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21)

作品数:9 被引量:120H指数:7
相关作者:徐力刚姜加虎冯文娟程俊翔李海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鄱阳湖
  • 2篇洞庭湖
  • 2篇水位
  • 2篇流域
  • 2篇湖流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流失
  • 1篇地统计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位
  • 1篇洞庭湖流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渗漏流失
  • 1篇湿地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模拟
  • 1篇水情
  • 1篇水文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西省山江湖...
  • 1篇中地泓通工程...

作者

  • 9篇徐力刚
  • 3篇姜加虎
  • 3篇冯文娟
  • 2篇李海英
  • 2篇程俊翔
  • 1篇游海林
  • 1篇潘继征
  • 1篇汪德爟
  • 1篇徐昔保
  • 1篇王晓龙
  • 1篇万荣荣
  • 1篇鄢帮有
  • 1篇龚然
  • 1篇喻崎雯
  • 1篇叶许春
  • 1篇何跃
  • 1篇赵旭
  • 1篇徐进
  • 1篇胡岳峰
  • 1篇李新艳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关系及其水量交换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以鄱阳湖水文站点和梅西湖2011—2012年的水位资料为基础,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修水站水位表征鄱阳湖的总体水位;以梅西湖为例来分析典型碟形洼地与鄱阳湖大湖区之间的水位关系,根据丰枯水位的涨落情况分阶段对梅西湖与鄱阳湖的水位关系和水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枯水期,梅西湖水位稳定在13.5~14.5m,且高于鄱阳湖水位3m左右;梅西湖水位低于15.8m时,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水量交换也较弱;而梅西湖水位高于15.8m后,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线性相关,水位过程基本一致,同涨同落,水量交换明显。
冯文娟徐力刚范宏翔李新艳董磊
关键词:鄱阳湖水位湿地
2000~2015年鄱阳湖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改进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研究了2000~2015年期间鄱阳湖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变化状况,并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除林地外,研究区年内各类型植被的平均16 d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单峰型分布,最高峰值出现在4月中旬至5月初,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和薹草(Carex spp.)群落在9~10月还出现了次高峰值,空间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湖心向湖缘方向增加;(2)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360.09~735.94 g/m2碳,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秋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所致;(3)研究区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和变化主要由鄱阳湖水情主导,气候因素的影响则被相对弱化或掩盖。近年来,鄱阳湖水位下降和枯水期延长导致的植物生长时间延长是湖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孟元可叶许春叶许春徐力刚徐昔保黄涛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水情CASA模型鄱阳湖
鄱阳湖洲滩湿地地下水位对灰化薹草种群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近年来鄱阳湖流域极端水文事件频发,洲滩湿地生态过程也相应发生变化,开展鄱阳湖水文过程变化与植被演替过程的交互作用研究十分必要。选择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为研究对象,通过地下水位控制模拟试验,设置地下水位埋深10、20、40、80、120cm等5个处理,系统探讨了地下水位埋深对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灰化薹草生长与种群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不同地下水位对灰化薹草种群的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夏季,不同地下水位对灰化薹草的密度、种群多样性以及藜蒿和灰化薹草的高度比影响显著。地下水位埋深10cm更适宜灰化薹草植株的生长与群落结构的稳定,而地下水位埋深低于80cm,尤其是低于120cm可能会导致灰化薹草种群的退化与演替。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地下水位波动作用下鄱阳湖湿地植被种群发生的短期变化和长期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冯文娟徐力刚王晓龙李海英姜加虎
关键词:鄱阳湖地下水位种群
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在湖库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EFDC模型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三维水环境生态模型,也是美国环保局(USEPA,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推荐使用的模型之一。本文简述了EFDC模型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并对近5年来,EFDC模型在湖泊和水库环境下,关于水动力、水质及富营养化、沉积物及毒物、环境容量和TMDLs(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计划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当前湖库水环境模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龚然何跃徐力刚徐力刚汪德爟
关键词:EFDC湖库水环境
河流健康评价:内涵、指标、方法与尺度问题探讨被引量:21
2015年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河流健康的概念、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尺度等方面综述了河流健康问题。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从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定义河流健康;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健康指数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其中综合指标体系法是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文特征、水质参数、生物指标、河岸带指标、河流形态和社会服务状况6个方面,国内外指标体系存在着差异;探讨了河流健康评价尺度效应研究和尺度转换方法。最后阐述了河流健康评价中存在的概念、指标、尺度转换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冯文娟李海英徐力刚潘继征
