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046)
-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5
- 相关作者:兰平吴小剑何晓生陈钰锋吴现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肿瘤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1年
- 肝脏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器官,在机体局部和全身防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肝脏独特的淋巴样成分含有大量自然杀伤细胞(NKcell)及NK细胞受体阳性T细胞,以维持机体的防御功能。
- 黄晓明练磊吴小剑兰平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微环境NK细胞受体正常肝脏防御功能免疫器官
-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获得完整随访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局部复发的患者(复发组)50例,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进行1:2配对,挑选出100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局部复发患者(未复发组)作为对照。筛选出肿瘤位置、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或神经浸润、T分期、肿瘤直径、获取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目作为分析因素。对8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直肠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Wile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至2013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复发组患者死亡22例,未复发组患者死亡3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在肿瘤位置、T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7,9.652,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或神经浸润、肿瘤直径、获取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9,0.342,0.656,Z=7142.5,8214.5,7241.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位置(低位)、T分期(T4期)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Wald=3.954,5.615,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位直肠癌患者比较,中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改变(OR=1.893,P〉0.05);而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则明显升高(OR=3.201,P〈0.05)。与他期患者比较,T3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改变(OR=4.913,P〉0.05);T4期直肠�
- 宋盛平何晓生陈钰锋汪建平兰平吴小剑
- 关键词:直肠肿瘤局部复发
- 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分析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一步探讨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者原工作单位)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55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对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10年4月23日,平均随访时间为(63±2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255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和83.7%。术前无肠梗阻或肠穿孔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9%和85.6%,高于术前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患者的72.7%和68.4%(√=4.546,4.573,P〈0.05)。手术切缘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3.9%,高于手术切缘阳性患者的75.0%和75.0%()(。=7.020,6.00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Wald=4.477,相对危险度为2.371,95%可信区间为1.066~5.275,P〈0.05);接受辅助化疗和无辅助化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3%和82.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0%和8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是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行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 陈钰锋曾杨何晓生吴现瑞袁瑞学宋盛平兰平吴小剑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辅助化疗高危因素
- 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Ⅲ、Ⅳ期结直肠癌有肝转移与无肝转移患者肠道原发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差异。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7例行首次肠道肿瘤切除的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标本,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5RO、IL-17和FOXP3)、B淋巴细胞(CD20)、NK细胞(CD57)、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抗原提呈细胞(S100)、中性粒细胞(CD15)、肥大细胞(tryptase)、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T淋巴细胞效应分子(GZMB、FAS和FASL)以及MHC-Ⅱ类分子(HLADR)共计18个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定量分析两组患者局部免疫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肝转移组(17例)与无肝转移组(15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分析的18个免疫指标中,与T淋巴细胞相关的CD8、CD45RO、IL-17、FAS及肥大细胞相关的tryptase在肝转移组中表达明显减少(P〈0.05);其余免疫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原发肿瘤局部微环境中的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免疫减弱可能为Ⅲ、Ⅳ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了条件。
- 邹一丰蔡泽荣陈钰锋戎煜明吴现瑞袁瑞学何晓生吴小剑兰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免疫微环境
- T1、T2结直肠癌系膜转移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浸润深度T1、T2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癌结节转移的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对260例伴/不伴系膜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统计分析,对侵袭前沿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行单变量或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260例T1、T2结直肠癌病例,其中无系膜转移者218例,阳性淋巴结和(或)癌结节者42例。出现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系膜癌结节者,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5年总体生存期OS均低于阴性组(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组织低分化、神经脉管浸润、术前CEA水平>5μg/L为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无转移组侵袭前沿表达高于系膜转移组。结论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癌结节为T1、T2结直肠癌预后不良因素,结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须谨慎选择病例,女性、组织低分化、脉管神经浸润、术前CEA增高为发生系膜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侵袭前沿的高表达为一保护性因素。
- 曾杨何晓生练磊吴小剑马晋平汪建平兰平
-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癌结节
- 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小鼠脾脏接种结肠癌细胞发生肝转移所需肿瘤细胞数的临界值,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6-8周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各6只。实验组通过脾脏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注射细胞数分别为1×10^5个(A组)、5×10^4个(B组)、1×10^4个(C组)、5×10^2个(D组)和1×10^3个(E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于术后21天处死小鼠,肉眼观察肝脏肿瘤转移情况并行肝脏组织学观察及IL-10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B组小鼠肝脏转移率均为100%,其他各组小鼠均未见有肝转移瘤形成。IL-10和TGF-β1表达在对照组均为阴性,但在各实验组小鼠肝脏表达均为阳性,且表达量随着脾脏注射CT26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升高,IL-10和TGF-β1的表达量在A、B、C组与D组或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D、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10^4个CT26细胞脾脏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CT26细胞可诱导肝脏产生IL-10和TGF-β1,IL-10和TGF-β1可促使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形成。
- 黄晓明练磊邹一丰何晓生吴小剑谭伟艳兰平
-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微环境
- 新辅助治疗对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为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研究组)及未行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后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对照研究。检测与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相关指标(如癌胚抗原、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CE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3.33%(50/60)、98.33%(59/6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PC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3.33%(50/60)、96.67%(58/6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VEGFR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6.67%(28/60)、81.67%(49/60),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使直肠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可能有利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 董功航兰平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生物学特性
- 免疫微环境在结直肠肿瘤中的临床预后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近年来,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新兴化疗药物的问世明显提高了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然而患者的长期生存并无明显改善,5年总生存率始终徘徊在50%~60%^[1]。因此,探究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进行干预,有可能为改善其治疗效果提供新的途径。
- 陈钰锋吴现瑞吴小剑兰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价值免疫微环境外科手术技术近期疗效化疗药物
- 肿瘤浸润肥大细胞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测的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肥大细胞(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2例行首次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TIM的密度,根据TIM的平均密度[(8.4±6.5)/高倍视野],将患者分为TIM少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和TIM大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TIM少量浸润组和TIM大量浸润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7.410,P〈0.05)。随访截至2010年9月,TIM少量浸润组、TIM大量浸润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79.0%和63.1%、59.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不良因素(RR=2.119,95%可信区间1.326~3.386;RR=2.084,95%可信区间1.357~3.19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IM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RR=1.651,95%可信区间1.009~2.702;RR=1.680,95%可信区间1.047~2.629,P〈0.05)。结论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并且TIM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 兰楠吴现瑞何晓生陈钰锋马晋平曾杨袁瑞学吴小剑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
- 肝脏慢性病毒感染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及生存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脏慢性病毒感染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影响,分析感染者和无感染者病例总体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868例结直肠病例,根据外周血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转移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及比较两组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病例肝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体生存率感染组优于无感染组,肝转移伴病毒感染组中位生存期26个月,无感染组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脏慢性病毒感染可降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有肝脏慢性病毒感染者病例总体预后优于无感染组,肝转移患者伴肝脏慢性病毒感染预后较好。
- 曾杨李森茂陈曦何晓生何小文马晋平吴小剑兰平
- 关键词:肝炎慢性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