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11170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614H指数:10
相关作者:杨建昌王志琴刘立军李鸿伟张自常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水稻
  • 3篇根系
  • 3篇灌浆
  • 3篇超级稻
  • 2篇稻根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性状
  • 2篇演进
  • 2篇演进过程
  • 2篇弱势粒
  • 2篇生理机制
  • 2篇生理性状
  • 2篇水稻根
  • 2篇水稻根系
  • 2篇强势粒
  • 2篇籽粒
  • 2篇籽粒灌浆
  • 2篇结实期
  • 2篇旱种

机构

  • 12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作者

  • 12篇杨建昌
  • 7篇王志琴
  • 6篇刘立军
  • 3篇陈婷婷
  • 3篇张耗
  • 3篇张自常
  • 3篇李鸿伟
  • 2篇谈桂露
  • 2篇付景
  • 2篇王学明
  • 1篇薛亚光
  • 1篇黄钻华
  • 1篇袁莉民
  • 1篇赵步洪
  • 1篇孙小淋
  • 1篇范苗苗
  • 1篇王静超
  • 1篇常二华

传媒

  • 7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综述了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激素、多胺、酶活性、光合特性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阐明其生理机制,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
陈婷婷杨建昌
关键词:水分胁迫水稻生理性状
覆盖旱种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以超级稻武粳15(粳稻)和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进行覆膜旱种(PM)、覆草旱种(SM)和裸地旱种(NM)处理,以水种(TF)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F相比,旱种水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NM、PM和SM的减产率分别为38.7%~46.5%,9.8%~17.4%和1.7%~7.0%,NM和PM的产量与TF有显著差异,SM的产量与TF差异不显著。SM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NM和PM则降低了稻米这些品质;SM还提高了稻米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NM和PM的结果则相反。两品种的结果趋势一致。SM提高了灌浆期的根系氧化力、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NM和PM则降低了上述生理指标值。在SM条件下,结实期较高的根系活力、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是获取较高产量和较好稻米品质的重要生理原因。
张自常孙小淋陈婷婷刘立军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覆膜旱种
江苏省粳稻品种近60年演进过程中产量与形态生理特征的变化被引量:37
2010年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研究了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形态生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演进产量逐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的增加,而这又主要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自早期的50年代品种,结实率逐步提高,但90年代品种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结实率有下降的趋势,穗数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随着品种演进,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同步提高,以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明显,主要生育期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但现代超级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在结实期下降较快。品种改良提高了抽穗期总叶面积、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粒叶比,还增加了穗长、着粒密度、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目。由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品种,植株高度降低,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显著上升,升至120cm左右。抽穗期顶三叶叶片角度则随品种更替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随品种演进,粳稻的农艺、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明显改良,但超级稻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张耗谈桂露薛亚光王志琴刘立军杨建昌
关键词:粳稻演进生理超级稻
超级稻花后强、弱势粒多胺浓度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被引量:30
2009年
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粳稻)]为材料,2个高产品种[汕优63(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测定了结实期强、弱势粒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浓度和灌浆速率,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糙米重,超级稻品种与对照品种差异较小,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表现为超级稻品种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灌浆期强、弱势粒的Put、Spd和Spm浓度变化均成单峰值曲线。Put的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弱势粒高于强势粒。Spd和Spm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弱势粒显著低于强势粒,超级稻品种低于对照品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糙米重与Put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d和Spm浓度以及Spd/Put和Spm/Put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初期对稻穗喷施Spd和Spm,增强了弱势粒中蔗糖合成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提高了弱势粒灌浆速率、结实率和粒重,喷施Put或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的结果则相反。说明多胺参与水稻籽粒灌浆的调控,超级稻品种弱势粒较低的Spd和Spm浓度及较低的Spd/Put和Spm/Put值是其灌浆速率小、粒重轻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谈桂露张耗付景王志琴刘立军杨建昌
关键词:超级稻强势粒弱势粒多胺灌浆速率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被引量:226
2011年