关键词:河流
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区氮素流失过程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太湖地区经济高度发达,劳动力紧缺,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小麦-水稻(Oryza sativa)轮作中,麦季氮素淋洗损失高于稻季,为探讨和揭示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区氮素流失过程及平衡特征,选取典型太湖流域农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径流小区的研究方法,在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种植模式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进行连续3年(2007─2010年)原位监测,阐明了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氮素流失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该区域氮素平衡特征,结果表明:大气氮干沉降量冬春季较多且分布较均匀;总氮(P<0.001***)及铵态氮(P=0.02*)的大气湿沉降量和降雨量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地表径流中氮素的主要流失形态为可溶性氮素,同时,径流水量是引起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P<0.01)。雨水是驱动小麦季氮素下渗的唯一动力。铵态氮是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在稻作期,铵态氮渗漏流失量约占总渗漏流失量的70%。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区,各项氮素年平均流失去向分别为:作物收割290 kg·hm-2,占总输入量55.98%;反硝化流失130 kg·hm-2,占总输入量25.10%;径流流失59.5 kg·hm-2,占总输入量11.49%;氨气挥发22.28kg·hm-2,占总输入量4.30%;渗漏流失16.1 kg·hm-2,占总输入量3.11%。全年平均氮素流失总量为518 kg·hm-2,氮素的盈余量为91.9 kg·hm-2。该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太湖农流域农田水肥管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范宏翔徐力刚赵旭胡岳峰
关键词:氮素径流流失渗漏流失
洞庭湖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为了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采用累积距平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流域内4个水文站和16个气象站1985—2010年的水文及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径流量变化定量分析方法,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改变量及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的下降和潜在蒸散发量的上升导致整个洞庭湖流域及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个子流域突变后相对于突变前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8、15、130、112 mm和102 mm;洞庭湖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贡献率为64%,人类活动虽然能增加径流,但是两者的叠加影响整体上仍使径流量减少。因此,洞庭湖流域的水文干旱是自然环境演化的结果,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格局息息相关。
程俊翔徐力刚姜加虎谭志强喻崎雯范宏翔
关键词:洞庭湖流域水文响应气候变化贡献率
洞庭湖近30 a水位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洞庭湖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情时空变化尤为明显.为了探明洞庭湖水位时空演变特征,以洞庭湖6个水位站(城陵矶、鹿角、营田、杨柳潭、南咀、小河咀)、出入湖流量("三口"总入湖流量、"四水"总入湖流量、城陵矶出湖流量)和长江干流流量(宜昌、螺山)等1985-2014年逐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泰森多边形计算湖泊水位,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地统计理论研究湖泊水位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和自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位变化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且年际变化具有28和22 a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水位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小河咀、南咀、杨柳潭(Group 1)以及城陵矶、鹿角、营田(Group 2)两种聚类,且在不同水文季节的空间自相关性依次表现为丰水期>退水期>涨水期>枯水期.通过建立两类水位在不同水文季节与径流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揭示了洞庭湖水位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其中Group 1水位演变主要受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Group 2水位演变由出入湖径流量和长江干流径流量共同作用,并随着不同水文季节江湖关系的改变以及湖泊自身水力联系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认识洞庭湖水位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程俊翔徐力刚王青鄢帮有万荣荣姜加虎游海林
关键词:小波分析聚类分析地统计洞庭湖
基于MIKE11模型的十五里河动态水环境容量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为寻求分析水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以合肥市重点水域十五里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主要的污染物指标氨氮和总磷,基于MIKE11水质模型水动力模块(HD)和对流扩散(AD模块),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计算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并与传统一维模型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基于MIKE11水质模型计算金寨路断面氨氮和总磷的月均水环境容量分别是–2.83 g·s-^1和–5.86 g·s-^1,希望桥断面氨氮和总磷的月均水环境容量分别是–15.64 g·s-^1和–1.07g·s-^1,与一维模型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动态特性。该方法为MIKE11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并为十五里河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提供新方法,为其他类似污染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提供新思路。
吴睿葛苏阳郭效光徐力刚
关键词:MIKE11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