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X006)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毛建儒王常柱武杰廖启云李润珍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社会
  • 2篇中国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幸福观
  • 1篇意蕴
  • 1篇隐私权
  • 1篇有用性
  • 1篇造价
  • 1篇造价控制
  • 1篇战争
  • 1篇张量分析
  • 1篇社会存在
  • 1篇社会目的
  • 1篇社会人
  • 1篇社会系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实在性

机构

  • 13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作者

  • 7篇毛建儒
  • 4篇王常柱
  • 4篇武杰
  • 2篇廖启云
  • 2篇李润珍
  • 1篇胡向真
  • 1篇王颖斌
  • 1篇申桂英
  • 1篇张海燕
  • 1篇贺红
  • 1篇李海燕
  • 1篇毛慧敏
  • 1篇黄勇

传媒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山西高等学校...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系统科学学报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再解读被引量:1
2013年
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马克思做了批判性的解读并被恩格斯等继承和发扬。在我们国家,马克思等的解读居于主流地位。我们认为,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还应该有另一种解读,实质上就是肯定自然人、肯定类本质、肯定爱的积极意义。这不是要反对马克思等的解读,而是要对马克思等的解读作某种调整。
毛建儒王颖斌
关键词:费尔巴哈人本学自然人社会人
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被引量:3
2013年
家庭道德教育是在形上依据指导下的合目的行为。数千年间,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道德教育始终以孝慈精神为形上依据。孝慈精神是中华先民从生老病死之人类学事实出发,基于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与功利算计,从孝爱与慈爱之人类情感中转化而来的价值自觉意识。孝慈精神作为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具有如下合理性:一是拥有可靠的形成基础;二是适应传统的社会结构;三是蕴涵稳定的利益实现机制;四是关涉现实与超越的统一;五是其外化所形成之道德规范切实有效。孝慈精神对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起了重要作用。
王常柱
关键词:道德教育
论中国人的差异观
2016年
中国人的差异观主要表现在承认差异和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方面。在此基础上,把差异与和联系起来,从而使差异具有了正能量。当然,差异并不一定导致和,但差异可能会产生矛盾。对矛盾本身而言,中国人持否定的态度,但矛盾又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这就需要有解决矛盾的方法。人们主要用协调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采用斗争的方法。
毛建儒贺红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系统是复杂大系统。以系统科学提供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为理论支点分析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手段。探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解决工程造价控制系统中尚存的瓶颈问题。
申桂英胡向真
关键词:方法论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论范式的不可通约性被引量:2
2012年
范式的不可通约性是由库恩提出的,费耶阿本德则把库恩的观点推向极端,这使他们走向科学的相对主义与文化的相对主义。正是这种相对主义,使他们成为反科学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先驱,而费耶阿本德本人就是一个反科学主义者。范式的不可通约性包含着合理的因素,但其错误在于:没有辩证地处理范式的可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理论各个部分的关系。后一错误又表现在两个方面,没有弄清理论的来源,颠倒了理论的"真"的方向。
毛建儒
关键词:库恩费耶阿本德范式不可通约性
克尔凯郭尔个体生存幸福观辩证被引量:1
2012年
在西方哲学史上,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立场上实现了哲学存在问题的历史转换,深入探讨了个体生存幸福问题,将人生的根本幸福定义为永福,将个体生存规定为实现人生幸福的唯一途径。然而,人是多重属性的综合体,人生幸福是主客观内容的辩证统一,而且实现人生幸福不仅依靠个体生存,而且还要依赖整体生存。事实上,人的幸福并非单纯依赖整体生存或者个体生存,而是存在于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生存的天平上。
王常柱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
数学名词中文化意蕴的探析——以张量概念的演变为例
2013年
数学名词与日常用语相比,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一般以逻辑的形式呈现,常常掩盖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褪去这层外壳,数学名词的文化内涵就会呈现出来。本文以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张量分析和黎曼几何为线索,重点考察了张量概念的词源理解、形成过程和物理学隐喻,发现"球形宇宙"的隐喻原来蕴含在张量隐喻之中,希望以此表明,数学是文化进化的认知变异体和延伸,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黄勇武杰
关键词:数学名词张量分析黎曼几何文化意蕴
个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
2011年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切革命性的变革都是由于系统的结构处于不稳定时,在某个原始涨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耗散结构,即涨落是自组织演化的"生序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断涌现的过程。我们试图根据这一原理,在论述意识一般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个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以强调意识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
李润珍
关键词:社会存在
自然价值的全景式界定与哲学辩护被引量:2
2012年
传统价值论和自然价值论在自然价值定义上分歧很大。传统价值论认为,自然价值是自然作为客体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价值;自然价值论则认为自然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事实上,主客体之间的需要-满足关系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必须首先具有实在性。自然价值一方面表现为自然作为客观实在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属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需要-满足的关系。在全景视野下,自然呈现出统一自然、对象自然和生态自然;自然价值表现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人本生态价值。自然的人本生态价值构成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最高诫命。上述观点可能遭遇四种诘难,但其基本立场在哲学上是可辩护的。
王常柱武杰张海燕
关键词:自然价值有用性实在性
芬伯格“技术代码”开拓的新视野及其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芬伯格在他的《技术批判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技术代码的问题。在芬伯格看来,技术代码是由技术要素构成的;技术代码还把技术要素与社会目的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芬伯格分析了技术有效性和技术霸权的问题、技术本体论的问题、资本主义技术代码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所开拓的新视野,有助于我们对技术的全面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有助于我国技术健康稳定地发展。
廖启云毛建儒
关键词:芬伯格社会目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