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411)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昊高艳青黄晓婕李海英李在村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艾滋病重大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毒
  • 4篇免疫缺陷
  • 4篇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4篇艾滋病
  • 3篇亚群
  • 3篇缺陷病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免疫缺陷综合...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免疫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HIV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9篇吴昊
  • 6篇高艳青
  • 5篇黄晓婕
  • 5篇李海英
  • 4篇李在村
  • 3篇张彤
  • 3篇陈新月
  • 3篇代丽丽
  • 2篇计云霞
  • 2篇闫惠平
  • 2篇孙欣
  • 2篇曹振环
  • 1篇黄春
  • 1篇张福杰
  • 1篇郭彩萍
  • 1篇鲁俊峰
  • 1篇娄金丽
  • 1篇彭巧丽
  • 1篇杜晓菲
  • 1篇张可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5篇2009
  • 6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男51例(55.4%),女41例(44.6%)。年龄9~62岁,平均(39.5±9.4)岁。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肝损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损害组20例(33.9%)有抗结核治疗史,39例(66.1%)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37例(62.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无肝损害组患者4例(12.1%)有抗结核治疗史,13例(39.4%)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14例(42.4%)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等于0.023、0.013、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李在村代丽丽高艳青李海英黄晓婕汪雯郭彩萍张彤吴昊
关键词:HIV肝炎病毒
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H/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探讨初始、记忆和效应T细胞各亚群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正常人,79例HIWAIDS患者CD4〈200组17例、200≤CD4≤500组45例和CIM〉500组17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及百分比。结果随着疾病进展,CD4^+初始细胞(Naive)计数和比例均逐渐减少(P〈0.001);CD4^+中枢性记忆T细胞(Tcm)计数逐渐降低(P〈0.001),但百分比逐渐升高(P〈0.002);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百分比上升(P〈0.001);CD8^+Naive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逐渐下降(P〈0.05);CD8^+TCM、TEM和终末分化的效应性记忆T细胞(TEMRA)的计数及百分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幼稚型T淋巴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功能型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本研究有助于对HIV致病机制的研究及疾病进展的监测。
李海英曹振环计云霞吴昊陈新月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
河南、山西2164例经血传播HIV/AIDS患者的皮肤表现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和统计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南、山西两地2164例经单采血浆或输血传播的HIV/AIDS住院和门诊患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计数,并将CD4+T细胞计数和皮炎湿疹类疾病及念珠菌感染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这一人群中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最常见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其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浅部真菌病。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皮肤病高发,河南、山西两地经血传播HIV人群中以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真菌感染最为多见。
高艳青吴昊黄晓婕张可孙欣刘翠娥刘安黄春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T细胞计数
CFSE标记人T细胞亚群增殖反应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人T细胞亚群增殖反应的方法学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FSE标记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未刺激组及刺激组。未刺激组加入CD28,刺激组加入CD28及不同浓度PHA,将细胞培养5~7d后进行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CFSE、PHA标记的最佳浓度及最佳培养时间,采用CellQuest软件及ModFit软件分析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增殖情况,并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在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分析CMV-pp65肽刺激CMV-IgG(+)HLA-A2(+)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T细胞亚群增殖情况;结果CFSE标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最佳浓度是0.5μmol/L,PHA的最佳刺激浓度为2μg/ml,在此浓度下,最佳培养时间为6d,PHA刺激培养6d后T细胞各亚群出现典型的增殖不同步现象,经CMV-pp65肽刺激后CD8+T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采用CellQuest及ModFit软件联合分析,可实现淋巴细胞增殖分析的可视化及数量化。结论CFSE染色结合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是分析淋巴细胞增殖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检测出病毒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增殖反应及增殖动力学,在探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价值。
彭巧丽李海英曹振环田亚坤陈新月吴昊计云霞
关键词:T淋巴细胞CFSE增殖反应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儿近期不良反应71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儿接受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71例经酶联免疫法初筛、Westernblot法确诊HIV感染、以前未接受过HAART的儿童入选本前瞻性队列研究。男49例(69.0%),女22例(31.0%);平均年龄9.2(2~16)岁。其中46例接受齐多夫定(AZT)加拉米夫定(3TC)加奈韦拉平(NVP)治疗,25例接受司他夫定(d4T)加3TC加NVP治疗,记录治疗开始6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中性粒细胞、Hb下降,转氨酶升高,皮疹,血淀粉酶升高等)发生率,并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下: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52例(73.2%)、Hb下降30例(42.3%)、中性粒细胞下降12例(16.9%)、ALT升高15例(21.1%)、皮疹10例(10.4%)和血清淀粉酶升高6例(8.5%),多为轻到中度。Hb下降的发生率AZT加3TC加NVP组(56.5%)显著高于d4T加3TC加NVP组(16.0%)(P=0.001)。6例因不良反应而更改治疗方案,其中3例因AZT引起贫血改用d4T,1例因皮疹、2例因ALT升高将NVP改为依非韦仑(EFV)。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HAART。结论儿童AIDS的HAART近期不良反应较少,程度较轻,耐受性良好。AZT较d4T的骨髓抑制作用明显。
