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系统工程学报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进的城市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方法被引量:8
2014年
国内较少有文献将"会议竞争力"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议题进行研究,部分文献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然而相关文献提供的城市会议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模型构建和权重确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与拓展,探讨了一种基于G1-E法的城市会议目的地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G1-E法除了具备综合主客观两方面信息的特性外,还具备将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体现出来的特点,更加适宜对城市会议目的地进行竞争力综合评价。文章最后以17个旅游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评价结果比原方法的拟合程度更高。
张发明
关键词:城市经济G1
区域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以广东、广西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运用DEA方法对两广地区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和要素冗余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广西大部分行业的能源效率高于广东。广东行业能源效率在考察期内较稳定,中高技术行业较高,低技术行业普遍较低,且相差较大。广西能源效率在各行业中表现良好,相差不大。广东要素投入冗余较少,而广西则较多,要素冗余主要存在于能源效率低的行业。进一步对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证实,广东的工业化水平、劳动力和固定投资基本都表现对中高技术有促进作用,对低技术行业有抑制作用;广西则表现相反。而能源价格的提高对两地区各行业都有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
戚红艳刘黎
关键词:能源效率影响因素
地方财政自给与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门槛分析被引量:42
2014年
基于"均等化平均标准"的概念和官员行为理论从理论层面阐释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影响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用的作用机理,以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为门槛变量,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从财政自给的视角实证考察1994—2012年中央转移支付与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制度能够有条件地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于存在着三门槛效应,其均等化效用随着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低下是导致转移支付制度不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原因,增强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曾明华磊刘耀彬
关键词:财政自给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均等化门槛效应
开放经济下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协调评价与情景模拟--以长三角(16城市)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全球贸易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三者之间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对其协调发展评价的定量研究和情景模拟关注并不够,由此导致不便于对这种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性评判。因此,文章以我国开放度程度较高、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16城市)为例,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其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情景分析方法设计3大类9种方案对其未来情景进行政策模拟和比较,由此提出了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刘耀彬戴璐庄小文
关键词:城市化情景分析长江三角洲
基于巴斯扩散模型的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预测被引量:1
2016年
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准确把握其发展特征和趋势有助于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本文在辨明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内涵的基础上,从高效发展、公平发展、友好发展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使用巴斯扩散模型预测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未来8年的发展趋势,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政策启示。结果显示:四大区域各指标权重相似,但东部受友好发展维度影响较大,东北部受高效发展维度影响较大;四大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主要受已有的相关发展成果激励;东部将最早达到峰值得分,中部和西部其次,东北部将最慢,但峰值得分从大到小的排序与扩散速度相反;这一自然得分趋势会对区域的发展造成相应的助力或阻力。
刘耀彬封亦代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
不同等级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基于DID模型对江西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国家和地方两种不同等级高铁线路开通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以及作用效果存在怎样的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与学术问题。通过构建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以及有无对比法,研究检验昌九高铁和沪昆高铁的相继开通是否给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以及影响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两条高铁的开通的确对江西省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在,昌九高铁开通后短期内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沪昆高铁则呈现负向关系,但都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而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2)两条高铁的开通对江西省经济发展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性。昌九高铁的开通,促使江西省内部区域通达度提高、经济联系量紧密及生产要素交流增强,促进了江西省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结构的优化;但随着沪昆高铁开通,反倒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就业结构改善呈现负效应。
刘耀彬郑维伟
关键词:高铁经济双重差分模型
1978年以来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二元驱动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关键转型期,系统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动特征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应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1978-2013年中国省际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改革释放期、震荡调整期、平稳增长期、结构调整期,发现不同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很大差异;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明显,西部地区表现次之,中部地区最差,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凹"字型空间格局;总体上,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西部优势-东部优势-弱均衡发展"的变动态势。
李汝资刘耀彬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改进的动态激励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2
2015年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激励综合评价方法,改进后的综合评价方法融入了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控制思想.通过引入加速度、加速度指数等概念反映不同时刻下各评价指标值的变化趋势,通过优劣增益幅度的确定得出动态激励评价指标值.提出了一种映射权重判定算法,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判定因多阶段评价指标值的波动而导致权重信息的变动范围,并可实现评价指标值与权重信息的协同调整.实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张发明孙文龙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分析框架建立结构因素图,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中国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消耗和污染强度以及地区贫困不均等因素正成为限制东部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2经济稳步发展和空间逐步扩张是积极推动中、西部2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3东北地区相对于中国其他3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形成过程有很大不同,人口增长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特征因素尤为重要。
刘耀彬涂红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结构方程模型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金融发展门槛效应被引量:10
2015年
"资源诅咒"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但金融发展水平对"资源诅咒"产生的影响却容易被忽视。论文通过使用1996—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Hansen门槛模型发现:"资源诅咒"确实存在于中国省际;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存在门槛临界,即金融业的发展情况在门槛值1.635 2的前后,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显著不同;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可以显著影响金融业的发展;物质资本投入水平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拉动地方消费、提高政府支出和物质资本投入,进而提高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资源诅咒"现象,促进经济增长。
刘耀彬黄梦圆白彩全
关键词:经济增长资源诅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