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9680)

作品数:10 被引量:223H指数:7
相关作者:包云轩高苹申双和于鑫邱新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局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气象
  • 2篇冬小麦
  • 2篇水稻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环境因子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暖
  • 2篇气象条件
  • 2篇热害
  • 2篇小麦
  • 2篇环境因子
  • 2篇风险区划
  • 2篇干旱
  • 2篇变暖
  • 1篇冻害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天气
  • 1篇多普勒天气雷...
  • 1篇遥感
  • 1篇预见期

机构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包云轩
  • 7篇高苹
  • 6篇申双和
  • 4篇于鑫
  • 2篇孟翠丽
  • 2篇刘聪
  • 2篇蒋义芳
  • 2篇邱新法
  • 1篇刘继晨
  • 1篇覃文娜
  • 1篇徐为根
  • 1篇高玉芳
  • 1篇吴洪颜
  • 1篇张仁陟
  • 1篇王莹
  • 1篇李晶
  • 1篇赵晶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冬小麦湿渍害的风险区划被引量:34
2012年
选取能较好反映冬小麦春季湿渍害特征的3个气象因子:旬降雨量、旬日照时数和旬雨日,计算了江苏省1960—2008期间历年3—5月这3个因子的逐旬统计值,分析了这些因子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春季旬降雨量、旬雨日和旬日照时数对江苏省冬小麦气候产量有显著影响;(2)通径分析显示,旬降雨量和旬日照对气候产量有直接影响,而旬雨日对气候产量有间接影响;(3)构建了一个湿渍害判别指数Q用来判别湿渍害发生年份,并结合江苏省各地湿渍害年发生频率和冬小麦气候减产率,建立了冬小麦湿渍害风险指数模型;(4)利用所建风险指数模型对江苏省冬小麦的湿渍害风险进行了区划和评估,并提出了各风险区的防御对策。
吴洪颜高苹徐为根包云轩
关键词:冬小麦通径分析区划
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2年
根据江苏省1960-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和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数据,利用温度距平、气候倾向率和M-K检验法研究江苏省不同区域的气候变暖特征,并分析江苏省水稻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探讨气候变暖对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苏省水稻热害主要发生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乳熟期,苏南地区发生频次最高,淮北和苏北沿海最少。(2)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频次有明显的13a和3a周期,前者为主周期,后者为副周期。(3)1960-2009年,江苏省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775℃.10a-1(P<0.01),气候变暖明显;20世纪60年代气温开始下降,80年代达最低值,之后开始变暖,21世纪前10a达最高值;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趋势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80年代发生次数最少,21世纪前10a发生次数最多。(4)7-8月平均气温高的年代,热害发生次数则多,淮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气温最高,热害发生次数也最多,其它地区近10a气温最高,热害次数最多。(5)从年际变化看,气候偏暖的年份,水稻热害多,产量相应低,说明气候变暖是造成水稻热害频次上升、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包云轩刘维高苹申双和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热害气候变暖水稻产量
基于两种指标的江苏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针对江苏省水稻品种繁多、生长季长短不一、发育期出现时间不一致等问题,经过统计分析将水稻生育期分为拔节—孕穗(7月下旬—8月中旬)和抽穗—乳熟(8月下旬—9月下旬)两个关键期,定义江苏省水稻高温热害气象学指标为日平均气温≥...
