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0274)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东唐婕陆琰李焱吴洁莹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细胞培养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状瘤
  • 2篇人乳头状瘤病...
  • 2篇绒毛
  • 2篇绒毛膜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状瘤病毒
  • 2篇脐血
  • 2篇瘤病毒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机构

  • 6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李发涛
  • 2篇吴韶清
  • 2篇梁绮华
  • 2篇汤雪薇
  • 2篇陈劲松
  • 2篇谢闺娥
  • 2篇吴洁莹
  • 2篇李焱
  • 2篇陆琰
  • 2篇唐婕
  • 2篇刘东
  • 1篇唐国一
  • 1篇金宇林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母亲、新生儿和收集相关因素对高质量脐血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母亲、新生儿和收集相关因素对高质量脐血(high-quality cord blood units,HQCBUs)的影响。方法:用logistical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广州脐血库(Guangzhou Cord Blood Bank,GZCBB)库存的4613例脐血的母亲、新生儿和收集相关因素,所有脐血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供者选择、采集、运送、处理、检测和冻存。结果:影响HQCBUs的因素包括分娩时顺产、孕周大于37周、新生儿为女性、较重的体重(>3500 g)、脐血体积大(>80 m L)、运送耗时短(<12 hr)。α-地贫携带者对处理后细胞数(postprocessing total nucleated cell count,p-TNCC)>1.25×109和CD34+细胞数>6.01×106有影响,而羊水粪染和母亲分娩年龄小于25岁分别对p-TNCC>1.25×109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s)>23.24×105有影响。结论:我们鉴定出影响HQCBUs的因素,为GZCBB更新脐血采集标准、优化处理程序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HQCBUs的数量和比例及有效利用脐血库的资源。
吴韶清谢闺娥吴洁莹陈劲松陆琰李焱汤雪薇廖灿
关键词:脐血库集落形成单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脐血血浆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用于临床级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脐血血浆体外培养体系。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胎牛血清组(10%胎牛血清+DMEM/F12)、脐血血浆组(10%脐血血浆+DMEM/F12+1 000 IU/L肝素)和无血清组(Stem ProMSC SFM CTSTM);经培养扩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并诱导细胞向成脂肪、成骨分化,比较3组培养扩增所得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结果 3组细胞的增殖速度并无明显差异;脐血血浆组、胎牛血清组及无血清组培养扩增所得的细胞均表达CD90、CD29、CD44、CD49e、CD105、CD73,不表达CD34、HLA-DR、CD45;而且均具有向成脂、成骨分化的能力。结论脐血血浆可取代胎牛血清或无血清培养基用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以此获取可供临床应用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陆琰吴洁莹陈劲松汤雪薇吴韶清李焱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血血浆细胞培养
六色流式细胞术用于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的检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六色流式细胞术与三色流式细胞术在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检测出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的差异。方法利用两组六色抗体组合CD20/CD34/CD10/CD22/CD45/CD19、CD7/CD5/CD13/CD33/CD45/CD19对25例三色流式免疫分型诊断为B-ALL的初诊患儿骨髓标本进行检测,通过FSC/SSC、CD45/SSC、CD19/SSC设门,在多个双参数二维点图上对幼稚细胞群、CD19+细胞群进行分析。结果三色流式免疫分型使用23种抗体共检测出CD19strong、CD10strong、CD34strong、CD22strong、CD19+/CD45-/dim+、CD19+/CD34+/CD38-、CD19+/CD13+、CD19+/CD15+、CD19+/CD33+9种LAIP。25例患儿中23例检测出LAIP,其中1个LAIP 4例,2个LAIP 8例,3个LAIP 5例,4个LAIP 3例,5个LAIP 3例。六色流式细胞术使用10种抗体共检测出CD10strong、CD34strong、CD22strong、CD45-/dim+、CD19+/CD13+、CD19+/CD33+、CD19+/CD34+/CD20+、CD19+/CD34+/CD22++、19+/CD34+/CD10dim+、19+/CD45-/dim+/CD34-/dim+、19+/CD10-/CD20-/CD34-11种LAIP。25例中23例检测出LAIP,其中1个LAIP 4例,2个LAIP 5例,3个LAIP 3例,4个LAIP 6例,5个LAIP 5例。结论儿童B-ALL患者具有LAIP者比例较高,适用于运用流式细胞术对B-ALL患儿进行化疗骨髓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六色流式细胞术使用的抗体总数较少,但通过FSC/SSC、SSC/CD45、SSC/CD19设门,对幼稚细胞群、CD19+细胞群在多个双参数点图上进行分析,能发现比三色流式细胞术更多的LAIP,并且六色流式细胞术可在同一试管中同时检测6种抗原,能根据患儿初诊时免疫分型结果进行灵活调整,更有利于进行CR后MRD的检测。
刘光明吴韶清孙新
关键词: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白血病急性B细胞
广州地区6493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493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并对HPVDNA亚型、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6493例女性中检出HPV阳性1947例,阳性率为29.99%。阳性感染者中,单一型感染最多,为1436例,占73.75%,其中高危单一型感染者1143例,占58.71%,低危单一型感染者293例,占15.05%;混合型感染者511例,占26.25%,主要为双重感染,占19.41%。15个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高危亚型阳性率为25.24%,6个低危亚型HPV感染阳性率为7.98%。排在前十位的亚型分别是HPV52(25.22%)、HPV58(14.20%)、HPV16(13.56%)、HPV6(9.76%)、HPV11(8.32%)、HPV53(7.70%)、HPV33(6.73%)、CP8304(6.68)、HPV68(6.63)、HPV18(6.52%)。在各年龄组中,小于20岁女性感染率最高,为52.5%,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6,P<0.05)。不同来源患者的HPV阳性率分别是30.66%,19.24%,28.24%,3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4,P<0.05)。结论广州地区女性有相当高比例的HPV感染,HPV52、58、16、6亚型是最主要的感染亚型,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吴韶清廖灿黄以宁李焱沙文琼李发涛李东至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
