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2141)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6
相关作者:徐蔚高永军江基尧付登礼冯忠堂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猴脑
  • 6篇深低温
  • 5篇断血流
  • 3篇断血流复苏
  • 3篇选择性超深低...
  • 3篇血流
  • 3篇神经功能
  • 3篇超深低温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超微结...
  • 2篇缺血
  • 2篇灌注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低温停循环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基因

机构

  • 8篇昆明医学院第...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昆明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漯河市中心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徐蔚
  • 8篇江基尧
  • 8篇高永军
  • 5篇付登礼
  • 5篇冯忠堂
  • 4篇方绍龙
  • 4篇唐一平
  • 2篇曹毅
  • 2篇周杰
  • 2篇蒲军
  • 2篇孙亮
  • 1篇孙志扬
  • 1篇付国平
  • 1篇赵新湘
  • 1篇朱诚
  • 1篇高国一
  • 1篇傅西安
  • 1篇许林峰
  • 1篇梁玉敏
  • 1篇张燕飞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医学信息(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质子MR波谱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MR氢质子波谱(proti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前后的表现,研究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对猴脑组织及细胞生化代谢的影响,以进一步探明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恒河猴4只。常温下临时阻断双侧颈外静脉、左侧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10min后,通过1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他颈部血管,建立选择性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路,降低脑温至(15.1±0.9)℃,6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于手术前,恢复脑血流后4、24、72h、21d分别行常规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快速水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脑双侧额顶叶近皮质区、双侧基底节区的1HMRS检查。1HMRS采集感兴趣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和磷酸肌酸(creatine,phosphocreatine;Cr,PCr)4种微量代谢物的共振峰及曲线下面积,并对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的NAA/(Cr+PCr)、Cho/(Cr+PCr)的曲线下面积进行NAA、Cho的相对浓度分析。结果常规MR扫描(T1WI、T2WI、FLAIR)及DWI提示脑实质内无异常信号改变;各部位手术前后不同时间NAA/(Cr+PCr)比值比较显示:右基底节区F值=0.356,P值=0.835;左基底节区F值=1.405,P值=0.291;右额顶区F值=2.085,P值=0.460;左额顶区F值=0.606,P值=0.666。各部位手术前后不同时间Cho/(Cr+PCr)比值比较显示:右基底节区F值=0.680,P值=0.620;左基底节区F值=0.680,P值=0.620;右额顶区F值=0.065,P值=0.991;左额顶区F值=1.403,P值=0.291。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额顶叶近皮质区NAA/(Cr+PCr)、Cho/(Cr+PCr)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的定量研究从脑组织生化代谢角度提示脑选择性超深低温可明显提高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蒲军赵新湘徐蔚冯忠堂江基尧方绍龙
关键词:猕猴属磁共振波谱学
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HIF-1α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2011年
目的了解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n=5)、常温停循环组(NTCA,n=3)和正常对照组(NC,n=3),对3组同时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5 min缺氧模型,DHCA组低温条件下停循环5 min,NTCA组正常体温下停循环5 min,NC组建立体外循环后不进行降温和停循环。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HIF-1α、Bcl-2和Bax mRNA在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DHCA组和NTCA组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P<0.01),DHCA组较NTCA组表达增高(P<0.05)。Bcl-2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在NTCA组中较NC和DHCA组表达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诱导HIF-1α和Bax的表达,深低温可诱导HIF-1α表达而抑制Bax的表达;深低温及缺氧对Bcl-2影响较小。深低温可能通过诱导HIF-1α同时抑制Bax的表达而达到脑保护作用。
魏亮高永军杨成张燕飞孙志扬徐蔚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HIF-1ΑBCL-2BAX大脑皮质
猴脑选择性深低温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探讨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单侧颈内动脉冷灌注法 ,对 7只猴建立了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模型 ,观察脑温变化时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监测脑温变化前后主要器官酶学指标变化 .结果 :7只猴均实现了脑选择性深低温 ,最低脑温达 ( 15 5± 2 2 9)℃ ,中心体温( 3 0 4± 0 96)℃ .其中 2只于术后 2h和 10h死亡 ,5只复苏后长期存活 ( 1~ 40周 ) ,降温过程中及术后猴生命体征平稳 ,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 .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可使脑组织迅速达到深低温状态 。
徐蔚高永军孙亮冯忠堂付登礼唐一平
关键词:猴脑断血流器官功能酶学指标缺血性脑损害
恒河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可行性。方法4至10岁健康恒河猴10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4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2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等温灌注组2只。手术前后行头颅MRI检查,手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在10只实验猴中,2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灌注60min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等温灌注组2只恒河猴及4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于灌注60min后均未能安全复苏,全部死亡。结论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行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60min后可安全复苏。
周杰冯忠堂高永军方绍龙付登礼江基尧徐蔚
关键词:超深低温断血流猴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冷灌注
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对猴神经功能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研究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对猴神经功能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 ,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 ,同侧颈内静脉回流 ,6 0~ 80min后恢复脑血流 ,实验动物自然复苏。手术前后监测各主要脏器的血生化变化、观察神经功能并在预定的时间内处死动物行全脑电镜检查。结果  7只猴中 2只未能建立实验模型 ,其余 5只均于术后复苏 ,其中 4只长期存活 ;各主要脏器功能未见显著变化 ,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 ,神经元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结论 脑选择性深低温可明显提高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延长血流阻断的时间。
徐蔚江基尧杨朋范高永军方绍龙付登礼
关键词:神经元超微结构
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可行性及最长断流时间;方法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外静脉回流,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手术前后监测各主要脏器的血生化变化,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在7只实验猴中,2只未能建立实验模型,5只于术后安全复苏,其中4只术后长期存活;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监测未见显著变化(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结论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60~80 min后可安全复苏,各主要脏器功能及神经功能均正常.
