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201)
- 作品数:99 被引量:1,969H指数:24
- 相关作者:冯佰利张仁和薛吉全张正斌景蕊莲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 小麦抗旱相关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钙网蛋白(CRT)是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研究小麦钙网蛋白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7份六倍体普通小麦和3份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为材料,通过直接测序分析TaCRT-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TaCRT-D基因DNA长度为4 001 bp,在长达160 04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10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84个SNP和21个InDel,二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1 905和1/7 621,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值(π)小于非编码区,说明编码区所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大,遗传变异小于非编码区。单倍型分析表明,40份供试材料分为8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中11份材料包括4份中等抗旱材料和7份干旱敏感材料;单倍型H3、H4和H7既有抗旱性强的材料也有干旱敏感材料;单倍型H5只包括3份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材料。【结论】普通小麦TaCRT-D基因中SNP频率较低,TaCRT-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麦苗期抗旱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 王计平毛新国景蕊莲李润植昌小平
- 关键词:小麦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抗旱性
-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灌浆期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存在差异。与常规栽培相比较,在覆草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在覆草和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的合成代谢旺盛,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积累量高,“库”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供应充足,可溶性总糖、蔗糖的降解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同化物利用能力,为籽粒中淀粉的快速积累以及最终实现较高的粒重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 鱼欢冯佰利高金锋王鹏科张英刘鹏涛杨改河
- 关键词:栽培模式冬小麦可溶性总糖蔗糖
-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饲用品质被引量:21
- 2009年
- 为了对玉米秸秆的饲用品质进行可靠、便捷、快速的分析和评价,该研究以不同品种、密度、氮肥和水分处理的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PLS),采用一阶导数+中心化+多元散射校正的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构建了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糖(WSC)含量的NIRS分析模型。所建立的IVDMD、ADF、NDF和WSC含量的NIRS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cal)分别为0.9906、0.9870、0.9931和0.9802,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分别为0.9593、0.9413、0.9678和0.9342,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分别为0.9549、0.9353、0.9519和0.9191,各项标准差(SEC、SECV和SEP)为0.935~1.904,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结果表明,各参数的NIRS分析模型可用于玉米秸秆饲用品质的分析和品种选育的快速鉴定。
- 邰书静张仁和史俊通薛吉全张兴华马国胜路海东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可溶性糖
- 黄淮麦区不同习性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相关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高肥小麦品种和洛阳市农科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所有参试品种来说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而且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春性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max、R、R2;半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R、R1和T2与粒重显著相关。
- 段国辉李瑜王艳芳温红霞张学品吴少辉余四平马飞
- 关键词:小麦灌浆参数灌浆速率粒重
- 黄淮麦区不同习性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高肥小麦品种和洛阳农科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习性小麦籽粒灌浆的特性及其灌浆特性比较。用Logisitic方程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灌浆各参数的变异大小,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所有品种来说,T3,R3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R1和R,Tmax和T品种间差异小,相对稳定;对春性品种来说,品种间变异较大的是T3和R3,相对稳定的是Tmax和T;相对于半冬性品种,T3和R3的变异大,其次是R1和T1,T和Rmax的变异小。(2)对所有品种来说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而且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春性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max、R、R2;半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R、R1和T2与粒重显著相关。针对河南省小麦灌浆后期常有干热风的气候特征,通过栽培措施协调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选育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的高肥小麦品种,从而达到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目的。
- 段国辉高海涛温红霞张学品吴少辉余四平马飞
- 关键词:小麦灌浆特性粒重
- 糜子根系与旗叶协同衰老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以榆糜3号糜子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拔节至成熟期糜子根系与旗叶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变化,初步分析了其根系与旗叶协同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成熟期,糜子根系活性、表面积和干物质重,旗叶绿叶面积和干物质重,以及根系与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拔节后34-41 d(籽粒灌浆前期~中期)达到最大值;根系与旗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却持续大幅度上升;糜子旗叶的保护酶(SOD、CAT、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同期根系,而其MDA含量却始终极显著低于同期根系.研究发现,在糜子生育后期,其光合产物分配中心转移,造成根系和旗叶中光合产物亏缺;同时其旗叶和根系中保护酶活性逐渐降低,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弱,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积累和膜氧化伤害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植株逐渐衰老;在植株衰老过程中,根系与叶片衰老密切相关,并且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相对较弱.
- 代惠萍冯佰利贾根良张社奇鱼欢
- 关键词:糜子根系旗叶
- 小麦TaPK7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多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为了揭示小麦TaPK7基因对不同逆境胁迫的应答机制,以SAPK7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的方法,从抗旱小麦品种旱选10号中克隆到一个包含1 074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的cDNA序列,命名为TaPK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PK7同时具有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的活性。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aPK7与水稻、玉米、大麦等植物中受逆境胁迫诱导表达的直系同源基因高度同源。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TaPK7参与对高渗、高盐、低温等多种胁迫和ABA处理的应答反应,但在不同胁迫或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不同,TaPK7对四种非生物胁迫的敏感性次序为:高盐>高渗>低温>ABA。
- 张洪映毛新国景蕊莲谢惠民昌小平
- 关键词:小麦克隆非生物胁迫
- 作物几种光合酶与抗旱节水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8年
- 干旱胁迫是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较少的水分生产较多的光合干物质,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光合酶的调控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光合酶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是实现高光效和高WUE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水分胁迫下作物光合作用与抗旱节水的关系研究,以及光合固定CO2、蔗糖和淀粉代谢关键酶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作物光能高效利用及抗旱节水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 胡梦芸张正斌徐萍
- 关键词:作物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抗旱节水光合酶
- 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和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各灌浆参数的变异大小,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各灌浆参数变异系数均大于水地,水旱地品种均为T3、R3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R1和R;水地品种间Tmax和T差异小,相对稳定;旱地品种R2和T相对稳定。水地品种中,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其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旱地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3、R、T2。针对河南省豫西丘陵地区小麦灌浆后期常有干热风的气候特征,通过栽培措施协调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针对不同灌浆特点选育不同用途小麦品种,从而达到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目的。
- 段国辉高海涛张学品温红霞吴少辉余四平马飞
- 关键词:小麦不同生态型灌浆特性粒重
- 播期对洛麦21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对洛麦21的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洛麦21的幼穗分化总体表现为前期慢、后期快,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的时间缩短。平均灌浆速率在1.453~1.697之间,在10月4日播种下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时间35~38d,千粒重稳定在45g以上。针对灌浆速率而言,以10月上旬适期播种对洛麦21最为有利。洛麦21主要依靠主茎和第1、2个一级分蘖成穗。随着播期的推迟,洛麦21的总分蘖数明显降低,成穗率提高。以10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
- 张学品冯伟森余四平马飞温红霞段国辉杨洪强
- 关键词:播期幼穗分化分蘖成穗灌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