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03019)

作品数:8 被引量:303H指数:6
相关作者:周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金融
  • 6篇农村
  • 5篇农村金融
  • 4篇农村金融体系
  • 4篇逻辑
  • 4篇金融体系
  • 2篇正式金融
  • 2篇融资
  • 2篇市场逻辑
  • 2篇转轨
  • 2篇逻辑与
  • 2篇金融改革
  • 2篇金融功能
  • 2篇非正式
  • 2篇非正式金融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演化逻辑
  • 1篇生存经济
  • 1篇失衡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9篇周立

传媒

  • 2篇财贸经济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银行家
  • 1篇财经研究
  • 1篇河南金融管理...
  • 1篇管理评论
  • 1篇中国乡村研究
  • 1篇首届中国经济...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农村金融体系的市场逻辑与中国经验被引量:9
2007年
一、引言能否获得必要的融资,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因为它牵涉到能否使一个有利可图的农村小型投资进行下去,能否使农户的季节性收入和连续性支出之间的消费平滑化。更为关键的是,在小农最为关注的涉及婚丧嫁娶、生病上学等突发性的大额而刚性的消费需求来临时,能够获得必要的融资。因此,农村金融安排的存在,对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都至关重要。
周立
关键词:农民农村融资农村金融
由汲取金融,到建设金融——30年金融改革回顾与评价
2008年
中国三十年的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和转轨密不可分。但是转轨经济的特征,使得金融功能的发挥,同样有了较大转型。改革开放前期,以"汲取金融"为主,金融业主要发挥了动员储蓄功能,金融业被异化为"第二财政",也使得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中后期,金融业逐渐发挥出配置资源的功能,政府有步骤的金融再造努力,使得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建设金融"时期。
周立
关键词:金融改革市场化改革转轨经济金融功能
中国崛起的外部性与经济安全被引量:8
2006年
中国的崛起是一次现代化追赶。追赶过程中,国家安全主要表现为经济安全。中国崛起的国际影响,可用外部性理论做出解释:威胁论观点只强调中国崛起的负外部性,而机遇论观点则强调了正外部性。中国崛起过程中,应力图减少以“中国威胁论”为主的负外部性影响;充分利用和宣扬以“中国机遇论”为主的正外部性影响,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降低中国崛起的外部成本。
周立
关键词:经济安全外部性威胁论
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被引量:169
2007年
融资困境是影响农村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最大金融瓶颈,需要一个合适的农村金融体系去解除这一瓶颈。但为何已有成熟的城市工商金融体系,不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农村地区,而需要一个单独的农村金融安排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四大基本问题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为主。四大问题的存在,使农村金融市场自然发育状态下出现“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需要政府介入。但政府介入后,又往往以正式金融制度取代非正式金融制度,进一步恶化农村融资环境,又带来了“政府失灵”。两大“失灵”,使得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成为常态。若不改变涉农基本制度,缓解两大“失灵”的关键,在于放弃单纯依赖正式金融部门的幻想,构建并运行正式和非正式金融两部门垂直合作型农村金融体系。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难题,则需跳出金融去看农村金融问题,突破市场逻辑,改善基本涉农制度。
周立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市场逻辑
渐进转轨、国家能力与金融功能财政化被引量:69
2005年
渐进改革过程中,中国政府面临许多挑战,需要保持并强化国家能力。为了弥补分权化改革中国家财政能力下降的不足,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的控制,促使其行使财政职能。这体现为:在动员资源过程中,金融业替代税收收入功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替代财政支出功能。由此,导致了金融资源被异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金融业被异化为"第二财政"。作为"第二财政"的金融业,发挥着提供铸币收入、平衡预算赤字、替代财政投资、平衡地区差距、替代财政补贴等多项财政功能。这种替代既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渐进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其现实上的不合理性———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的错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金融改革,造成了这一错位,只有进行金融制度建设,赋权于财政,还权于金融,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公共财政制度,发展起健康的市场金融体系。
周立
关键词:经济改革金融能力财政能力
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
农村融资困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公平影响极大。但已有成熟的城市工商金融体系,为何不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农村地区,而需要一个单独的农村金融安排呢?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
周立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
文献传递
由生存经济看农村高利贷的表达与实践被引量:15
2006年
本来是一个纯经济现象的高利贷问题,在文化与政治因素介入后,变成了一个复杂的意识形态问题。文化和政治对高利贷的“表达”,深刻地影响了高利贷发展的“实践”。明清以来的经验显示,高利贷本是一种生存借贷,置农村生存经济状态于不顾的单方面打击高利贷活动,不仅不能根除高利贷产生的土壤,反而加剧了高利贷的风险溢价,降低了小农的信贷可得性,恶化了小农的信贷状况。实际上,小农在借贷活动中,关心的主要是信贷可得性和利息额问题,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利息率问题。对高利贷问题的不适当“表达”,不利于农村融资问题的解决。让农民走出生存经济状况,才能根除高利贷产生的土壤。在仍处于发展中的小农经济状态时,不应将小农的生产借贷也推向生存借贷市场,加大农户的借贷成本,使得正常的生产性投资也难以进行,政策重点在于扶持农村的生产性借贷,千方百计地扩大小农的信贷可得性,并充分利用传统民间金融手段,而不是一味打击所谓的“高利贷”。
周立
关键词:生存经济高利贷小农经济农村融资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与政策调整——广东东莞、惠州、梅州调查被引量:38
2005年
对广东省东莞、惠州、梅州三地的农村金融供求状况的调查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就不同,金融需求也不同。针对日益增长的三类不同的金融需求,两类金融供给的缺口明显加大:正式的金融安排越来越难以满足金融需求,非正式金融安排的发展又受到遏制,由此产生了金融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错位。根据农村金融需求安排农村金融供给,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将更切合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
周立
关键词:供求失衡农村金融供给农村金融需求金融安排民间组织金融发展
新农村建设要突破金融改革的市场逻辑被引量:5
2006年
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要着力解决农村融资难这个老问题,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导致的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中的市场逻辑未被认识和突破: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等基本问题,并带来了农村金融市场自然发育状态下的“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为政府介入提供了充分条件。但政府介入的结果,往往以正式金融安排取代非正式金融安排,由此,又导致政府介入后的“政府失灵”。两大“失灵”,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离农化”和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成为常态。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研究中,应认识这一市场逻辑并进行反市场逻辑的操作,以彻底改变农村资金流向。
周立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市场逻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