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20002)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立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悟道
  • 2篇静坐
  • 1篇动心
  • 1篇修身
  • 1篇阳明学
  • 1篇儒家
  • 1篇儒学
  • 1篇申辩
  • 1篇斯多亚学派
  • 1篇天地
  • 1篇仁义
  • 1篇仁义礼智
  • 1篇朱子学
  • 1篇子学
  • 1篇喜怒哀乐
  • 1篇刘蕺山
  • 1篇龙场
  • 1篇龙场悟道
  • 1篇工夫
  • 1篇哀乐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陈立胜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象学与...
  • 1篇哲学门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诠被引量:10
2014年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成为"王阳明"的标志性事件。其悟道地点(石墎)、时间(中夜、寤寐中)反映了阳明独特的经历与个人气质,也折射出强烈的心学底色,更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味;而其悟道过程之中的"若有人语之"现象既可视为阳明梦中与人论道,故与禅宗闻声悟道并不相侔,亦可视为隐藏在阳明内心深处的良知"幻化"而成的"语声",故龙场之悟是阳明良知之自悟;就悟道之内容与性质论,龙场所悟实是阳明成圣之路上至为关键的生存论之悟;而就悟道与体道、顿与渐关系论,悟道只是阳明"重生"的一个起点,阳明一生艰难而漫长的体道过程还只是刚刚开始。
陈立胜
关键词:龙场悟道静坐工夫
“怒观”、“治怒”与两种“不动心”--儒学与斯多亚学派修身学的一个比较研究
2014年
儒家区别义理之怒与血气之怒,前者需要培育,后者需要对治;斯多亚学派则视“怒”为“激情”,一切忿怒(包括义愤)均应克治。无论儒家抑或斯多亚学派之治怒均富有多重精神旨趣:既追求心灵宁静与“不动心”之境界,亦注重治怒之政治哲学之意味,而“关注当下”更是两者治怒背后的共同的“时间意识”。但儒家之不动心乃是一“热”的“不动心”,热情、平和、敏感是这种不动心的基本特征;斯多亚学派之不动心乃是一“冷”的“不动心”,冷静、理性、果断是这种不动心的基本特征。两种不动心背后折射出两种不同的真己、自我观。
陈立胜
关键词:儒家斯多亚学派不动心
静坐在儒家修身学中的意义被引量:25
2014年
儒家静坐在修身学中的意义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去理解:(1)静坐乃修身工夫之入处,可藉之而观未发前气象、默识仁体、养出端倪、见性、悟道。(2)静坐可收敛身心,澄息思虑,而与读书观理成为工夫两轮之一轮,或"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3)静中可观天地生物气象,而见天心、天地生物之心。(4)静坐可作为省过、忏悔之有力手段。四种静坐,其意义各有侧重。重温与反思儒家静坐文化,既有助于了解儒家修身工夫之特质,亦裨益于作为"生命之道"的哲学本义之觉醒。
陈立胜
关键词:静坐悟道
刘蕺山“喜怒哀乐”与“春夏秋冬”比配说申辩被引量:2
2015年
道南一脉,自龟山发端,下传延平、豫章,其修行之法门始终不离观未发前气象一路,朱子之中和新说,亦由参此"未发"气象而斩获。而阳明学内部"致和"即"致中"(工夫只在"致和"上)与收摄保聚、归寂以通感之争,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因对此观未发前气象之不同理解所致。观未发前气象可谓宋明理学之真实问题、核心问题。.与此相关,"已发"、"未发"、"中和"乃至"前后"成为此工夫论辨析之中常见的关键词。而原本与上述关键词紧密相关的"喜怒哀乐"一词却通常处于失焦状态。故当刘蕺山提出喜怒哀乐四德说,颇予人耳目一新之感。蕺山对此创新之说亦很自负:"自喜怒哀乐之说不明于后世,
陈立胜
关键词:刘蕺山仁义礼智朱子学阳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