李在村赵燕窦智慧于兰黄晓婕李海英吴昊张福杰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V/HCV共同感染对HCV病毒清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HIV/HCV共感染患者血清中HCV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及细胞因子等变化。方法:选取共感染者66例,HCV、HIV单独感染者38、34例和健康者33例。PCR检测HCV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IFN-γ和IL-10含量。结果:与HCV组相比,共感染组HCV病毒载量明显增高;CD4+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IFN-γ水平下降(P<0.01)。结论:共感染可加速HCV复制、降低IFN-γ水平;HCV病毒载量增高与CD4+T细胞数量无关。
高艳青娄金丽
关键词:肝炎病毒HIV感染
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HBV和HCV感染状况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群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25名HIV阳性的单采血浆献血员和受血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结果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人群中,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3.76%、72.24%。其中单采血浆献血员中,HCV感染率(81.85%)高于输血人群(56.03%),而HBV感染率(1.54%)低于输血人群(7.49%)(P均<0.01)。结论在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有很高的HCV感染率,而HBV感染率较低。
孙欣吴昊张彤李在村闫宇翔高艳青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受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指标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HIV/HCV重叠感染人群与HIV单独感染人群治疗前临床特征及免疫功能的差异,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HIV/HCV重叠感染患者59例、HIV单独感染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检测其肝功能、血常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HIV、HCV病毒载量,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数量和功能。结果HIV/HCV重叠感染率达60.8%。重叠感染组ALT、AST均明显高于HIV组(49.8U/L比23.6U/L,49.1U/L比32.3U/L,P值分别为0.000、0.013);重叠感染组PLT明显低于HIV组[(167.3±59.2)×100/L比(198.0±63.9)×100/L,P=0.040]。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叠感染组HIVRNA定量为(4.046±0.541)log10拷贝/mL,低于HIV组的(4.394±0.507)log10拷贝/mL(P=0.018)。重叠感染组对HIV-Gag全序列肽段的阳性孔斑点数(平均秩次30.85)较HIV组(平均秩次44.34)低,阳性孔数(4.60±5.52)低于HIV组(6.24±6.9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叠感染组Alb与HC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540),CD4^+与PLT呈正相关(P=0.000)。结论单采血浆感染HIV患者中,有较高的HIV/HCV重叠感染率和较低的细胞免疫功能。
杜晓菲张永宏马丽娜闫惠平吴昊陈新月
关键词:HIV感染丙型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
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肝毒性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包含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肝毒性特点。方法回顾研究75例接受包含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仑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对出现肝毒性者进行肝毒性分级,分析性别、年龄、HBV和/或HCV感染、其他肝毒性药物及NNRTIs种类对肝毒性发生的影响。结果75例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中,45例(60.0%)发生至少1次肝毒性,其中肝毒性1级26例(57.8%),2级16例(35.6%),3级2例(4.4%),4级1例(2.2%);男性31例(68.9%),女性14例(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8,P=0.428);肝毒性组患者平均年龄(39±9)岁,无肝毒性组平均年龄(3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3,P=0.511);合并HBV和/或HCV感染肝毒性组29例(64.4%)、无肝毒性组11例(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8);应用基于NVP的HAART方案者肝毒性发生率为88.9%(32/36):应用基于EFV的HAART方案者肝毒性发生率为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P=0.000);同时应用抗结核药物或复方新诺明肝毒性组30例(66.7%)、无肝毒性组12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P=0.023)。结论包含NNRTIs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致的肝毒性多为轻到中度,合并感染HBV和/或HCV、应用包含NVP的治疗方案和同时应用其他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肝毒性,需要密切监测。
李在村高艳青代丽丽黄晓婕李海英梁连春张彤吴昊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肝毒性
13例HIV/HBV重叠感染患者的实验指标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IV/HBV)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HIV与HBV在疾病进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3例HIV/HBV重叠感染组、28例单纯HIV感染组、28例单纯HBV感染组患者,在免疫功能、肝脏功能及血常规方面的差异。结果免疫功能检测: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T细胞比值表现为HIV/HBV重叠感染组<单纯HIV组<单纯HBV组(P<0.01);肝脏功能检测:HIV/HBV重叠感染组与单纯HIV感染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单纯HBV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显著高于(P<0.01)或高于(P<0.05)另外两组;血常规检测:HIV/HBV重叠感染组和单纯HIV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单纯HBV组比较,则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明显升高(P<0.01)。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提示,HI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能减轻患者的肝细胞损伤,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李伟华闫惠平高艳青张海萍马冬梅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