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042)

作品数:15 被引量:243H指数:9
相关作者:付宏渊曾铃蒋中明何忠明杨晴霞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山东圣凯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广西交通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公路
  • 5篇边坡
  • 4篇降雨
  • 3篇页岩
  • 3篇炭质
  • 3篇炭质页岩
  • 3篇路堤
  • 3篇路基
  • 2篇道路工程
  • 2篇岩体
  • 2篇入渗
  • 2篇入渗条件
  • 2篇软岩边坡
  • 2篇渗流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路工
  • 2篇路基工程
  • 2篇降雨入渗
  • 2篇降雨条件

机构

  • 14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圣凯建筑...

作者

  • 13篇付宏渊
  • 8篇曾铃
  • 7篇蒋中明
  • 3篇何忠明
  • 2篇刘新喜
  • 2篇莫凯
  • 2篇贺炜
  • 2篇杨晴霞
  • 1篇王桂尧
  • 1篇李涛
  • 1篇李怀玉
  • 1篇秦艳琪
  • 1篇周功科
  • 1篇王意明

传媒

  • 8篇中外公路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厚覆盖层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厚覆盖层高边坡稳定性是关系到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某高速公路厚覆盖层边坡的地质构成特点,采用基于数值分析的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方法对典型厚覆盖层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了不同施工条件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厚覆盖层高边坡最危险潜在滑动面以圆弧滑动为主;厚覆盖层高边坡的稳定性存在动态变化特征,建议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最不利的情况进行工程决策,以保证高边坡建设的安全性。
谢刚付宏渊蒋中明
关键词:高速公路强度折减法
炭质页岩路堤变形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炭质页岩组成复杂且具有遇水软化崩解特性,导致其用于路基填筑材料时工程性质差和不稳定。对炭质页岩组成成分、物理力学性质、承载比等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三轴剪切排水试验模拟炭质页岩填料路堤应力——应变特性,得到炭质页岩路堤填料Dun-can-Chang模型参数。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二次开发模拟不同压实度下路堤沉降规律。研究表明:崩解稳定的炭质页岩完全可用作下路堤填料,且随着压实度的提高,路堤沉降量呈减少趋势,并与实测数据对比,两者较为吻合。
付宏渊王意明刘新喜
关键词:炭质页岩DUNCAN-CHANG模型路堤变形数值模拟
预崩解处理后炭质页岩路用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炭质页岩在公路建设中广泛存在,对其路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进一步在工程中用作路基填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该文依托广西六(寨)-河(池)高速公路,在沿线3个工点取炭质页岩岩样进行试验分析,首先模拟现场干湿循环条件使岩样崩解完全,然后分别对崩解形成的填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基本物理特性试验及CBR试验,判断预崩解后炭质页岩用作路基填料的适用性。最后从中选出适宜的填料开展压缩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及考虑浸水条件的直剪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崩解后炭质页岩为中压缩性土,抗剪强度较高,但受水浸湿后强度显著降低。用于路堤填料时应注意对其进行充分碾压,压实度不应低于93%,并且应防止路面开裂导致地表水入渗,同时加强排水。
罗根传付宏渊贺炜刘新喜
关键词:路基工程炭质页岩路基填料崩解
降雨入渗条件下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03
2012年
降雨条件下软岩边坡的失稳模式是进行边坡处治的基本依据之一。为研究软岩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既能考虑渗流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又能体现岩石软化效应对边坡失稳所带来的不利作用的新方法。运用二维渗流数值计算方法,对降雨条件下的边坡孔隙水压力大小及暂态饱和区面积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分布进行了模拟。并将渗流场计算结果与暂态饱和区岩石软化试验所得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取值相结合,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软岩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稳定性。对算例边坡的研究表明:降雨入渗条件下软岩边坡的失稳在降雨初期表现为边坡表层局部分层垮塌。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失稳形式则表现为局部分层垮塌与整体滑移相结合。降雨停止后,边坡负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对软岩边坡安全系数的继续降低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付宏渊曾铃王桂尧蒋中明杨晴霞
关键词:降雨入渗稳定性分析