包云轩刘维高苹申双和
关键词:高温热害
文献传递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2)气温是制约阳澄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因子,日照条件不是导致蓝藻暴发的关键因子,微风、少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聚集并形成水华,湖面蓝藻的南北飘移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当某日前5d平均气温<30℃、日平均日照时数为4~10h、日平均降水量<3.0mm、平均风速为1~2.5m/s、盛行风向持续2d以上,则易暴发蓝藻水华。(4)利用前期对蓝藻密度变化有影响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了蓝藻密度预报方程,并对阳澄湖蓝藻水华发生状况进行拟合和试报,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方程拟合率较高,但峰值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金建平于鑫包云轩汪婷刘继晨
关键词:水环境因子气象条件
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气候风险区划被引量:37
2012年
根据江苏省1980-2009年常规气象台站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冬小麦春霜冻的致灾指标,同时运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冬小麦春霜冻的灾害风险指数,并用该指数分析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的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1980-1987年间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年总发生站次以6.11站次/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478<0.05)增加趋势,1988-2009年呈明显减小趋势,减幅为0.9站次/a(P=0.0063<0.01);各等级春霜冻害发生站次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2)江苏全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历年总发生站次有明显的22a、准11a、4a和2a周期;(3)重霜冻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淮北地区的沐阳县,轻、中春霜冻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苏北沿海的大丰市;(4)冬小麦春霜冻的高度风险区分布在苏北的新沂市、沭阳县、大丰市、如皋市和如东县;中度风险区分布在徐州(新沂除外)、连云港、宿迁(沭阳除外)、淮安、盐城(大丰除外)、扬州(高邮除外)、泰州(兴化除外)和南通(如皋、如东除外)等地区;低度风险区为整个苏南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市和高邮市。
包云轩王莹高苹申双和
关键词:冬小麦风险区划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
金建平于鑫包云轩汪婷刘继晨
关键词:水环境因子气象条件
文献传递
江苏省近30年冰雹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江苏省70个气象台站1980-2009年间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Mann-Kendall方法探讨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冰雹发生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上世纪80年代为降雹多发期,90年代明显减少,本世纪初以来又有明显回升趋势;(2)江苏省一年中降雹多发季为春、夏两季,降雹日约占全年总降雹日数的94.7%;(3)全省降雹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中北部多,南部少;(4)这30 a中发生在江苏省的降雹路径主要有四条;(5)与江苏省冰雹灾情年际不稳定度成正相关的雹日空间变异系数自东北向西南递增;(6)导致这30 a江苏省冰雹时空变化格局的主要成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背景、局地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场、地形起伏和下垫面热力属性等。
包云轩覃文娜高苹申双和蒋义芳
关键词:冰雹气候变暖
江苏省典型干旱过程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研究江苏省重大干旱过程的生消和演变特征,选取2006年10—11月覆盖全省的一次严重秋旱事件作为典型个例,收集5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逐日复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以此为基础统计干旱发生的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持续日数和逐日旱强,研究全省和各地区的旱情生消和演变特征;选用MODIS产品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反演干旱发展过程;利用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在ArcGIS9.3中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干旱事件中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这一典型秋旱事件中,由CI指数、VWSI指数和土壤相对湿度反映的大气、植被、土壤干旱的生消和演变过程基本一致。(2)干旱的发生是由西北到东南逐渐扩展蔓延,结束则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收缩消失,持续天数从北向南递减。(3)旱情总体上北重南轻,但不同地区因大气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发展过程差异较大。(4)利用CI指数、VSWI指数和土壤湿度可以较全面而系统地监测干旱过程的生消、演变和强度变化。
包云轩孟翠丽申双和邱新法高苹刘聪
关键词:遥感土壤湿度
江苏省近50a气候干湿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根据江苏省1960—2009年54个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全省各地区50 a的逐日潜在蒸散量,结合逐日降水量,推算出了相对湿润度指数值,并采用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相对湿润度分级指标对全省干湿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就全年而言,江苏省半干旱区与湿润区各占50%左右的面积,其中淮北、江淮北部、苏北沿海的北部为半干旱区,江淮南部、苏北沿海的南部、沿江、苏南地区为湿润区;2)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是影响相对湿润度指数的两个关键因子,降水量的变化对相对湿润度的时空分布起着主导作用,潜在蒸散量起着辅助作用。3)江苏省1 a中冬季的南北气候干湿反差最大、夏季最小,湿润区范围夏季最大、秋季最小,半干旱区范围秋季最大、夏季没有,干旱区范围春季最大、夏季和秋季没有。夏季气候最湿润、春季气候最干燥。4)淮北和苏北沿海地区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年变化呈"单峰型",江淮、沿江和苏南地区的年变化呈"双峰型",苏北沿海地区相对湿润度年内变化最大,沿江地区最小。
赵晶包云轩张仁陟孟翠丽申双和
关键词:干湿状况PENMAN-MONTEITH公式潜在蒸散
气象水文模型耦合研究及在西苕溪流域的模拟试验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延长洪水预见期,利用WRF模式和HEC-HMS水文模型对太湖西苕溪流域2009年8月的一次典型暴雨洪水过程进行了降雨模拟和流量耦合预报,并与实测降雨和径流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1)WRF模式能够较好模拟出位于天目山的强降水中心,位置较实况略偏北;预报子流域面雨量时空分布与实况较一致,定量检验合格率达50%左右。(2)HEC-HMS模型对西苕溪流域日径流过程和场降雨洪水过程均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模型参数验证和率定期间,确定性系数、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和峰现时差等指标均小于业务预报许可误差。(3)采用单向耦合法,将WRF模式(5 km网格)48 h预见期的滚动预报降雨场输入HEC-HMS水文模型进行流量滚动预报,耦合预报结果明显优于不考虑预见期内降雨的传统预报方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延长了洪水预见期。
于鑫金建平蒯志敏包云轩
关键词:WRF模式洪水预报预见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