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9151)

作品数:25 被引量:1,197H指数:15
相关作者:付加锋师华定高庆先张雷李艳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低碳
  • 8篇低碳经济
  • 8篇能源
  • 7篇碳排放
  • 3篇生命周期
  • 3篇碳排放强度
  • 3篇能源消费
  • 3篇CO_2排放
  • 2篇演进
  • 2篇中国碳排放
  • 2篇碳排放量
  • 2篇评价指标
  • 2篇气候
  • 2篇全生命周期
  • 2篇足迹
  • 2篇节能潜力
  • 2篇结构演进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减排
  • 2篇发展潜力

机构

  • 1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辽宁省委党校
  • 2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付加锋
  • 5篇师华定
  • 4篇高庆先
  • 4篇李艳梅
  • 4篇张雷
  • 3篇庄贵阳
  • 3篇蒋金荷
  • 3篇程晓凌
  • 2篇王占刚
  • 2篇向亮
  • 2篇唐笑飞
  • 2篇宋玉祥
  • 2篇吴滨
  • 2篇曾贤刚
  • 2篇刘韵
  • 2篇李飞
  • 2篇刘小敏
  • 1篇李江苏
  • 1篇薛冰
  • 1篇耿涌

传媒

  • 17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生态经济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第27届中国...

年份

  • 11篇2011
  • 14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力企业碳足迹的生命周期核算技术体系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低碳发展模式的迫切追求,企业作为减排活动和低碳经济的主角,必须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这就要求企业在碳足迹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清晰的规划和研究。文章探讨了目前国际国内企业碳足迹生命周期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以电力企业为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与流程,尝试建立起一套电力企业的碳足迹生命周期核算技术体系,并提出其发展与应用的困难与建议。
刘韵师华定曾贤刚
关键词:电力
低碳经济转型:政策、趋势与启示被引量:54
2010年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选择、一种必须,而且是要解决在怎样程度的速度和规模上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在调整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上,提出了无数的低碳政策措施,发起各种低碳倡议。为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要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部署,尤其要避免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被高碳排放锁定。
李飞庄贵阳付加锋宋玉祥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_2排放及其空间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关注的热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品中的内涵CO2排放是导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显著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凸现"国外消费,国内污染"的典型特征;美、日、欧盟等OECD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主要集中区;非OECD中的亚洲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次集中区。据此提出: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当考虑国际贸易导致的内涵碳排放;②中国出口产品的消费国应对中国的碳排放增长负有一定的责任;③构建消费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更能体现出减排的公平性;④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措施。这一研究为重新界定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充分争取公平性提供有利的佐证。
付加锋高庆先
关键词:国际贸易
6月西太平洋副高对河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分析
利用1961-2008年河北省夏季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48a来河北省夏季降水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48a的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降水量偏少的年份逐渐增多。MK的突变检验表明,研究区的夏季降水量...
向亮刘学锋安月改于长文李强王高磊
关键词:夏季降水
文献传递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严寒地区建筑低碳发展潜力初探--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用能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我国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耗能大户,并且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1],逐渐成为节能工作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以长春市典型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为例,结合能耗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分析两种不同建筑类型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采取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建筑节能措施后对建筑物所带来的低碳发展潜力。最后得出:在建筑过程节能方面,应注重建材循环使用所带来的能源效益;而在建筑使用节能方面,则应置力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付加锋黄江丽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综合性工作方案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一、概述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已有的科学研究结论表明,①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升高有很大的相关性。而能源系统排放的CO2占全部人为排放CO2的70%,并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生产和使用造成的。"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
蒋金荷
关键词:碳排放气候变动低碳经济碳排放量经济结构能源结构
基于结构演进的中国低碳发展特征及潜力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结构节能减排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产业结构演进-单位能耗关联和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关联三个基本评价模型,以解析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行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结构演进决定着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基本走向;第二,高耗能产业主导的结构演进极大地延缓了单位能耗倒"U"字形变化的进程;第三,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奠定了国家碳排放增长的总体格局。有鉴于此,实现结构节能减排,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初步判断,在未来20~30年国家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能源供应结构的改善至关重要,其中产业结构低碳化演进的贡献度可能达到60%,能源供应结构低碳化改善的贡献度则大体在10%。
张雷李艳梅
关键词:结构演进能源消费能源供应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297
2010年
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备受推崇,但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应该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其中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和消费模式的低碳化都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和原则,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为维度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定量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已经达到低碳水平,因此在推动我国低碳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今后更重要的是切实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发展潜力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1
2011年
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本文首先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估算了全国、各个行业、各省市区的碳排放量。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法)定量分析了中国1995年-2007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影响因素包括4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碳强度效应。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4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年-2007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结果也提醒国家需要对这一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
蒋金荷
关键词:碳排放量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
中国CO_2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基于1997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本文以中国1997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了CO_2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1997年CO_排放总量为381788.56万t,强度为5.04t/万元。2007年CO_2排放总量为775346.15万t,强度为4.23t/万元。10年间,CO_2排放强度降低近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促使CO_2排放强度降低的因素分解为4种效应,即能源效率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方式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部门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造成CO_2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其中以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是促使CO_2排放强度上升的因素,并且前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未来要实现2020年CO_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结构和方式转变的节能减排潜力。
李艳梅杨涛
关键词:低碳经济CO2排放强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