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07302-01)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彭仕宓索重辉郎晓玲王晓杰王光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地震属性
  • 1篇油田
  • 1篇松辽盆地
  • 1篇盆地
  • 1篇泉四段
  • 1篇微相
  • 1篇裂缝密度
  • 1篇裂缝性
  • 1篇裂缝性储层
  • 1篇煤层
  • 1篇厚度
  • 1篇扶余油田
  • 1篇沉积微相
  • 1篇储层
  • 1篇储层建模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彭仕宓
  • 2篇索重辉
  • 1篇段如泰
  • 1篇王晓杰
  • 1篇梅俊伟
  • 1篇袁新涛
  • 1篇郎晓玲
  • 1篇常锁亮
  • 1篇赵家宏
  • 1篇王光明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地震属性在煤层厚度预测上的分析与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地震勘探中,地震反射波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煤层厚度与地震反射波的各种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楔状煤层模型的地震属性分析,得出煤层厚度与反射波振幅及煤层顶底的反射波视时差都存在一定关系。当煤层厚度在调谐厚度以内时,振幅和煤层厚度成正比关系,而视时差与煤层厚度关系则不明显。当煤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时,振幅和煤层厚度不明显,而视时差则与煤层厚度线性关系。因此单独用任一属性都难以准确预测煤层厚度。通过对煤层厚度及两种地震属性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找出整合多种地震属性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矿区的资料,用该方法对全区煤层厚度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索重辉常锁亮彭仕宓段如泰王光明
关键词:煤层厚度地震属性
整合多尺度信息的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探讨被引量:26
2011年
由于裂缝性储层裂缝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且在空间呈现块状分布,常规地质建模方法并不适用于裂缝建模,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及岩心裂缝观测,探讨了适合裂缝性储层的建模思路和方法,指出从岩心观测和测井解释上获得小尺度裂缝的参数,包括裂缝密度、几何形态以及其他裂缝属性的统计信息;基于三维地震获取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信息.通过对2种信息的整合,以大尺度裂缝分布为约束条件,用小尺度裂缝密度数据插值出储层空间的裂缝密度场,运用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生成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其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模型,探讨了一套适合裂缝储层的建模方法.
彭仕宓索重辉王晓杰郎晓玲
关键词: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裂缝密度
基于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的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从区域沉积背景出发,以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的岩石类型、粒度分布、沉积构造、泥岩颜色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各类沉积相标志进行分析,确定其为三角洲沉积,包含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其中,平原亚相可识别出分支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废弃河道、湖泊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天然堤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依据沉积微相与地层格架的成因关系,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下应用取心关键井建立了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图板,对非取心井进行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与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及剖面图,总结了微相类型的平面和纵向展布规律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指出分支河道砂体发育规模、连续性、储集性、含油性最好,其次为河口坝砂体,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梅俊伟彭仕宓袁新涛赵家宏
关键词:沉积微相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