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A094)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杜晓东李连颖叶诚杨皓宇宋自力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显微组织
  • 3篇熔覆
  • 3篇氩弧
  • 3篇氩弧熔覆
  • 3篇WC颗粒
  • 3篇WC颗粒增强
  • 2篇性能研究
  • 2篇耐磨
  • 2篇耐磨性
  • 2篇复合材料
  • 2篇WC
  • 2篇复合材
  • 1篇导电复合材料
  • 1篇电弧喷涂
  • 1篇增强复合材料
  • 1篇韧性
  • 1篇铁基
  • 1篇铁基合金
  • 1篇喷涂
  • 1篇硼化钛

机构

  • 8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安徽省电力科...

作者

  • 8篇杜晓东
  • 5篇叶诚
  • 5篇杨皓宇
  • 5篇李连颖
  • 4篇宋自力
  • 2篇王建峰
  • 2篇王家庆
  • 1篇从东锋
  • 1篇陈翌庆
  • 1篇丁峰
  • 1篇宋自立

传媒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矿冶工程
  • 1篇表面技术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金属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氩弧熔覆制备WC颗粒增强涂层组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出WC颗粒增强的耐磨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和EDS分析了氩弧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显示,熔覆层枝晶中弥散分布WC和W2C硬质相颗粒,出现Fe(W)固溶体和M6C型化合物,显微硬度最高可达1 277.1 HV0.1,磨损试验中其磨损量是基体磨损量的1/6,熔覆层的良好耐磨性能主要得益于未熔的WC颗粒。
杨皓宇杜晓东叶诚宋自立李连颖
关键词:金属表面处理WC氩弧熔覆显微组织耐磨性
稀土对WC颗粒增强铁基体复合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5号钢表面制备一层稀土WC颗粒增强铁基体耐磨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仪(EDS)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的引入对复合涂层中基体组织及碳化物的影响,并与未加稀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引入稀土后,一方面优化了熔覆层组织中碳化物颗粒分布,降低了熔覆层组织中碳化物颗粒的团聚、桥接,且颗粒分布均匀;另一方面改善了熔覆层的组织,细化晶粒,减弱了熔覆过程中产生的树状晶,抑制了WC颗粒的溶解和鱼骨状碳化物的生成。在熔覆层组织中碳化物颗粒相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原始未熔WC颗粒、与基体形成的复式碳化物及在凝固过程中重新结晶的W2C(或WC)。
叶诚杜晓东李连颖宋自力杨皓宇
关键词:稀土
SiC颗粒增强铁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组织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等离子堆焊—SiC后送粉技术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铁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SiC分布于马氏体基体上,原始形态保持完好,没有发生明显溶解,复合效果较好。SiC与基体界面层由预覆层、近基体区和絮状区构成。SiC边缘为CrSi2、CrSi3;近基体区耐腐蚀性相对基体较强,组织难以显示;絮状区由大量(Fe,Cr)7 C3、(Fe,Cr)23 C6碳化物和α-(Fe,Cr)固溶体组成。
宋自力杜晓东李连颖王家庆叶诚
关键词:SIC显微组织
氩弧熔覆制备WC颗粒增强复合涂层及其组织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5号钢表面制备出WC颗粒增强的耐磨复合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SEM、XRD和EDS分析了氩弧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显示,熔覆层枝晶中弥散分布WC和W2C硬质相颗粒,出现Fe(W)固溶体和M6C型化合物,显微硬度(HV0.1)最高可达970,使基体45号钢的耐磨性能有较大提高。
杨皓宇杜晓东王建峰
关键词:氩弧熔覆显微组织耐磨性
双层WC颗粒增强铁基体复合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氩弧熔覆(GTAW)技术在45号钢表面制备了双层WC颗粒增强铁基体复合涂层,通过SEM,XRD和EDS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双层复合熔覆层内未见明显裂纹、夹杂等缺陷,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由未熔WC颗粒、灰色等轴状初晶和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组成;复合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由表及里先增加后降低,在近表面出现峰值,高达1 600HV0.2,约为基体硬度的5倍。
叶诚杜晓东李连颖杨皓宇宋自力
关键词:WC氩弧熔覆
钨极氩弧重熔对电弧喷涂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改进的电弧喷涂工艺在钢基底上制备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涂层,并对其进行钨极氩弧重熔以获得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的耐磨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显微硬度计对涂层成分、组织、相结构及显微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弧喷涂WC-钢基复合涂层经钨极氩弧重熔后,涂层的致密度提高,组织细小均匀,熔覆层与基材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由F、P和其上分布的均匀、细小WC颗粒组成,无二次析出相,涂层的组织较之重熔前显著改善。
杜晓东丁峰从东锋杨皓宇
关键词:电弧喷涂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7Cr17Mo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冲击韧性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洛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观察和分析了7Cr17Mo马氏体不锈钢在980~1110℃不同温度淬火下的组织特征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淬火组织为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分布于隐针马氏体基体上,碳化物以(Fe,Cr)23C6为主。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过饱和度增加,针状马氏体组织变粗,1060℃时硬度升高到最大值59 HRC。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在980~1080℃淬火时,随淬火温度升高,冲击韧性提高,1080℃时冲击韧性最好,其后下降。SEM断口形貌表明室温下冲击断裂方式为微孔聚集型断裂。
宋自力杜晓东陈翌庆王家庆叶诚李连颖
关键词:马氏体不锈钢淬火温度显微组织冲击韧性
HDPE/TiB_2-CB导电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2010年
采用熔体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二硼化钛-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少量CB(炭黑)对HDPE/TiB2-CB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正温度系数(PTC)、负温度系数(NTC)效应和热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对HDPE/TiB2-CB复合材料的PTC效应随CB含量的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加入少量CB明显降低了TiB2的填充量,由50%降为30%(质量分数,下同)。HDPE/TiB2-CB复合材料中CB含量为3%、TiB2含量为27%时复合材料的PTC强度达7,室温电阻率仅为1.25Ω.m,经过多次热循环后PTC效应仍然稳定。当CB含量超过6%时,室温电阻率稍有降低,但PTC强度迅速降到3.5以下。SEM分析表明CB对TiB2及CB在基体中形成导电通道影响明显。
王建峰杜晓东
关键词:二硼化钛PTC效应导电复合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