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72198)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智春杨飞梁技谷迎松贺顺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颤振
  • 5篇抖振
  • 5篇气动
  • 5篇气动弹性
  • 4篇音速
  • 4篇跨音速
  • 4篇风洞
  • 3篇固有频率
  • 3篇壁板
  • 3篇壁板颤振
  • 3篇颤振特性
  • 2篇抖振响应
  • 2篇压电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法
  • 2篇载荷
  • 2篇适航
  • 2篇扰流
  • 2篇主模态
  • 2篇尾翼

机构

  • 19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商飞上海...
  • 2篇陕西飞机工业...
  • 1篇西安航天动力...
  • 1篇成都飞机设计...

作者

  • 18篇杨智春
  • 4篇杨飞
  • 3篇谷迎松
  • 3篇梁技
  • 2篇赵令诚
  • 2篇贺顺
  • 2篇陈帅
  • 2篇王巍
  • 2篇崔高伟
  • 2篇刘合锋
  • 1篇周建
  • 1篇刘金利
  • 1篇解江
  • 1篇党会学
  • 1篇高扬
  • 1篇章俊杰
  • 1篇金伟
  • 1篇李斌
  • 1篇田玮
  • 1篇朱广荣

传媒

  • 9篇振动与冲击
  • 3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中国科学:物...
  • 2篇第三届海峡两...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航空科学技术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耦合气动弹性压电能量俘获器的谐波平衡解
利用气动弹性效应从气流中俘获能量的技术在近些年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基于颤振机理的压电能量俘获器为研究对象,引入非线性磁力调节其势能阱,从而改善气动弹性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能量俘获效率。利用几何非线性梁理论、非线性气...
李魁杨智春谷迎松周生喜
关键词:磁耦合气动弹性谐波平衡法
变后掠伸缩变体机翼的受控运动被引量:5
2010年
在飞行中有目的地改变机翼后掠和翼展,可以有效地增加机翼的效率,从而适应巡航和高速飞行时的需要。笔者采用连杆滑块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可变后掠伸缩的变体机翼型结构概念,其变体形式有3种:仅伸缩变体,仅变后掠变体,变后掠并伸缩变体。推导出了在根部输入驱动下变后掠伸缩机翼几种变体的运动学规律,通过仿真验证了变后掠伸缩机翼结构受控运动规律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该自适应变体机翼结构的强度薄弱环节。
王臻杨智春崔高伟刘合锋解江
关键词:变体机翼数值仿真
Microtab对翼型跨音速抖振始发特性的影响
2015年
研究了microtab对翼型跨音速抖振始发特性的影响。采用SST湍流模型对RANS方程进行封闭,以NACA0012翼型为对象,用CFD方法计算了在其后缘附近安装microtab后,翼型的跨音速流场。对比分析了在翼型后缘附近的上表面、下表面单独安装和上下表面对称安装microtab后,对翼型跨音速抖振始发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microtab的高度和弦向安装位置对跨音速抖振边界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翼型后缘附近的上表面加装microtab能够提高抖振始发攻角,并且随着microtab高度的增加,抖振始发攻角有增大的趋势。在翼型后缘附近的下表面加装microtab能够提高抖振始发时的升力系数,且抖振始发时的升力系数随着microtab高度的增加而增大。microtab的弦向安装位置的变化对于抖振始发攻角影响较小,但是对抖振始发时的升力系数有明显的影响。
刘金利杨智春丁允停
扰流激励下垂尾抖振响应主模态控制风洞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压电结构的热弹比拟建模方法,进行了垂尾模型一弯模态和一扭模态响应的压电主动控制仿真。设计制作了一个垂尾气动弹性抖振模型以及两种形式的气流干扰源,用于在风洞中进行垂尾抖振实验及产生扰流对垂尾模型实施抖振激励。采用自主研发的弓形压电作动器,根据垂尾抖振响应控制的主模态控制思想,设计了垂尾模型抖振压电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垂尾模型抖振响应压电主动控制风洞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抖振主模态响应控制思想设计的垂尾抖振压电主动控制系统,可使垂尾模型抖振响应功率谱密度函数峰值降低50%以上。
王巍杨智春张新平
关键词:风洞试验
气动扰流对飞机T型尾翼跨音速颤振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跨音速颤振试验通常在稳定的理想流场中进行,不考虑实际非稳定流场的气动扰流对颤振特性的影响。在飞机T型尾翼跨音速颤振试验中,通过设置一种气动扰流装置对风洞流场实施干扰以研究气动扰流对飞机T型尾翼跨音速颤振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动扰流可以将飞机T型尾翼的颤振耦合模态从平尾弯扭耦合型改变为垂尾弯扭耦合型;可显著降低飞机T型尾翼的颤振动压,翼面外气动扰流较翼面内气动扰流对飞机T尾颤振特性的影响作用大。其原因在于施加的气动扰流所诱导产生的跨音速激波作用在垂尾翼面上改变了垂尾的非定常气动力,引起气动刚度和气动阻尼发生改变,由于平尾的气动阻尼相对较大,可以预计,一旦气动扰流引起垂尾的气动阻尼迅速减小到其临界颤振阻尼,则会引起垂尾弯扭耦合颤振型先于平尾弯扭耦合颤振型发生,从而表现出T尾颤振动压的降低。在颤振模型风洞试验中,当风洞试验结果与期望不一致时,需要研究气动扰流的影响。
