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067)

作品数:16 被引量:139H指数:9
相关作者:付宏渊曾铃何忠明史振宁郭芳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路堤
  • 7篇边坡
  • 5篇道路工程
  • 5篇路工
  • 4篇渗流
  • 3篇渗流特征
  • 3篇沥青
  • 3篇沥青路
  • 3篇沥青路面
  • 3篇路堤边坡
  • 3篇路面
  • 3篇降雨
  • 3篇降雨入渗
  • 2篇地下水
  • 2篇入渗
  • 2篇入渗条件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沥青路面结构
  • 2篇路面结构
  • 2篇降雨条件

机构

  • 16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湖南交通职业...
  • 1篇广西华蓝设计...

作者

  • 12篇付宏渊
  • 11篇曾铃
  • 5篇何忠明
  • 4篇史振宁
  • 3篇邵腊庚
  • 3篇邱祥
  • 3篇郭芳
  • 2篇谢琳
  • 2篇胡庆国
  • 2篇周功科
  • 1篇罗根传
  • 1篇莫凯
  • 1篇吴维
  • 1篇李涛
  • 1篇楼晓昱
  • 1篇吴勇

传媒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外公路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温度场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车辙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研究基于温度场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性能,以广西地区气候特征为例,针对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有限元方法,借助ABAQUS计算了4种不同组合的路面结构的温度梯度分布和车辙深度。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变温的沥青路面车辙模拟分析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混合式基层的抗车辙性能比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更优越;以水稳为底基层,级配碎石为过渡层及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下面层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不仅有利于减少路面裂缝的产生,改善沥青路面的内部排水,而且不会因其剪切破坏而产生更严重的车辙;沥青路面中面层是车辙变形的主要层面,厚式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欠佳,但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也不会出现过于严重的车辙现象。
付宏渊郭芳邵腊庚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ABAQUS车辙温度场数值模拟
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软岩高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为了研究软岩边坡开挖过程中及支护后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基于应变软化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对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塑性区分布、安全系数的变化以及采取不同处治措施的支护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FLAC3D软件建立的应变软化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软岩边坡应变软化特性;在软岩边坡开挖过程中,铅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各特征点铅直位移总体上大于水平位移;边坡剪切、张拉塑性区分布主要集中在边坡表层2~4m范围内;在开挖过程中,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采用全长注浆锚杆对边坡进行支护能有效控制边坡变形,且安全系数降低。
何忠明吴维付宏渊曾铃胡庆国
关键词:分步开挖塑性区支护措施
预崩解炭质泥岩路用性能及其基于三轴CT试验的力学特性被引量:16
2016年
为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的路用性能及其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利用室内基本物理力学实验与三轴CT同步扫描实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压实度是控制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具有与土相似的性质,不同工点所取试样具有不同的CBR;试件压实度越高,峰值强度越大,偏应力陡增段CT扫描层CT数增大速率比应力应变曲线平缓段的大,表明试验前期试件密度增大速率比试验后期的大;试验前,试件具有较多细小孔洞及裂纹,密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试验的进行,密度差异性降低,炭质泥岩颗粒在围压及偏应力的作用下存在挤密、错动、融合的现象。
曾铃史振宁付宏渊何忠明胡庆国
关键词:路用性能
三种模型在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建立适应于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在分析洞庭湖区域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城陵矶出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关性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建立了3种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的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结果整体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量与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城陵矶出水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好,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次之,而多因子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差;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的预测结果整体规律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整体规律则优于多因子逐步回归模型。
