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072)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祖元刚赵修华李家磊李汶罡王松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多糖
  • 1篇氧化氮
  • 1篇叶酸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原粉
  • 1篇皂苷
  • 1篇脂多糖
  • 1篇三七总皂苷
  • 1篇色谱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菌
  • 1篇葡聚糖
  • 1篇总皂苷
  • 1篇吡柔比星
  • 1篇羟基喜树碱
  • 1篇喜树碱
  • 1篇相色谱
  • 1篇理化性

机构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祖元刚
  • 3篇赵修华
  • 1篇李汶罡
  • 1篇李家磊
  • 1篇姜茹
  • 1篇王丹
  • 1篇祖柏实
  • 1篇王微
  • 1篇罗猛
  • 1篇孙志强
  • 1篇王莹
  • 1篇李楠
  • 1篇王松

传媒

  • 2篇植物研究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七总皂苷原粉和超微粉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药用植物三七总皂苷原粉和超微粉的粉体粒度、电位、显微结构、红外光谱、溶解速度这几项理化性质的研究,判定两种粉体的优劣,为三七总皂苷超微粉的市场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原粉经纳米化处理后成为三七总皂苷超微粉,其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显微结构从条状的晶体变为由纳米球紧密排列的不规则形态,其粉体平均粒径也从1 122.4 nm缩小到153.4 nm,完成了从微米到纳米的转变,其水溶液也变为稳定的胶体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模拟人体环境的条件下,发现三七总皂苷超微粉比三七总皂苷原粉早1m in完全溶解。说明三七总皂苷超微粉比三七总皂苷原粉颗粒更小,更易溶于水,更易与人体吸收。
王崑仑赵修华祖元刚李家磊李汶罡
关键词:超微粉三七总皂苷理化性质高效液相色谱
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叶酸介导吡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优化可主动靶向癌细胞的叶酸(FA)介导吡柔比星(PRB)葡聚糖(DEX)纳米粒(FA-PRB-DEX-NPs)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FA-PRB-DEX-NPs,采用二水平设计法,以PRB与DEX质量比(X1)、DEX浓度(X2)、混合液流速(X3)、萃取釜温度(X4)、萃取釜压力(X5)为因素,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计算叶酸偶联度,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表征纳米粒性质。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X1=0.5、X2=9.98mg·mL-1、X3=3.3mL·min-1、X4=50℃、X5=15MPa。以此所制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78±15.8)nm、7.73%、33.2%,FA偶联度为2.97%。各表征方法结果显示纳米粒与原药比较粒径更小,呈无定形非晶态。结论:筛选的制备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可主动靶向癌细胞表面的FA-PRB-DEX-NPs,且所采用的超临界反溶剂法方法简单,更适合工艺化生产。
姜茹祖元刚赵修华王丹祖柏实孙志强
关键词:吡柔比星葡聚糖叶酸纳米粒
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超声反溶剂法制备工艺及表征被引量:2
2012年
为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水溶性及其制剂在体内稳定性,运用超声反溶剂法对羟基喜树碱进行初级颗粒制备。本文根据羟基喜树碱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对比,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筛选出制备羟基喜树碱初级颗粒的最佳条件为:HCPT-DMSO浓度为5 mg·mL-1、H2O∶DMSO=1∶1、H2O滴速为4 mL·min-1,超声时间为10 min。对羟基喜树碱初级纳米颗粒进行检测,SEM扫描结果显示其形貌规则,粒径为746 nm,与羟基喜树碱原粉颗粒相比,粒径明显减小并在其水溶液中分布更为均匀。
王莹祖元刚赵修华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
螺旋霉素的体外抗菌、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考察螺旋霉素的体外抗菌及抗炎活性。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供试菌种研究抗菌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MBC值;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RAW264.7细胞毒性作用;采用LPS(lipopolysaccha-ride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株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eiss reaction法测定药物对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的影响。结果:药物在0-300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NO的分泌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螺旋霉素对NO的抑制率略优于乙酰螺旋霉素。结论:螺旋霉素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介导信号传递通路而发挥其抗炎作用,确定了其体外抗炎效应。
王松罗猛李楠祖元刚王微
关键词:螺旋霉素抗菌抗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