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和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检测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FAB分型的符合率为89.19%。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L为121例,占AL的65.41%,B-ALL为113例,主要表达B系的CD19(99.12%)、CD22(98.13%)、CD79a(96.19%)、CD10(86.73%)。T-ALL占8例;主要表达CD5(100%)、CD7(100%)、cCD3(100%)、CD8(87.5%)。AML为47例,占25.41%,主要表达CD33(93.62%)、CD15(78.72%)、CD64(76.6%)、MPO(76.6%)、CD13(74.47%)。在B-ALL,AML,T-ALL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分别是CD19,CD33,CD5和CD7,特异性最强的抗体分别是CD79a,MPO,cCD3。AMLL为17例,占9.19%,其中B/M为9例,T/B为5例,T/M为3例。My十-ALL为54例,占ALL的44.63%,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13、CD15、CD33、CD64。Ly+-AML为18例,占AML的38.30%,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19、CD4、CD7。系列非相关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67.57%,HLA-DR的表达率为85.41%,CD38的表达率为80.59%,TdT的表达率为62.59%。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白血病分型中起重要作用,是FAB分型的补充和修正,提高了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标准化工作。
吴韶清吴洁莹廖灿孙新黄以宁许遵鹏刘光明叶铁真赖冬波李焱区小冰颜慕霞张力陈劲松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
541例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6936例女性共检出HPV多重感染患者541例,多重阳性率为7.80%。高危混合型、高低危混合型和低危混合型分别是55.45%、41.59%、2.96%。多重阳性感染者中,双重感染最多,为399例,占73.75%。21个亚型中共有20个亚型被检出。在各年龄组中,≤20岁女性多重阳性感染率最高,为22.73%,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6,P=0.000<0.05)。结论:广州地区女性HPV的多重感染率较低,但以高危混合型为主;用HybriMax法对HPVDNA进行多重感染的检测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吴韶清廖灿黄以宁李焱沙文琼李发涛李东至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组织块法的优化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关于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很多,但是如何简便、快捷获得大量原代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问题尚未解决。目的:探讨优化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组织块法的最佳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宫产胎盘绒毛膜,用匀浆器处理组织块,采用组织块法贴壁分离培养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经初次培养的组织块进行再次接种培养。结果与结论:用电动匀浆器处理人胎盘绒毛膜省时省力,组织分散度和去除红细胞效果好。初次培养和再次培养获得细胞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73±1.14)d和(10.03±1.30)d。每个Φ100 mm培养皿获得的原代细胞分别为(6.97±0.98)×10~5个和(13.82±1.44)×10~5个。获得的贴壁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呈平行或漩涡状生长,高表达CD90、CD73、CD105,而CD45、CD34、CD14、CD19、HLA-DR为阴性。细胞可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能够简便、快捷地处理人胎盘绒毛膜组织,获得大量的原代间充质干细胞。
金宇林吴洁莹陆琰陈劲松李发涛唐婕刘东梁绮华李焱汤雪薇谢闺娥吴韶清
关键词:绒毛膜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组织块法
改良原代培养方法提高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产量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获得大量P0代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hpcMSCs)培养方法。方法从胎盘绒毛膜分离出hpcMSCs,经初次培养和再次培养7d后,将原培养瓶中培养基、未贴壁组织和冲洗生理盐水离心后分别进行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的分化潜能。结果获得的hpcMSCs均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细胞,每例胎盘获得(25.54±3.38)×10^个P0代细胞,初次培养、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的细胞数分别为(11.73±2.09)×10^6、(11.12±1.42)×10^6和(2.69±0.71)×10^6,培养时间分别为(12.00±0.64)d、(8.87±0.63)d和(12.33±0.80)d。再次培养时间和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时间延迟的趋势。3次培养的每培养瓶获得细胞数分别为(1.12±0.15)×10^6、(2.10±0.16)×10^6和(1.04±0.16)×10^6,再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细胞数量减少的趋势。3次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和表面标记的表达率无差异,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均呈阳性。结论一份绒毛膜标本,通过3次培养,获得的P0代hpcMSCs细胞数量比初次培养翻倍,本方法可为再生医学提供足够的种子细胞。
唐国一吴洁莹陆琰陈劲松李发涛唐婕刘东梁绮华李焱汤雪薇谢闺娥吴韶清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绒毛膜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