付宏渊邱祥曾铃黄永和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多变量时间序列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边坡抗滑桩加固效果数值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分析改扩建工程中使用抗滑桩对边坡加固治理时的支护稳定性,基于FLAC3D软件对某改扩建边坡利用抗滑桩加固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边坡的应力应变云图、桩身前后岩体压力及桩自身内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的阻挡作用使桩周岩体局部应力增加,抗滑桩处的剪应变增量增大;抗滑桩前、后的岩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边坡滑裂面以下岩土压力分布复杂,可近似认为属于梯形或矩形分布;抗滑桩桩体在滑裂面位置处的剪力和弯矩最大。
罗根传何忠明曾铃
关键词:改扩建抗滑桩加固效果
坡前水位升降对炭质泥岩--粉土分层填筑路堤边坡渗流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坡前水位升降对炭质泥岩-粉土分层填筑路堤边坡渗流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与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对分层填筑路堤在不同水位升降速度下的渗流特征与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并探讨了分层交错填筑厚度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1坡前水位上升引起路堤土体积含水率与孔隙水压力升高,坡前水位下降后,路堤顶部土体体积含水率与孔隙水压力继续升高,其余位置则逐渐降低,且坡面附近的降低幅度要大于路堤内部;2特征截面沿高程方向上的含水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差异性;3坡前水位升降过程中,路堤边坡安全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规律;4炭质泥岩-粉土分层填筑路堤的最佳分层交错填筑厚度为炭质泥岩与粉质粘土填筑层厚度均为1.5m。
付宏渊黄永和曾铃邱祥邱祥
关键词:路堤工程边坡安全系数
连续降雨条件下粗粒土路堤边坡安全系数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14年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当地气象资料,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广西六河高速公路某路堤边坡安全系数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边坡在连续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此来指导路堤边坡坡比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引起路堤边坡坡面以下水位线大幅上升,而对路堤中部地下水位线影响较小;边坡安全系数受边坡坡比、初始地下水位线等因素的影响,在连续降雨条件下,路堤边坡安全系数随边坡坡比的增大而减小,随初始水位线的下降而增大。在进行不同地区的路堤边坡坡比设计时,应结合当地初始地下水位线及实际降雨情况,选择合适的边坡坡比。
付宏渊吴勇何忠明史振宁
关键词:降雨入渗
浅层坡积土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地表产流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浅层坡积土边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的地表产流过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了不同的降雨强度与初始状态方案,开展了降雨入渗过程中地表产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导致边坡内部逐渐饱和,并最终在边坡表面形成坡面径流;2坡面径流产生的时间与降雨强度和边坡初始状态相关;3坡面径流的产生条件分为两种形式,降雨强度是坡面径流产生形式的决定因素,降雨强度较小时的坡面径流量为降雨量,降雨较大时,降雨前期的坡面径流量为未入渗雨水量,降雨后期坡面径流量为降雨量。
楼晓昱曾铃
关键词:降雨入渗地表径流
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粗粒土路堤暂态饱和区发展规律及稳定性,结合工程实际及气象资料,通过拟定不同的降雨计算方案,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粗粒土路堤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路堤边坡表面会形成一定范围的暂态饱和区,暂态饱和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与降雨强度及降雨时间密切相关;降雨入渗仅会引起路堤边坡坡面以下水位线的大幅上升,对路堤中部地下水位线影响较小;降雨停止后,路堤上部暂态饱和区迅速消散,而路堤中下部暂态饱和区消散过程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特征,但总体而言暂态饱和区的面积呈下降趋势;降雨入渗将导致入渗区域内基质吸力的丧失与含水率的增加,是造成路堤边坡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路堤的失稳形式表现为整体滑移与表面局部坍塌相结合。
李涛付宏渊周功科莫凯曾铃
关键词:道路工程降雨入渗
基于环境温度变化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损伤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分析环境温度变化时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损伤特性,拟定3种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充分考虑广西河池地区各月温度变化以及土基回弹模量的季节性变化,运用ABAQUS软件对2种层间结合状态的4种路面结构方案的温度场、应变响应和疲劳损伤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试验路面温度传感器、应变片的监测结果和疲劳损伤模拟模型计算沥青层的疲劳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温度下,沥青路面应变响应差异大,随着气温升高,层底弯拉应变增大;各季节疲劳损伤存在明显差异,高温季节产生的疲劳损伤所占比例较大;以水稳碎石为底基层,级配碎石为基层及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下面层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方案B,温度敏感性最小,疲劳损伤最小。研究结果可为选择良好的混合式基层路面结构提供思路。
郭芳付宏渊邵腊庚
关键词:沥青路面温度ABAQUS软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