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00021)
-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钢李少菁郭东晖陈丽华陈峰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华假磷虾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新近孵化的卤虫(Artemia salina)为食物,观测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雌性成体、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的碳氮收支.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呈线性提高,成体未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其较高的摄食潜力.呼吸率(碳消耗率)与碳的摄食率及同化率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比动力作用分别为9%~16%(摄入碳)和10%~17%(同化碳)以后期幼体更小.总氮排泄率与氮的摄食率及同化率也分别呈显著正相关,但仔虾例外.排粪率随摄食率升高而提高,从而同化效率与摄食率无关,介于0.84~0.95.食物氮源是中华假磷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摄食率低于10μg(mg·d)(千重)时,假磷虾呈负生长.同化的氮以排泄消耗为主,体质生长次之,而蜕皮损失最少.同化的碳也以呼吸消耗和体质生长居多,但随摄食率有变化,蜕皮损失最少.在成熟雌体,估算的生殖生长(碳、氮)比蜕皮损失略高.净生长效率随摄食率(及同化率)升高而升高.达一定值后,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净生长效率略有下降.
- 郭东晖李少菁陈峰王桂忠陈钢
-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碳氮收支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在分析厦门港中华哲水蚤元素组成基础上,研究其各项生理速率并估算碳氮收支.结果表明:摄食率与饵料含量呈线性相关,未发现饱和摄食.同化效率介于92%~96%之间,与饵料含量及摄食率无关.呼吸率与摄食率及同化率均呈线性相关,其SDA系数介于摄入碳量的9.3%(m/m)或同化碳量的9.9%(m/m).总氮排泄率随摄食率与同化率的提高而呈线性增加.随着摄食率的提高,分配给卵生产的能量也增多,二者呈线性相关.饵料中N含量是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其对N的摄食率低于10.5×10^(-3)(m/m)/d时,动物“负”生长.
- 李少菁郭东晖陈峰林元烧陈钢
-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浮游动物
- 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对海洋桡足类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研究了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两种常用有机磷农药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性毒性,报道了相关的24hLC50和48hLC50数据.其中三唑磷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48hLC50分别为6.844μg/L和16.26μg/L,而乙酰甲胺磷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48hLC50分别为216.3mg/L和76.54mg/L.结果表明:对两种桡足类而言,三唑磷的毒性大于乙酰甲胺磷;桡足类对有机磷农药的耐受性具有种的特异性.据此提出使用农药的相关建议,指出应该严格控制三唑磷的使用,为近岸海区环境的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监测有机磷农药污染环境提供了参考资料.
- 李磊郭东晖朱小明
- 关键词: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急性毒性
-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摄食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采用肠含物分析和摄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港常见浮游动物———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glo bosa)的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进行研究.并根据台湾海峡、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生物量,估算其种群摄食强度.
- 陈丽华陈钢李少菁郭东晖
- 关键词:浮游动物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海洋生态系统
- 海洋浮游动物学研究被引量:41
- 2001年
- 中国的海洋浮游生物学由我校已故科学家郑重、金德祥教授创建于本世纪 4 0年代 .近 10年来 ,该领域继续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促进了我国海洋浮游生物学的发展 .在浮游动物生物学方面 ,揭示了台湾海域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 ,发现水母类 39个新种 ,桡足类 2个新种 ,并对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群落结构、微小型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基础生态学取得了系列成果 .同时 ,开展了实验生理生态学及个体生物学研究 .其中 ,浮游动物生化组成与生理生态功能、浮游桡足类卵型与滞育、浮游动物能学、主要浮游动物染色体、生活周期与世代 ,摄食生态 ,经济贝类幼体附着与变态等研究 .
- 李少菁许振祖黄加祺曹文清陈钢柯才焕陈丽华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学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类群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