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4018)

作品数:14 被引量:103H指数:6
相关作者:马建标王亦农张国林吴雁潘彤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辽宁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共聚
  • 8篇共聚物
  • 6篇嵌段
  • 6篇嵌段共聚
  • 6篇嵌段共聚物
  • 6篇聚乙二醇
  • 6篇开环
  • 6篇开环聚合
  • 6篇二醇
  • 5篇L-丙氨酸
  • 3篇乙二醇
  • 3篇乙二醇单甲醚
  • 3篇聚乙二醇单甲...
  • 3篇Α-螺旋
  • 2篇两亲性
  • 2篇临界胶束浓度
  • 2篇接枝
  • 2篇接枝共聚
  • 2篇接枝共聚物
  • 2篇壳聚糖

机构

  • 12篇南开大学
  • 6篇辽宁大学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马建标
  • 8篇张国林
  • 8篇王亦农
  • 2篇吴雁
  • 2篇孙平川
  • 2篇潘彤
  • 2篇伍国琳
  • 1篇许峰
  • 1篇吴强
  • 1篇吴秋华
  • 1篇李燕鸿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Chines...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型两亲聚L-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L 谷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制备了L 谷氨酸 苄酯 ,然后将其与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 羧基 L 谷氨酸 环内酸酐 (NCA)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为原料 ,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 NH2 ) ,并以此作为引发剂 ,引发NCA开环聚合 ,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L 谷氨酸 苄酯 聚乙二醇单甲醚 (PBGM )嵌段共聚物 .利用IR、1 H NMR、DSC、GPC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PEG NH2 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 ,通过1 H NMR谱得到共聚物组成及数均分子量 ;随着共聚物中MPEG含量的增高 ,聚L 谷氨酸
张国林吴秋华潘彤马建标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开环聚合两亲性
β-环糊精/聚(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2
2006年
以β-环糊精(β-CD)为接枝骨架、DL-丙交酯(DLLA)为接枝单体,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β-环糊精/聚(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PCDLA).利用IR、1H-NMR、DSC、WXRD和GPC等方法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并研究了反应投料比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乙胺催化下,DL-丙交酯与β-环糊精能够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接枝共聚物,当DL-丙交酯与β-环糊精结构单元的摩尔比为30∶1,反应时间为10h时,接枝反应的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可分别达到182·9%和21·4%.随着接枝共聚物中β-环糊精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亲水性得到了改善.
潘彤张国林马建标
关键词:Β环糊精接枝共聚
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化行为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以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为大分子引发剂,采用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AME),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圆二色谱(CD)研究了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二级结构,用芘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共聚物链以α-螺旋构象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嵌段共聚物能够形成球形的稳定胶束,PAME-1形成胶束的CMC为1.99×10-5mol/L,CMC值受共聚物中聚L-丙氨酸(PLA)链段含量的影响.
张国林马建标王亦农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开环聚合胶束化临界胶束浓度
甲壳素-g-聚l-亮氨酸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5
2003年
在水/乙酸乙酯体系中,利用水溶性甲壳素分子上的自由氨基引发N-羧基-l-亮氨故-环内酸酐(NCA)的开环聚合,将聚l-亮氨酸引入到甲壳素的侧链,制备了多糖/多肽杂化材料。由于反应中使用了水溶性甲壳素,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反应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接枝共聚物的多肽链段长度可以通过NCA的投料量进行控制,得到各种肽链长度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溶解实验等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受多肽链段的长度影响较大,随着肽段长度的增加出现了a-螺旋结构。
许峰马建标李燕鸿王亦农
关键词:甲壳素接枝共聚物开环聚合
两亲型聚L-亮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2004年
利用L-亮氨酸和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亮氨酸-环内酸酐(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溶液中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新型两亲性聚L-亮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两嵌段共聚物(PLM)。利用IR、^1H NMR、DSC、GPC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NH2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通过^1H NMR谱计算得到了共聚物PLM-1、PLM-2和PLM-3中PL链段的摩尔分数分别为7.9%、14.6%和29.8%,共聚物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6 100、7 190和10 420。吸水实验表明,亲水MPEG链段的引入改善了PL的亲水性能,吸水率由7%(PL)提高到24%(PLM-1)。
