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GG10005017)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官曙光关健刘洪军张家男姜海滨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绿鳍马面鲀外部器官的早期发育被引量:6
- 2012年
- 本研究分别描述了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过程中11个器官的发育特征。口:2~3dph开口后持续生长,在24~28dph出现短时期停滞,建议此时保证小型饵料供给。眼:1dph色素出现,3dph脉络膜形成、瞳孔黑色,4dph巩膜形成,14dph眼眶出现,4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第一背鳍棘:3dph原基出现,7~8dph鳍棘初成,10dph凸出体外,14dph基本形成,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腰带骨与腹鳍棘:5dph腰带骨出现,60dph腰带骨与成鱼一致,5~7dph腹鳍棘生长迅速,10dph逐渐萎缩,至30dph全部脱落。胸鳍:15dph胸鳍膜加厚,鳍条形成,30dph基本发育完善。背、臀鳍:14dph出现支鳍骨和鳍条,24dph鳍条基本发育完全,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尾鳍:0~14dph尾椎平直,16dph尾尖下方出现鳍条原基,16~24dph尾尖上曲,鳍条完善并分节,50dph尾鳍圆形。皮肤:8dph表皮加厚,头部首先出现致密表皮,40dph全身被鳞;120dph成为柔韧结实的革状表皮。内脏团:2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肛门形成,出现第一个肠袢;3dph油球消失,仔鱼摄食;8~12dph肝、肾和鳔的原基出现,16dph肾脏、肝脏和鳔形成,18dph脾脏形成。连续测定了总高、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下颌侧长的生长并绘制了生长曲线。
- 关健刘洪军郑永允李祥东于道德陈海滨官曙光
- 关键词:绿鳍马面鲀仔稚鱼器官发育
- 人工培育条件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2010年春、夏季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驯化的2~4龄野生绿鳍马面鲀作为亲鱼,人工采卵、半干法授精获得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水温为(21.0±0.5)℃,S为32~33,pH为7.8~8.2,微充气。对绿鳍马面鲀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分析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绿鳍马面鲀受精卵为圆球形粘性端黄卵,卵膜厚、网纹密布,卵子直径(0.607±0.03)mm(n=37),卵黄均匀透明;发育早期有多个大小差异极大油球(18~83个,n=37),但在孵化之前合并成为1个大的油球。其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在水温(21.0±0.5)℃,S为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0h完成孵化;推算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约为11.736℃,有效积温为463.2℃.h。并比较了常见的几种粘性卵鱼类的产卵习性和孵化条件,认为不同鱼种间卵子粘性和成因存在较大差异,黏性卵鱼种的卵子粘附多数依靠粘丝,少数依靠粘质,卵子以单体或卵块形式黏着于附着基上。
- 关健陈志信张家男刘洪军官曙光薛美岩姜海滨温海深
- 关键词: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