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40036)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健张佳易胡鸿杨子胡鸿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虚拟主体:间性、语言与哲学被引量:2
- 2014年
- 虚拟主体是现实主体将其行为扩展到网络虚拟世界而创造的数字化身份代表,这无疑促进了主体的虚拟化。虚拟空间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展,为人的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虚拟主体性与现实主体性相比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在于允许"身体缺场"。这一重要区别引发了虚拟主体性原本不具有的一些特点,即虚拟主体是隐身交往的承载者,也是网络语言的缔造者。同时,虚拟主体性把主客交汇融合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之相适应的虚拟主体的虚拟语言不断地成为了重要问题。由于网络地位不断上升,虚拟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更为重要,虚拟主体间性哲学以此为契机应用而生。
- 胡健杨子
- 关键词:语言哲学主体间性
- 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社会学路向被引量:3
- 2013年
- 认知社会语言学融合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但同时强调语言的社会性,重视人类自身思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认知与语言和文化的交互作用,以及认知的社会语境等,其研究范围主要涉及语义及言语变异理论探讨、认知文化模式研究和语言政策研究以及社会政治体制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等。通过将实证方法与心理学实验、神经生物学实验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相结合,认知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亚文化模式、语言类型学和跨文化交际等三个领域展开了各种讨论,集中体现了对语法系统再语境化的趋势,也代表了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路向。
- 胡鸿
-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 《语料库、认知与致使构式》述评被引量:1
- 2013年
- 《语料库、认知与致使构式》一书,利用BNC语料库与启发式数据,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致使构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该书讨论了致使构式的概念,论述了数据收集方法,采取了自上而下语料库验证性方法和自下而上语料库驱动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将研究结论付诸于外语教学实践的可能。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
- 胡健胡鸿
- 汉语反问句的翻译——基于《红楼梦》“哪里”反问句翻译的量化研究
- 2014年
- 反问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主要起否定和强调的作用。本研究在对汉语疑问句的语义、修辞和语用特点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以《红楼梦》中"哪里"反问句的英译为例,对汉语反问句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汉语反问句多数情况下被翻译为陈述句,在非会话语境中尤其显著;此外,由于反问句的强调修辞作用,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使用一些表达强调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最后,本研究对汉语反问句大多翻译成英语陈述句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英汉反问句在使用范围和功能上的差异造成的。
- 杨玲王孜劲
- 关键词:反问句翻译
- 认知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的结合:构式搭配分析法被引量:29
- 2012年
- 构式搭配分析法有效地结合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与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由共现词素分析法、(多项)显著共现词素分析法和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分析法组成。它以量化的手段揭示构式某一个或多个槽位中共现词素的语义聚类,从而完成各类构式构式意义的深度挖掘。本文对这一创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分析方法,评析了其优势,并介绍了其相关应用研究。
- 胡健张佳易
- 关键词:分析方法构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