张国林马建标王亦农
关键词:开环聚合嵌段共聚物两亲性共聚物
用固体高分辨NMR研究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双嵌段共聚物的微相结构与链段运动被引量:11
2003年
利用固体高分辨 1 3 C CP/MAS及二维 WISE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聚 (L-丙氨酸 ) -聚乙二醇单甲醚双嵌段共聚物 (MPEG-b-PLA)在固态下的微相结构和链段运动行为 .结果表明 ,聚乙二醇链段在形成嵌段共聚物后结晶度明显下降 ,同时存在晶区和非晶区 ,从而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而聚乙二醇链段的引入对聚 L-丙氨酸链段影响不大 ,嵌段共聚物中聚 L-丙氨酸链段高度结晶 ,同时含有大量的α螺旋结构 ,分子链运动严重受限 ,估计聚 L-丙氨酸链段的相区尺寸很小 .
伍国琳孙平川马建标
关键词:双嵌段共聚物微相结构链段运动固体核磁共振
槲皮素在壳聚糖作用下的异构化被引量:3
2003年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水溶性壳聚糖在甲醇 /水 ( 1∶1,V∶V)溶液中和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通过改变壳聚糖结构单元与槲皮素分子之间的摩尔配比进行测试 ,结合闭壳受限Hartree Fock的分子轨道 (RHF)理论方法和组态单线态相互作用法 (CIS)对槲皮素分子共振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 ,可以认为槲皮素在溶液中是以醌式构型存在的 ,而壳聚糖通过氢键作用使槲皮素异构成为苯甲酰构型 .这种作用结果与壳聚糖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作用时间呈线性增强的趋势 .高分辨NMR的结果说明其强烈的相互作用是存在的 .
吴雁吴强王亦农马建标
关键词:槲皮素壳聚糖异构化紫外可见光谱化学结构
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的研究
2005年
分别以氨基聚乙二醇和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大分子引发剂,采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两亲性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PAE)和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PAME)两种嵌段共聚物,其结构经1H NMR,IR,DSC,GPC等表征;利用园二色技术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二级结构,用芘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其胶束的形成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胶束的形态。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共聚物链以α-螺旋构象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嵌段共聚物PAE-1,PAE-2,PAME-1和PAME-2能够形成球形的稳定胶束,PAE-1形成胶束的CMC为3.36×10-5mol.L-1,CMC值受嵌段类型和共聚物中聚L-丙氨酸链段含量的影响。
张国林马建标王亦农
关键词:开环聚合Α-螺旋胶束化临界胶束浓度
采用固体NMR研究MPEG-PLA双嵌段共聚物的固态相区结构被引量:6
2003年
采用固体核磁共振方法 ,研究了AB型聚 (L 丙氨酸 )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MPEG b PLA)的固态微相结构 .1 3C核的交叉极化与直接极化实验表明 ,MPEG中存在晶态和非晶态两种相区结构 ,PLA则含有大量的α螺旋与少量的 β折叠二级结构 .由交叉极化过程下的1 3C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 (T1 )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 ,MPEG链段由于嵌段结构使结晶过程受抑制 ,结晶度明显下降 .PLA链段以结晶态形式存在 ,并由于大量α螺旋和β折叠有序结构的存在 ,链段非常刚性 ,运动严重受限 ,而β位甲基因为可以自由旋转 。
伍国琳孙平川张国林马建标
关键词:固体NMR核磁共振聚醚
REINFORCEMENT OF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 WITH PHOSPHORYLATED CHITIN被引量:2
2002年
Phosphorylated chitins (P-chitins) as the additives of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 (CPCs) were prepared by thephosphorylation of chitin with phosphorus pentoxide in methanesulfonic acid.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ffects on CPCsfrom monocalcium phosphate monohydrate (MCPM) and calcium oxide (CaO) or dicalcium phosphate dihydrate (DCPD)and calcium hydroxide [Ca(OH)2] were investigated. Addition of P-chitin (Mw = 2.60 x 104; degree of substitution, DS =0.68)to the liquid phase in amounts up to 3 wt% for MCPM and CaO cements or 1.5 wt% for DCPD and Ca(OH)2 cementscould enhanc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considerably, whil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etting time was observed. However, furtheraddition of P-chitin will cause no setting.
Xiao-hong Wang
关键词:CALCIUMPHOSPHATESETTIN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