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LA120409)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韩文华苏煜高嵘翟一飞黄宝军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大学生
  • 4篇健康
  • 3篇健康生活方式
  • 2篇大学生健康
  • 2篇体育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模式
  • 1篇锻炼频率
  • 1篇锻炼者
  • 1篇运动动机
  • 1篇体育锻炼
  • 1篇体质指数
  • 1篇普通大学生
  • 1篇满意度
  • 1篇满意度研究
  • 1篇高校
  • 1篇北京高校

机构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苏煜
  • 4篇韩文华
  • 2篇高嵘
  • 1篇黄宝军
  • 1篇翟一飞

传媒

  • 6篇中国健康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普通大学生体质指数与健康生活方式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质指数和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并探讨大学生体质指数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对4所高校的20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仅有92人(4.8%)非常了解"应用体质指数评价自己健康状况";性别、年级和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对大学生体质指数存在明显的影响(F=231.702,P<0.05;F=5.633,P<0.05;F=36.376,P<0.05)。大学生运动锻炼行为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130,P<0.01);大学生生活规律行为(r=-0.161,P<0.01)、饮食营养行为(r=-0.069,P<0.01)、健康危害行为(r=-0.072,P<0.01)、健康责任行为(r=-0.195,P<0.01)、人际支持行为(r=-0.204,P<0.01)、生命欣赏行为(r=-0.103,P<0.01)、外显性行为(r=-0.139,P<0.01)、内隐性行为(r=-0.126,P<0.01)和健康生活方式水平(r=-0.145,P<0.01)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体重过低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水平高于体重正常大学生。结论高校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和教育干预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并及时追踪调查和系统评估。这将有助于大学生减缓体质指数增长的速率,并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韩文华韩文华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指数健康生活方式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了解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3—4月对大连海事大学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频率偏低,每周参加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偏少(18.4%),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群体不参加体育锻炼(13.2%);大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偏短,有大约1/3学生的锻炼时间不超过30 min(32.5%);锻炼频率为每周"从不参加"和"参加2次"、"参加3次"、"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差值分别为-7.3548、-12.7018和-14.5305;锻炼持续时间为每次"小于30 min"和"大于1 h"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差值为-6.5986;专业、锻炼频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具有主效应(F=8.028,P<0.05;F=2.920,P<0.05);专业和锻炼频率对生命欣赏行为具有交互效应(F=2.105,P<0.05)。结论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韩文华苏煜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锻炼频率
北京高校户外健身设施设置情况与锻炼者满意度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当前北京高校户外健身设施设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满足锻炼者的需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从北京10所高校户外健身设施设置情况入手,针对1200位锻炼者对设施数量与质量、设施布局与环境、设施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北京高校的田径场、足球场配备率达到100%。不同性别的锻炼者对户外健身设施数量与质量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254,P<0.01),不同性别的锻炼者对户外健身设施布局与环境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0,P<0.01)。57.6%的户外健身设施没有设置指导锻炼者如何使用的告示牌,51.5%的锻炼者认为很有必要设置告示牌,52.4%的锻炼者认为比较有必要设置健身指导员。男性锻炼者对户外健身设施设置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女性锻炼者。结论北京高校缺乏指导锻炼者如何使用户外健身设施的告示牌,并且缺乏健身指导员。高校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科学锻炼知识的提供与宣传,以满足锻炼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
韩文华高嵘
关键词:北京高校锻炼者满意度
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型,构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干预来分析该模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大连海事大学2016级陆上专业2个班60名学生进行教学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班学生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班学生的生活规律行为(14.10±3.11)分与干预前(14.47±3.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班学生的运动锻炼行为(15.10±2.82)分、饮食营养行为(16.07±3.40)分、健康危害行为(15.63±1.83)分、健康责任行为(25.60±4.08)分、人际支持行为(24.10±4.69)分、压力管理行为(19.30±2.47)分和生命欣赏行为(20.97±3.35)分与干预前(11.23±3.14、13.23±3.63、12.67±1.92、22.83±4.38、21.10±5.67、16.57±3.77、17.50±5.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班学生的生理健康(154.56±12.72)分、心理健康(99.85±17.90)分和社会健康(95.34±14.65)分与干预前(141.52±12.97、86.15±18.36、82.58±14.8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健康状况的改善。
韩文华苏煜高嵘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与健康促进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运动动机和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运用体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建立了体育与健康促进模式,通过教学干预来分析该模式对大学生运动动机和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连海事大学海上专业2012级两个班70名学生进行教学干预。结果干预班大学生干预前兴趣感(27.06±3.60)分,能力感(23.04±3.69)分,努力感(21.04±2.96)分;干预后兴趣感(29.11±2.35)分,能力感(27.52±2.05)分,努力感(25.05±2.89)分,干预后运动动机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班干预前健康水平子量表生理健康(137.40±14.52)分,干预后生理健康(139.29±14.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心理健康(81.04±12.74)分,干预后心理健康(89.84±11.65)分,干预前社会适应健康(75.18±12.68)分,干预后社会适应健康(84.66±11.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育与健康促进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运动动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生理健康的提升并不明显。
韩文华翟一飞苏煜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运动动机
科学运动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科学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科学运动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大连海事大学本科生385人作为调查对象,用自编问卷和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在运动不适时主动向有关人员请教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F健康责任行为=9.500,P<0.05;F人际支持行为=10.224,P<0.05;F生命欣赏行为=9.335,P<0.05;F外显行为=8.143,P<0.05;F内隐行为=9.682,P<0.05;F总分=10.661,P<0.05);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F运动锻炼行为=23.980,P<0.05;F饮食营养行为=4.390,P<0.05;F健康责任行为=4.343,P<0.05;F外显行为=8.365,P<0.05;F总分=4.521,P<0.05);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后根据需要向相关教师请教运动处方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F运动锻炼行为=5.151,P<0.05;F饮食营养行为=8.663,P<0.05;F健康责任行为=5.894,P<0.05;F人际支持行为=5.196,P<0.05;F生命欣赏行为=5.744,P<0.05;F外显行为=9.020,P<0.05;F内隐行为=4.274,P<0.05;F总分=7.458,P<0.05)。结论科学运动有益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提高。
黄宝军韩文华苏煜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