徐蔚高永军江基尧付登礼曹毅付国平唐一平
关键词:深低温断血流术后脏器实验动物
选择性深低温阻断猴脑血流对脑干功能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深低温(<20℃)条件下,阻断猴脑双侧颈内动脉血流60min后实验动物复苏的可能性及对生命体征、重要内脏器官功能、脑干功能以及脑干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双侧颈内动、静脉,颈外静脉和腹股沟动、静脉。于右侧颈内动脉插管冷灌注和同侧颈内静脉插管回流静脉血,阻断双侧颈外静脉和左侧颈内动、静脉血流建立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过腹股沟动、静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根据二者的变化调整冷灌注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观察脑温变化过程中生命体征的改变,降温前后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动物复苏后取脑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7只猴均完成选择性深低温阻断脑血流60min实验,其中5只安全复苏。当脑温由37℃降至34.5℃时,出现血压和心率的短暂性增高,随后降低。在深低温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维持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稳定,脑温恢复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在血流阻断前后脑干功能无明显变化。血常规(除外白细胞计数)、蛋白质、碱性磷酸酶和胆碱脂酶等项指标在深低温阻断血流前后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其余各项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转氨酶类、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三酰甘油以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降温过程中。
高永军徐蔚冯忠堂江基尧付登礼曹毅唐一平
关键词:深低温阻断脑干功能脑温颈外静脉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的影像和病理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前后的影像和病理变化。方法4~10岁健康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三组:四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两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等温灌注组,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常温下临时阻断双侧颈部血管后,通过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它颈部血管,建立选择性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路,降低脑温至(15.1±0.9)℃,60min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于手术前,恢复脑血流后4h、24h、72h、21d分别行常规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e weighted imagine,DWI)MRI,手术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每周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组织及主要脏器行光镜观察。结果在10只实验猴中,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灌注60min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常规MRI和DWI检查未见异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主要器官组织形态未见异常;两血管阻断等温灌注组2只及四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于灌注60min后均未能安全复苏,术后24h内死亡,四血管组1例术后存活超过6h,行DWI发现右基底节区有梗塞灶;余术后全部死亡,主要器官组织形态可见不同程度异常。结论猴脑在选择性超深低温状态下,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60min后可安全复苏,阻断血流及复苏对血流动力学、脑组织形态及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蒲军方绍龙周杰傅西安冯忠堂唐一平许林峰江基尧徐蔚
关键词:影像病理
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对常温脑血流阻断猴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是否对常温下脑血流阻断10min猴仍有治疗作用。方法8只恒河猴双侧颈动脉和颈静脉系统分离、常温下脑血流阻断10min、建立严重脑缺血缺氧模型。4只动物通过一侧颈内动脉灌注4℃林格氏液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他颈部血管,脑温维持在(15.4±2.03)℃、中心体温(32.2±1.23)℃。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另外4只猴采用相同方法脑灌注37℃林格氏液。实验前后观察猴脑神经功能变化、MR扫描和脑电镜检查。结果4只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治疗的猴正常存活、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MR扫描正常、脑组织电镜检查无异常;而4只常温组猴全部死亡。结论早期采用脑选择性深低温技术对十分严重脑缺血缺氧、甚至脑无血无氧有肯定治疗作用,为今后临床使用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江基尧徐蔚梁玉敏高永军罗其中
关键词:恒河猴颈内动脉灌注脑缺血缺氧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影响,探讨超深低温相关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9只成年雄性健康恒河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温组2只与超深低温组7只,分别建立等温及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模型,分别对大脑皮质脑组织切片用MMP-9、TGF-β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对每张切片的平均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MMP-9、TGF-β1含量和平均灰度值的情况。结果:超深低温组神经细胞MMP-9表达下调,而TGF-β1表达增高。结论:超深低温能抑制MMP-9的表达,增加TGF-β1的表达,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损伤修复,提高了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损害的耐受性,抑制细胞的凋亡,是缺血缺氧情况下脑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应建有徐蔚
关键词:猴脑超深低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