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及气象资料,通过拟定不同的降雨计算方案,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粗粒土路堤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路堤边坡表面会形成一定范围的暂态饱和区,暂态饱和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与降雨强度及降雨时间密切相关;降雨入渗仅会引起路堤边坡坡面以下水位线的大幅上升,对路堤中部地下水位线影响较小;降雨停止后,路堤上部暂态饱和区迅速消散,而路堤中下部暂态饱和区消散过程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特征,但总体而言暂态饱和区的面积呈下降趋势;降雨入渗将导致入渗区域内基质吸力的丧失与含水率的增加,是造成路堤边坡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路堤的失稳形式表现为整体滑移与表面局部坍塌相结合。
李涛付宏渊周功科莫凯曾铃
关键词:道路工程降雨入渗
基于变权重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岩溶区路域水环境分类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对高速公路路域水环境进行分类,根据路域水环境影响因素的层次性和模糊性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高速公路路域水环境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模型采用转换等级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取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并考虑实际情况对各影响因素权重进行变权处理;其最终计算采用VB语言编程实现,以减少评判的主观性和计算的复杂性,从而使评判结果更趋合理化。湖南炎陵—汝城高速23合同段路域水环境敏感性的评价结果表明:该合同段属于中度敏感型水环境区域,需在工程建设期间作好当地的水环境保护措施。评价结果与现场调研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何忠明付宏渊秦艳琪
关键词:岩溶区
降雨条件下厚覆盖层边坡的渗流特性被引量:24
2012年
基于实际降雨资料及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算例边坡在设计降雨方案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体积含水率以及暂态饱和区的发展与消散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边坡表层一定深度内,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降雨停止后,孔隙水压力缓慢降低;边坡表层体积含水率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逐渐达到饱和含水率,并保持不变;当降雨停止后,体积含水率才开始沿着坡面向下逐渐降低;暂态饱和区是在边坡表层土体达到饱和并形成连通区域后产生的,滞后于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率的增大;暂态饱和区在形成的空间顺序上表现为先坡脚及各级台阶处,后边坡坡面,而消散顺序刚好相反。
蒋中明曾铃付宏渊何忠明
关键词:孔隙水压力
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被引量:42
2012年
为了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拟定不同的降雨计算方案,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某高速公路边坡暂态饱和区的发展变化和地下水升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进而深入研究边坡在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位和暂态饱和区的变化规律以及暂态饱和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决定了饱和区形成的时间,而暂态饱和区扩展面积的大小则受到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共同影响,暂态饱和区形成和消散都具有滞后特点;降雨不会迅速引起边坡中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上升;初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暂态饱和区出现的时间和扩展范围将产生重要影响。
付宏渊曾铃蒋中明何忠明
关键词:道路工程公路边坡降雨过程地下水位
车辆荷载作用下炭质泥岩路堤动力变形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炭质泥岩路堤动力变形特征,运用FLAC3D模拟实际工况,在不连续半正弦波荷载作用下,考虑单轮组加载,分析路堤的动力响应以及不同工况下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炭质泥岩路堤在单次或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变形特点;路堤横向位移在加载区域两侧向两边发展,在坡脚处达到最大值,路堤竖向位移在加载区域附近变形较大,且路堤变形以竖向位移为主,主要工作区范围为路床顶面以下3~6m;车速越大,路堤变形越小;车载越大,荷载影响深度越深,路堤变形越显著;比较满车道布载方式和单车道居中布载方式,前一工况时路堤的竖向变形和工作区范围更为显著.
莫凯付宏渊曾铃
关键词:路堤车辆荷载
炭质页岩崩解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炭质页岩用于路基填筑前,应将其置于特定条件下进行预崩解,判定其崩解状态是确定施工工艺的关键之一。该文在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的多个工点取新鲜炭质页岩试样及完全崩解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分析,首先采用加热装置模拟日照条件及50℃烘干条件,对新鲜炭质页岩试样进行崩解试验,并对试样洒水模拟干湿循环条件;然后在试验过程中实测各个干湿循环周期条件下崩解残留物的颗粒级配情况,同时采用激光粒度仪对完全崩解试样进行粒度分析,以验证崩解试验结果;最后,引入分形理论,采用质量求解分维数方法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由结果可知,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沿线炭质页岩崩解基本完成时对应的分维数约为1.7,可以此作为炭质页岩预崩解完成的标志。
罗根传付宏渊贺炜
关键词:路基工程炭质页岩崩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