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44319213)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龚飞荣赵燕超程树军陈建定葛均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端基
  • 1篇端基改性
  • 1篇再狭窄
  • 1篇水性
  • 1篇体内外
  • 1篇体外降解
  • 1篇亲水性
  • 1篇洗脱
  • 1篇聚乳酸
  • 1篇可降解
  • 1篇可降解涂层
  • 1篇赖氨酸
  • 1篇共聚
  • 1篇共聚物
  • 1篇封端
  • 1篇改性
  • 1篇PLGA
  • 1篇大黄素

机构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程树军
  • 3篇赵燕超
  • 3篇龚飞荣
  • 2篇陈建定
  • 1篇胡源浚
  • 1篇于博昊
  • 1篇葛均波
  • 1篇饶炬

传媒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黄素洗脱可降解涂层支架的制作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肝素化吗啉二酮苄酯与L-丙交酯的共聚物材料作为药物支架可降解涂层的药物载体材料,大黄素作为药物,在自制的计算机控制的喷涂设备上成功制备了大黄素药物洗脱支架(药物含量(150±5)μg)。并研究了大黄素支架在体外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中,(37±0.5)℃下的释放。最后在体内与裸支架和不含药的聚合物涂层支架进行了1个月和3个月的对照实验。研究发现,所制备的药物支架扩张后表面无撕裂、挂膜。此外,高含量比的药物支架(大黄素含量50%)中的药物10 d内的释放达到90%。3个月后体内涂层材料大部分发生降解,从血管切片和内膜厚度可以看出,大黄素对内膜增生有着明显的作用,可以抑制血管内的再狭窄。
赵燕超龚飞荣葛均波程树军陈建定
关键词:再狭窄可降解涂层
三步法合成高封端率端氨基聚乳酸被引量:2
2008年
叔丁氧羰基碳酸酐((Boc)2O)和氨基丙醇反应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丙醇(Boc-氨基丙醇),以此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封端聚乳酸(BocNH-PLLA),叔丁氧羰基(Boc)经三氟乙酸处理脱除后得到端氨基聚乳酸(PLLA-NH2)。以PLLA-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ω-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合成聚L-乳酸-聚ω-苄氧羰基L-赖氨酸两嵌段共聚物(P(LLA-LLz))。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L-LA-NH2端基亲核性明显提高,可引发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PLLA-NH2的合成方法简便,氨基封端率高,其分子量和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于博昊龚飞荣赵燕超饶炬程树军
关键词:聚乳酸端基改性赖氨酸
吗啉二酮衍生物与L-丙交酯共聚物的体外降解性能
2007年
研究了37℃下吗啉二酮衍生物与L-丙交酯的共聚物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降解,并且与聚(L-丙交酯与乙交酯)(PLGA)的降解进行了比较。通过静滴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SEM)、X衍射(XRD)、凝胶色谱仪(GPC)、核磁共振(1H-NMR)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亲水性、表面形貌、结晶结构、失重率、分子量和结构的变化等。结果表明:与PLGA相比,吗啉二酮衍生物与L-丙交酯的共聚物具有更好的亲水性,接触角达到了74°,降解3个月后数均分子量下降80%以上,该共聚物能够实现两组份的同步降解。
赵燕超龚飞荣胡源浚程树军陈建定
关键词:PLGA共聚物亲水性体外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