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2007534)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东良张世安张志强阮梅何秀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厦门大学解放军113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间充质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期肝硬化
  • 1篇胆管
  • 1篇胆管上皮
  • 1篇胆管上皮细胞
  • 1篇胆汁
  • 1篇胆汁分泌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厦门大学
  • 1篇解放军113...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东良
  • 2篇阮梅
  • 2篇张志强
  • 2篇张世安
  • 2篇何秀华
  • 1篇江军
  • 1篇谢海英
  • 1篇江艺
  • 1篇蔡秋程
  • 1篇杨才生
  • 1篇方坚
  • 1篇吕立志
  • 1篇范敬静
  • 1篇李冰
  • 1篇夏磊
  • 1篇程变巧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肝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动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再生作用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与骨髓动员干细胞对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功能恢复及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探讨其在极量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极量肝切除(约85%)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肝切除组(对照组,n=15):仅行极量肝切除;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n=15):腹腔注射rhG-CSF 150μg/(kg·d),连续5d;BMSCs组(n=15):大鼠尾静脉注射1.5ml BMSCs悬液(含1.5×106个BMSCs);G-CSF+BMSCs组(n=14):大鼠尾静脉注射1.5ml BMSCs悬液(含1.5×106个BMSCs),同时给予rhG-CSF 150μg/(kg·d)腹腔注射,连续5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CSF动员后大鼠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分别于术后第3、9天采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最后一次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内Ki-67及BrdU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所分离细胞为BMSCs。rhGCSF骨髓动员后外周血BMSCs明显升高,5d后达高峰。对照组CD34+细胞比例为0.004%,G-CSF组骨髓动员3、5、9d后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009%、0.016%、0.019%。3个治疗组术后第9天ALB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个治疗组Ki-67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0±28、104±34、99±22/400倍视野)及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6、16±6、17±5/400倍视野)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27、12±4/4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CSF动员自体BMSCs及同种异体大鼠BMSCs移植均有促进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未显示出协同作用。
李东良何秀华范敬静张世安曾芝雨张志强阮梅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肝再生间质干细胞
双环醇对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对肝损伤的防护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对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首次行肾移植术后4 W以上肝功能异常,且采取以他克莫司(FK506)为主抗排斥反应治疗的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均采用常规FK506、霉酚酸酯、泼尼松联合抗排斥反应治疗。双环醇治疗组在上述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加双环醇25 mg,3次/d口服;对照组加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3次/d口服;两组其他用药大致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清晨空腹采血,分别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K506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记录FK506的用量。结果肾移植患者中加服双环醇,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对患者的FK506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与治疗前比较t=0.55,P=0.59;与对照组比较t=1.68,P=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的肾移植患者,加服药物双环醇14 d后ALT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t=6.025,P=0.000;与治疗前比较t=9.55,P=0.000)。结论治疗剂量的双环醇对肾移植患者FK506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但是保肝降酶作用较显著,对肾移植术后FK506血药浓度正常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较安全有效。
李冰李东良张志强汪晓陈丰穗张世安
关键词:肾移植双环醇他克莫司药物相互作用血药浓度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示踪优化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标记和示踪方法,优化示踪技术。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5、CD90),分别用BrdU、DAPI以及GFP 3种方法标记干细胞,DAPI和GFP标记率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鉴定,BrdU标记率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比较3种示踪技术的优缺点。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MSCs CD29、CD90表达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3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均未显示明显毒性。终浓度10μmol/L BrdU标记48h、终浓度1μg/ml DAPI标记12h分别为其最佳标记浓度及时间。感染复数MOI=8时,GFP慢病毒感染MSCs 12h,感染率可达90%以上。结论 GFP基因转染是一种稳定、可靠、安全的标记方法,对成体干细胞的示踪有重要价值。
何秀华李东良江军程变巧杨才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生物学标记
S-腺苷蛋氨酸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保护及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2011年
肝移植术后早期,供肝的热、冷缺血及再灌注会损伤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易出现移植肝功能损害及胆道并发症。因此,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不仅关系移植的成败,也关系到远期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东良江艺蔡秋程吕立志谢海英
关键词:肝功能保护术后早期S-腺苷蛋氨酸肝移植胆汁分泌胆管上皮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1年随访对照被引量:11
2015年
背景:骨髓干细胞应用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多单中心研究报道,效果均不理想,其原因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年龄大、体质弱,骨髓造血功能差,能够获取的干细胞数量少,再生和增殖能力弱有关,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来源广、免疫原性弱等特点。二者联合移植有可能提高其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单纯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组13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跟踪观察随访1年,分别于治疗后4,12,52周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患者1年生存率、临床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干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在治疗后4,12,52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4周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生活质量评分(QOL)有较快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后12,5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未发生与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够较快地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好,但对其确切疗效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曾芝雨李东良方坚阮梅夏磊张志强张世安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骨髓祖代细胞肝硬化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