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8-15)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平鹿秀云李社增郭庆港李宝庆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NCD-2
  • 3篇定殖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生物膜
  • 3篇铃病
  • 3篇棉花
  • 3篇棉铃
  • 3篇棉铃疫病
  • 2篇芽胞
  • 2篇芽胞杆菌
  • 2篇抑菌
  • 2篇杀菌剂
  • 2篇生物膜形成
  • 2篇田间
  • 2篇拮抗细菌
  • 2篇膜形成
  • 2篇菌株
  • 2篇枯草芽胞杆菌
  • 2篇枯草芽孢杆菌

机构

  • 11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北大学
  • 2篇山东棉花研究...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廊坊市农林科...

作者

  • 10篇李社增
  • 10篇鹿秀云
  • 10篇马平
  • 10篇郭庆港
  • 5篇李宝庆
  • 3篇张晓云
  • 2篇赵鸣
  • 2篇吴园园
  • 2篇王培培
  • 2篇周洪妹
  • 1篇薛超
  • 1篇郝俊杰
  • 1篇冯争光
  • 1篇石磊
  • 1篇隋洁
  • 1篇董伟欣

传媒

  • 2篇中国棉花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病害高效生防菌株的定向快速筛选及其种类鉴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筛选和鉴定能产Bacillomycin D的芽孢杆菌。[方法]通过PCR技术对36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进行检测,筛选出具有Bacillomycin D合成酶基因的菌株,并利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技术(FPLC)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检测,最后通过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共筛选出4株能产生Bacillomycin D的菌株,其中2株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2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结论]该研究为高效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石磊郭庆港李宝庆鹿秀云李社增王洪港马平
关键词:拮抗细菌芽孢杆菌
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品种抗病性及主要病原菌致病力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2011~2013年,调查了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6省70县(市)200块棉田和不同栽培模式下棉花烂铃病发生情况,田间试验评价了棉花品种对烂铃病的抗性,采用离体棉铃人工接种方法分析了棉铃烂铃主要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的棉田均有棉花烂铃病发生,其中,棉铃疫病在各地发生最为普遍而且严重,仍属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最主要的棉花烂铃病,其病原菌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2)与春棉直播模式相比,3种套种模式均能显著减少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其中麦-棉-西瓜12∶2∶1种植模式的防效最好,减少烂铃72.96%。(3)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审定的50个棉花品种对棉花烂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邯7860、邯棉103、锦科178、百棉1号和郑农棉4号5个品种对棉花烂铃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单株烂铃低于3.0个。(4)苎麻疫霉在棉铃上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
李社增鹿秀云郝俊杰赵鸣年冠臻郭庆港张晓云马平
关键词:棉花烂铃苎麻疫霉棉铃疫病抗病性
利用行间覆膜技术防治棉花烂铃病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棉田行间覆膜技术在河北省献县、河间市、曲周县三地开展了棉花烂铃病的防治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可以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有效防烂铃病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到发病中后期,防效仍较显著,达到34.0%~54.92%。测产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比行间不覆膜的棉田每公顷增收子棉418.5kg,当年每公顷纯增收2641.5元,具有防治棉花烂铃病的潜力和推广价值。
鹿秀云李社增李宝庆郭庆港马平
关键词:塑料薄膜防效
ywbB及其下游调控基因在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中的功能分析
生防细菌有效的定殖于作物根际并保持较高的群体数量是其发挥生防效果的前提,而细菌的根际定殖能力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关,因此,克隆生防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并明确其在细菌生物膜形成和根际定殖中的功能,有助于明确生防细菌的作用...
郭庆港王培培李社增鹿秀云张晓云马平
关键词:生物膜转录组
文献传递
棉花黄萎菌微菌核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定殖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微菌核诱集法从发病程度不同的棉花黄萎病田筛选大丽轮枝菌拮抗菌,测定拮抗菌对微菌核的抑制作用和在微菌核上的定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从棉花黄萎菌微菌核不同部位分离的细菌数量不同,不同发病程度棉田中棉花黄萎菌拮抗菌数量不同。从微菌核内部筛选到一株能够抑制微菌核萌发和生长的拮抗菌株424-31-6,定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424-31-6在微菌核表面定殖能力强,能够破坏微菌核的正常结构,具有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力。
冯争光马平李社增鹿秀云
关键词:棉花黄萎菌拮抗细菌微菌核定殖
ywbB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和根际定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及其在生物膜形成、根际定殖中的作用,采用转座子插入技术,从4000余株NCD-2突变子中获得6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的突变子。在生物膜形成能力丧失的突变子M3中,转座子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到ywbB基因内部。通过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对ywbB基因进行缺失突变,获得ywbB基因缺失突变菌株NCD-2(ΔywbB),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子丧失了生物膜形成能力。进一步比较发现,突变菌株NCD-2(ΔywbB)显著降低了在棉花根际的群体数量,同时也降低了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证明,ywbB是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且生物膜形成与NCD-2菌株根际定殖和生防效果呈正相关。
郭庆港吴园园李社增鹿秀云王洪港马平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生物膜定殖转座子
杀菌剂对棉铃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病害,特别是近年来,棉花烂铃病在黄河流域发生非常严重,棉花品质降低,产量下降,棉农损失很大。在引起棉花烂铃的诸多病原菌中,棉铃疫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是最主要的病原,它...
鹿秀云周洪妹李宝庆李社增郭庆港马平
关键词:杀菌剂棉铃疫病菌
防治棉铃疫病的9种化学杀菌剂筛选与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为筛选出防治由苎麻疫菌引起的棉铃疫病的有效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250 g/L嘧菌酯悬浮液、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棉铃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不同杀菌剂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3次施药后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74%、44.68%、36.54%和45.16%、44.68%、32.69%,防效相对稳定,可优选用于棉铃疫病的防治。
鹿秀云周洪妹李社增郭庆港李宝庆马平
关键词:棉铃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脂肽类抗生素fengycin在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防治棉花立枯丝核病中的功能分析
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危害严重而又难以防治的植物病害(Howell,2007),利用活体微生物农药是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Ardakani等,2010).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由于能产生抗逆、耐热的芽...
郭庆港李宝庆鹿秀云李社增马平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抑菌物质定殖
鲁西南不同模式棉田主要病害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2016―2017年,调查了鲁西南地区主要植棉模式(蒜-棉套种、洋葱-棉套种、麦-棉套种、直播春棉、蒜后直播短季棉)棉田主要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苗病,蒜-棉套种模式、洋葱-棉套种模式、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明显比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麦-棉套种模式发病最重;枯萎病,3个套种模式和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明显比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黄萎病和铃病,蒜-棉套种模式、洋葱-棉套种模式、蒜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比麦-棉套种模式和直播春棉模式发病轻。
赵鸣杜昌春薛超隋洁杨媛雪
关键词:棉田苗病枯萎病黄萎病铃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