植物根系既是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又是多种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合成的重要场所,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介绍了根系化学信号(激素、有机酸等)对稻米品质形成的作用及根尖细胞超微结构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根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根系细胞超微结构
水稻弱势粒灌浆机理与调控途径被引量:115
2010年
水稻籽粒充实优劣和粒重高低与颖花在穗上着生的部位有密切关系。通常,着生在稻穗中上部早开花的强势粒,灌浆快、充实好、粒重高;着生在稻穗下部迟开花的弱势粒,灌浆慢、充实差、粒重低。这种强、弱势粒灌浆的差异在大穗型超级稻品种上表现更为突出。弱势粒充实差和粒重低不仅阻碍了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而且还会降低稻米品质,尤其是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关于弱势粒灌浆差的机理有许多假设,包括同化物供应限制、库容限制、激素间不平衡、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或基因表达量低、"流"不畅等。最近研究表明,灌浆始期籽粒库生理活性低和活跃灌浆期蔗糖转化为淀粉的生化效率低是弱势粒灌浆差的重要原因;增加抽穗期糖花比(抽穗期茎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颖花数之比)及灌浆期脱落酸与乙烯比值可以显著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和籽粒灌浆速率。从环境(含栽培)、植株整体水平以及籽粒内在因素等不同层次上深入研究水稻弱势粒灌浆差的机理及其调控途径,对于破解弱势粒灌浆差的科学难题、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强势粒弱势粒灌浆
江苏中籼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根系形态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44
2011年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3个中熟籼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品种种植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特点将其分为早期高秆(ET)、矮秆(DC)、半矮秆(SDC)和超级稻(SR)4个类型,研究了中籼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根系形态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主要生育期,根干重、根重密度、根长、根长密度和根直径随品种演进增加或显著增加。自抽穗期,地上部干物重随品种演进显著增加。在分蘖中期和穗分化始期,超级稻品种的根冠比显著大于其他类型品种,在生育进程中,各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在分蘖中期,随品种演进,比根长显著降低,但在生育进程中,各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在生长早期和中期,根系氧化力、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以及根系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随品种演进增加或显著增加。随着品种演进产量逐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每穗粒数的增多导致总颖花量的增加。回归分析表明,根干重、根长、根直径、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改善的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促进了现代品种特别是超级稻品种产量的提高。
张耗黄钻华王静超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中籼水稻演进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8
2011年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较农民习惯灌溉增加了6.16%—11.6%。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还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清蛋白、谷蛋白以及稻米淀粉黏滞谱(RVA)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醇溶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性能的改善是上述两种灌溉方式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原因。
张自常李鸿伟陈婷婷王学明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干湿交替灌溉生理特性
超级稻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1
2011年
我国于1996年启动了理想株型与亚种间杂种优势相结合为技术路线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目前已育成约80个超级稻品种。这些品种产量高,兼顾品质与抗性,在试验示范区或特定气候条件下产量可达到12~21t/hm2,展示了超级稻的巨大增产潜力。对于超级稻品种高产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与常规高产品种相比,超级稻品种每穗颖花数多、库容量大(即单位面积颖花数多);叶面积指数大、绿叶面积持续期长、光合速率高、茎秆抗倒性强;抽穗前干物质累积量高,结实期茎叶中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籽粒中的量大;根量大、根系活性强。但是,超级稻品种在生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势粒(着生在穗子中上部、开花较早的籽粒)、弱势粒(着生在穗子基部、开花较迟的籽粒)充实整齐性差;二是结实率低且不稳定。综述了超级稻的生物特性、产量结构、群体质量特征以及相关生理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深入开展超级稻栽培生理研究的建议。
付景杨建昌
关键词:超级稻籽粒灌浆栽培生理
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35
2012年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结实期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了米粉的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而重度干-湿交替处理结果则相反。轻度干-湿交替处理还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重度干-湿交替处理则降低上述酶类的活性。上述酶类活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显著相关。根系伤流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乙烯合成前体)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在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均明显降低,而在重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则明显提高。根系伤流中ACC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与Su-Sase、ADPGase、SSSase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处理改变了根系ACC浓度,影响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进而影响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最终影响了稻米品质的形成。
刘立军李鸿伟赵步洪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土壤水势稻米品质生理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