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课题(H020220010190)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裴雪涛王韫芳张锐白慈贤何利娟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1篇新生大鼠
  • 1篇异种
  • 1篇异种移植
  • 1篇脂肪间充质干...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鼠骨
  • 1篇脐血
  • 1篇嵌合
  • 1篇嵌合体
  • 1篇周期
  • 1篇祖细胞
  • 1篇细胞分化
  • 1篇细胞核
  • 1篇细胞融合

机构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4篇裴雪涛
  • 2篇张锐
  • 2篇白慈贤
  • 2篇王韫芳
  • 1篇唐锁勤
  • 1篇李锦
  • 1篇袁红丰
  • 1篇王先成
  • 1篇南雪
  • 1篇李艳华
  • 1篇管利东
  • 1篇闫舫
  • 1篇王冬梅
  • 1篇谢小燕
  • 1篇谢超
  • 1篇李海民
  • 1篇乔群
  • 1篇岳文
  • 1篇陈琳
  • 1篇何利娟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及体外向类角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细胞等不同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并向类角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实验方法:取20~45岁健康女性(已取得患者同意)脂肪组织行脂肪抽吸术后的脂肪颗粒。参照Zuk等方法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培养的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周期。取状态良好、融合至瓶底80%的第20代细胞,在5mg/L的秋水仙素处理后采集分裂细胞,以Giemsa染色进行核型分析。取第3代细胞以5μm维甲酸和5μg/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培养基向角质细胞诱导分化。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为0.05胎牛血清的L-DNMEM培养基。实验评估: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质细胞的标志物CK19。结果: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29、CD90、CD44呈阳性,而CD34呈阴性。②细胞增殖曲线呈S型,接种的前3d细胞处于滞留期,3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6d后进入平台期,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约为29h。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80%以上处于G0和G1期。③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数目2n=46,核型46,xx,为女性正常核型。④对照组细胞贴壁后,呈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长梭形,排列成漩涡状,贴壁较好。诱导组从诱导的第3天开始,细胞逐渐变成不规则,诱导第10天出现铺路石改变,形似角质细胞。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显示,部分细胞专一地对CK19抗体呈阳性反应,有棕色染色。结论:可从人脂肪抽吸物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向类角质细胞分化。
王先成乔群管利东王韫芳裴雪涛何利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凝集素FRIL体外维持造血干/祖细胞长期活存的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04年
谢小燕谢超李锦白慈贤裴雪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细胞周期
利用新生大鼠建立人/大鼠造血嵌合体模型被引量:5
2003年
本实验旨在通过输注脐血Lin-细胞 ,利用新生大鼠建立人 /大鼠造血嵌合体模型。将脐血来源的Lin-细胞移植到正常一级新生SD大鼠的肝脏内 ,移植后的新生大鼠与同窝未接种的正常新生大鼠共同饲养和观察 ,于输注Lin-细胞后 2 ,4和 8周时取嵌合鼠的外周血、脾脏等组织 ,检测人源细胞的比例及人特异性 β2 微球蛋白基因片段。结果发现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嵌合鼠外周血中存在有一定比例的人源细胞 ,PCR证明了嵌合鼠脾脏基因组DNA中存在人特异性 β2 微球蛋白基因片段。结论 :利用新生大鼠可以建立人造血嵌合体 ,它为今后利用此实验模型进行人造血干细胞体内生物学特性的检测及其它实验奠定了基础 。
张怡堃王冬梅袁红丰李海民白慈贤张锐陈琳唐锁勤裴雪涛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嵌合体异种移植
诱导大鼠骨髓Thy-1^+ β_2M^-细胞分化为肝脏细胞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定向诱导大鼠骨髓来源的Thy1+β2M-细胞(bonemarrowderivedThy1+β2M-cell,BDTC)分化为成熟的、有功能的肝脏细胞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ranswell培养板联合培养BDTC和丙烯醇(allylalcohol,AA)损伤的肝脏细胞,并用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条件诱导液单独培养BDTC,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BDTC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BDTC诱导前后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用靛青绿(indocyaninegreen,ICG)摄取、排泌实验及白蛋白、尿素分泌检测肝细胞的相关功能。结果联合培养及单独以条件诱导液培养7d,部分BDTC体积明显增大,出现大而圆的单个或多个细胞核,胞浆富含线粒体、内质网和糖原颗粒等;这些细胞表达幼稚或成熟肝细胞特异性的AFP、OV6、CK18等基因,并具有靛青绿摄取、排泌和分泌白蛋白、氨基代谢生成尿素等功能。结论大鼠BDTC在AA所致肝损伤环境中或在特定诱导体系内均可以向成熟的、有生理功能的肝脏细胞分化,而且该过程无需通过细胞融合而实现。
王韫芳南雪李艳华张锐闫舫岳文裴雪涛
关键词:肝脏细胞Β2M细胞融合细胞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