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4007)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杨万泰刘莲英张婕妤于猛杨正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醇
  • 1篇乳液
  • 1篇乳液聚合
  • 1篇乳液聚合制备
  • 1篇酸酐
  • 1篇烯醇
  • 1篇马来酸酐
  • 1篇马来酸酐共聚...
  • 1篇聚乙烯
  • 1篇聚乙烯醇
  • 1篇活化改性
  • 1篇共聚
  • 1篇共聚物
  • 1篇光聚合
  • 1篇光引发
  • 1篇改性
  • 1篇氨基
  • 1篇PVA

机构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2篇刘莲英
  • 2篇杨万泰
  • 1篇杨正根
  • 1篇张婕妤
  • 1篇于猛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光引发常规乳液聚合制备氨基聚苯乙烯纳米粒子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首先,采用4-乙烯基苄氯与1,3-丙二胺置换反应制备了含有氨基功能基团的可聚合单体N-(3-氨基丙基)对乙烯基苄基亚胺(CVPD).然后,采用乳液聚合,以苯乙烯(St)和CVPD为共聚单体,水溶性的4-(2-羟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Irgacure 2959)为光引发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乳化剂,经紫外光辐照引发,合成了P(St-co-CVPD)二元共聚物的纳米胶乳.体系的乳化剂用量仅为体系总质量的0.1 wt%~0.8 wt%,远小于常用来制备纳米粒子的微乳液体系的乳化剂用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DLS)表征了P(St-co-CVPD)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证明了P(St-co-CVPD)纳米粒子上氨基的存在,并通过茚三酮显色反应定量检测了氨基含量.分别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用量以及紫外光强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粒子尺寸为30~600 nm,氨基通过共价键连接在粒子上,其含量为1.2×10-5~1.6×10-4 mol/g.该乳液体系聚合反应速率较快,单体转化率在60 min内即可达到80%.所得粒子的氨基含量可以通过单体配比进行调节.粒子尺寸可通过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用量以及紫外光强度进行调节.
张婕妤刘莲英杨万泰
关键词:乳液聚合氨基光聚合
PVA活化改性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机理研究
2009年
采用聚乙烯醇(PVA)在室温下静置或UV光照射下活化改性马来酸酐共聚物。探讨了改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将PVA加入到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P(MAn/VAc))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溶液颜色立刻由浅紫红色变为深紫红色,紫外光谱分析在400~650nm处出现很强吸收峰,PVA羟基与酐基形成了四面体两性离子(tetrahedral zwitterion)结构;将PVA加入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MAn/St))的DMSO溶液中则观察不到溶液颜色变化及紫外吸收变化,四面体两性离子结构不稳定而使酐基直接开环得到块状交联凝胶。紫外辐照可促使四面体两性离子结构向其电中性同分异构体转化而使酐基开环,实现温和条件下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改性。
杨正根刘莲英于猛杨万泰
关键词: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醇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