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2128)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丁燕怀张平姜勇胡朝晖尹久仁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力学性能
  • 4篇纳米
  • 4篇力学性
  • 2篇动力学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尼龙
  • 2篇尼龙6
  • 2篇玻璃纤维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性能表征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悬臂
  • 1篇压痕
  • 1篇原位聚合
  • 1篇蠕变
  • 1篇蠕变性能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机构

  • 9篇湘潭大学

作者

  • 7篇丁燕怀
  • 6篇张平
  • 5篇姜勇
  • 2篇许福
  • 2篇尹久仁
  • 2篇邓旭辉
  • 2篇胡朝晖
  • 2篇何浩礼
  • 2篇蒋旭
  • 1篇胡朝辉
  • 1篇程世玉
  • 1篇蒋有能
  • 1篇任虎鸣
  • 1篇罗利
  • 1篇赵才贤
  • 1篇刘智
  • 1篇唐现琼
  • 1篇李婷
  • 1篇郭江江
  • 1篇郭飞飞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材料导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塑料工业
  • 1篇中国塑料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TiO_2光催化还原Hg^(2+)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012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Hg2+在TiO2表面上光催化还原反应中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在TiO2表面的水分子会形成局部有序的类冰结构,这种类冰结构限制了材料表面附近水分子的移动,也阻碍了Hg2+向TiO2表面的运动,是影响光催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模拟了TiO2表面光生电子密度和表面掺杂Fe3+对类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表面掺杂Fe3+抑制了类冰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效率。
唐现琼刘智赵才贤邓旭辉李婷张平
关键词:光催化还原污染处理分子动力学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core-shell-structured Sn O2@C nanofibers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2018年
Although SnO_2-based nanomaterials used to be considered as being extraordinarily versatile for application to nanosensors,microelectronic devices, lithium-ion batteries, supercapacitors and other devices, the functionalities of SnO_2-based nanomaterials are severely limited by their intrinsic vulnerabilities. Facile electrospinning was used to prepare SnO_2 nanofibers coated with a protective carbon lay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core-shell-structured SnO_2@C nano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elastic moduli of the carbon-coated SnO_2 nanofibers remarkably increased, suggesting that coating SnO_2 nanofibers with carbon c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LIU XingLI KeFengDUAN XiaoLuHUANG YuTingLI ShuaiLIU YiLinXU FuLI ZhengZHANG PingDING YanHuai
关键词:SNO2机械性质
原子力显微镜用于微尺度材料力学性能表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纳米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从AFM的原理出发,分析了探针与样品之间作用力的计算过程,介绍了确定悬臂弹性常数的几种方法,并综述了AFM在生物材料、薄膜材料、纳米结构、单分子操作和纳米力学实验中的研究进展。
丁燕怀蒋旭任虎鸣尹久仁姜勇邓旭辉张平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力学性能探针
纳米SiO_2含量对尼龙6/SiO_2纳米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6/S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尼龙6基体中。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不同纳米SiO2含量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短期(24 h)蠕变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也随着增大;在30 MPa、40 MPa和50 MPa的应力水平下,纳米SiO2含量为5%的纳米复合材料的蠕变应变分别比纯尼龙6降低了38.4%、61.0%和71.9%。
姜勇胡朝辉何浩礼丁燕怀许福张平
关键词:原位聚合尼龙6纳米SIO2蠕变性能
拉伸速率对尼龙6力学性能和颈缩区结晶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己内酰胺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了尼龙6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尼龙6材料进行了10,20,50 mm/min三种不同速率的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加,尼龙6的屈服强度略有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和断裂能则大为减少。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拉伸后试件的结晶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颈缩区有新的晶型生成;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加,结晶度也随之增大,当拉伸速率为50 mm/min时,其颈缩区结晶度比初始结晶度提高了27.5%。
姜勇何浩礼丁燕怀尹久仁许福张平
关键词:尼龙6拉伸速率力学性能结晶度
新型二维半导体TeSe_2: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英文)
2017年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了一种新颖的二维稳定结构TeSe_2,结果显示单层TeSe_2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值为2.392 e V.有趣的是单层TeSe_2的间接能带在宽范围的双向负应变(0.02~0.12)作用下转变为直接能带.比单层黑磷烯更小的有效空穴电子质量预示了TeSe_2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速率.此外,对不同厚度TeSe_2的声子模及光学性质也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TeSe_2具有较强的光学各向异性,尤其是多层TeSe_2具有更宽的吸收波长.这些结果表明,TeSe_2作为一种新颖的二维结构在纳米器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高速超薄晶体管,纳米力学传感器,紫外–可见红光区声光偏振器及光电子器件等.
吴伯朝尹久仁丁燕怀张平
Preparation and Mechanics Properties of the EP/SiO2 Nanocomposites
The EP/SiO2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epoxy resin as matrix, nano-SiO2 as the modifier, polyamide ...
Wenfu ZengYong JiangShaofen BuYanhuai DingJiuren Yin
关键词:SIO2
紫外辐照法制备Ag纳米颗粒用于石墨烯表面缺陷的标记与修复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标记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时引入的缺陷,采用紫外辐照的方法,利用Ag颗粒与含氧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缺陷的定量标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供石墨烯表面缺陷的数量和分布信息.另外Ag纳米颗粒对石墨烯缺陷有修复作用,有利于提高石墨烯的导电能力.
丁燕怀郭江江
关键词:石墨烯AG纳米颗粒缺陷修复紫外辐照
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通过螺杆挤出法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P)复合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GF用量的增加,GFR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也相应增大,且12 mm长玻纤的复合材料比6 mm的高;随着GF用量的增加,GFRPP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且12 mm长玻纤的复合材料比6 mm的小。
胡朝晖姜勇郭飞飞
关键词:玻璃纤维聚丙烯力学性能
PMMA压痕回复的二阶反应动力学方法分析
2012年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结合纳米压痕表征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压痕的深度回复,考察了温度对压痕回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期压痕深度迅速回复,经过3 h左右压痕深度不再发生变化。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压痕残余深度迅速降低,20℃时压痕残余深度约为120 nm,50℃时压痕残余深度降低到约10nm。采用二阶反应动力学方法对粘弹性压痕回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压痕的粘弹性深度回复。
蒋旭罗利程世玉蒋有能丁燕怀张平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