梁技杨飞杨智春
关键词:跨音速颤振T型尾翼风洞扰流
啮合锥度对圆螺纹套管接头强度的影响
2010年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以API8圆螺纹套管接头的连接强度为研究对象,考虑接头在不同锥度啮合情况下的上扣过程,对其在拉伸载荷下的抗滑脱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滑脱失效判据。分析了接头公、母扣不同啮合锥度对螺纹齿啮合面上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啮合锥度的小改变会引起套管接头螺纹齿上局部应力的显著变化,局部的高应力是套管接头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不同锥度啮合下的套管接头的连接强度,并且发现随着啮合锥度增大,套管接头连接强度有减小趋势。
刘合锋杨智春崔高伟
关键词:套管接头
带集中非线性的机翼气动弹性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6年
带集中非线性环节的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是飞行器气动弹性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这类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鉴于此,综述了近年来带集中非线性环节的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带集中非线性的机翼气动弹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分析方法及非线性气动弹性稳定性和响应行为的规律,并讨论和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今后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展望。
杨智春田玮谷迎松贺顺
关键词:非线性气动弹性非线性颤振混沌
Piezoelectric active control for tail buffeting at high angle of attack被引量:1
2012年
Tail buffeting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causes distinct fatigue problem on tail structure of twin tail fighters.In this study,a piezoelectric active control experiment of tail buffeting was performed in a wind tunnel using arching PZT actuator(APA) and principal modal control(PMC) method.Test results showed the peak value of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 function of tail buffeting acceleration response could be suppressed by about 42% 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reached 35°,indicating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PMC method and APA for tail buffeting alleviation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WANG WeiZHANG XinPingYANG ZhiChunLI BinLIU JinLi
关键词:抖振加速度响应功率谱密度
颤振系统中一个特殊的几何缩比效应
颤振是弹性结构在气流中发生的一种动力学不稳定现象,确定颤振系统的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是颤振分析的主要目的。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是确定颤振系统颤振特性的两个主要手段。本文根据相似理论的第二定理,通过量纲分析证明,对于任何线性颤...
杨智春张飞霆赵令诚
关键词:颤振速度固有频率量纲分析
文献传递
动载荷时域半解析识别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模态空间转换、离散数据最小二乘拟合与模态叠加原理,提出一种动载荷时域半解析识别方法。通过模态空间转化将动载荷识别问题转化为模态坐标函数识别问题,以结构特性参数与已知自由度上的动响应为输入,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得到模态坐标的拟合函数,根据叠加原理与结构动力学控制方程,识别出结构时域动载荷。分别用计算仿真与试验测试得到的时域加速度响应作为输入,实现时域动载荷的识别。识别结果与真实动载荷对比表明,本文的识别方法能较准确地识别结构动载荷值及载荷作用部位。
陈帅杨智春李斌党会学
关键词:动载荷载荷识别时域最小二乘拟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