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1D052)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作成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霍英东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柯林武德思想渊源的语境论阐释
- 2015年
- 柯林武德是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在追问"历史知识何以可能?"的过程中,按照"20世纪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清理20世纪史学"的学术理念,柯林武德系统批判与借鉴西方哲学传统中有利于其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要素。就理论渊源来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影响了柯林武德核心史学理论命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的孕育。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约翰·罗斯金,通过学术训练将黑格尔理念传递给柯林武德,以自身的学术感召力培养了柯林武德对历史思维模式的热衷。与学界惯常的"师徒相承"判断不同,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更多地是间接地即通过金蒂利与鲁吉奥影响柯林武德"历史化"思维方式的形成。
- 张作成
- 关键词:柯林武德思想渊源黑格尔克罗齐
-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理性主题与情感构境
- 2015年
-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其史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实证主义史学传统重视原始史料与恪守价值中立原则,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理性主义特点,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历史学家而非史料置于历史知识建构的中心,认为理性分析历史事件的关键是发现人类历史的目的性。不同于学界的唯理性主义指责,柯林武德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既注意到理性(目的),也没有忽略理性所依托的情感构境。尽管柯林武德做出的基本情感与非基本情感区分并未妥善解决历史认识中理性(客观)与情感(主观)的关系问题,但他围绕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论题进行的相关阐释体现了其辩证的、理性的思想特点。
- 张作成
- 关键词:柯林武德思想史
- 从“同一”到“差异”:柯林武德与西方历史哲学的认识论转型被引量:1
- 2015年
- 20世纪上半叶,柯林武德作为认识论历史哲学代表人物,批判实证主义史学的"如实直书"理想。他反对实证主义史学按照自然科学思维模式理解历史学,认为历史学不需要借助自然科学来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在历史知识性质问题上,柯林武德摒弃"同一"论,坚持"差异"论,认为历史学家作为能动的认识主体在研究过程中普遍运用前提假设。因而,历史认识客观性未必排斥价值判断,主体与客体并非彼此孤立。批判的历史哲学基石由此奠立。在历史解释模式问题上,卡尔·亨佩尔提出覆盖率模型作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共有的解释模式。威廉·德雷在继承柯林武德理论基础上提出"行动合理解释",论证历史学与自然科学解释模式的差异。这也彰显了柯林武德对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影响。批判的与分析的历史哲学在这种学术嬗变与争鸣中也"同"、"异"共存。
- 张作成
- 关键词:柯林武德实证主义
- 柯林武德“重演思想”辨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个命题一样,"重演思想"同样表达了柯林武德的历史知识观。在思想来源上,柯林武德的"重演思想"在维柯"重演"观念基础上实现了由思考历史本体规律到探讨历史认识性质的重心转移,继承了狄尔泰的"体验论"与克罗齐的"差异辩证法"。在命题内涵上,"重演思想"从理性与情感、个人与集体两个维度回答了柯林武德提出的"历史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学术评价上,"重演思想"强调价值判断对历史认知的重要性,体现了柯林武德对实证主义传统的超越;强调历史知识的思想性或目的性,也体现了他在历史认识层面忽略客观物质因素制约的唯心主义倾向。
- 张作成
- 关键词:柯林武德
- 柯林武德史学理论的阶段性、连续性与体系性被引量:1
- 2012年
- 柯林武德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家之一,国内外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史学理论观点的阐释上,忽略了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分析。就理论倾向来说,柯林武德经历了由实在论者向唯心主义者的逐渐转化,他的思想发展也由此划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之外,历史过程思想作为其史学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体现着他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问答逻辑则展现了柯林武德考古学、历史学和哲学三项学术研究之间的和谐关系及其史学理论的体系性。
- 张作成
- 关键词:柯林武德史学理论连续性
- 后现代视野之下的柯林武德——重读《历史的观念》被引量:1
- 2015年
- 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不仅推动着我们的历史认识论思考,也提供了一种重新评价学术史的视角。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作为西方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本,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也呈现出新的学术史意义。在历史认识可能性与可靠性问题上,柯林武德对历史语言、历史想象等方面的阐述,既启示着海登·怀特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者,也指出了评价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适当边界"。在历史认识客观性与价值判断问题上,柯林武德的建构主义立场,既揭示了实证主义者重构论立场的不足,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论立场的过激之处。
- 张作成
- 关键词:柯林武德后现代主义历史想象
-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个体视角与社会语境
- 2015年
-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其思想体现出唯心主义、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特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范式转型,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其历史解释视角从思辨历史哲学强调的整体转变为认识论历史哲学突出的个体。柯林武德阐释的历史解释的社会语境与个体视角,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由此及彼的关系。柯林武德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既注意到个人,也没有忽略个人所处的社会语境。在西方历史哲学发生后现代转型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者割裂历史解释中个体与整体因素的关联,这突显柯林武德强调历史理解中社会语境的积极意义。
- 张作成
- 关键词:柯林武德思想史社会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