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17)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周锁铨任永建孙善磊肖桐松石顺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净初级生...
  • 2篇气候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净初级生产力
  • 2篇城市热岛
  • 2篇初级生产力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影响
  • 1篇多尺度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分析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站
  • 1篇自动气象站
  • 1篇自然植被
  • 1篇基于GIS
  • 1篇监测预警系统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西藏高原大气...

作者

  • 5篇周锁铨
  • 3篇孙善磊
  • 3篇任永建
  • 1篇拉巴
  • 1篇李强
  • 1篇石顺吉
  • 1篇荆大为
  • 1篇顾人颖
  • 1篇黄珏
  • 1篇肖桐松
  • 1篇骆杨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上游区基于GIS的不同时间尺度降水插值方法探讨被引量:20
2008年
为了获取长江中上游地区高分辨率的降水情况,本文以长江中上游及其周围地区共613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本数据,利用分辨率为4 km的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采用了较适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插值方法,分别对该区域1992—2001年间年、月及日平均等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逐步插值法得到的高分辨率降水空间分析效果较好,计算的精度较高。该方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体现了降水随地形的变化以及在空间分布上的不连续性,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降水空间插值精度不高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时间尺度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周锁铨孙琪肖桐松任永建
关键词:长江中上游降水分布地形影响
环杭州湾地区近36年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LPJ模式,以1971—2006年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模式输入数据,模拟了环杭州湾地区植被NPP,并分析了近36年来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表明:①环杭州湾地区NPP 36年平均为552.10 gC/(m2.a),逐年变化呈上升趋势,速率为1.52 gC/(m2.a2);②研究区植被NPP 36年平均在494.23~617.23 gC/(m2.a)之间;东部沿海及距海较远地区值较大,且基本上呈经向分布;而中部地区值较小,且基本呈纬向分布;NPP年代空间分布与NPP近36年平均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③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NPP相对大值区在空间上增大,但是增幅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随着降水或CO2浓度的增大(减小),NPP有增大(减小)的趋势;随着温度或云量的增大(减小),NPP有减小(增大)的趋势;在1971—2006年间,对环杭州湾地区植被NPP起主要影响的因子为CO2浓度,其次为云量。
孙善磊周锁铨薛根元吉宗伟李强任永建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
杭州湾地区生态-气候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3S技术、中尺度模式及动态植被模式建立了生态-气候监测预警系统,其中包括4个子系统: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系统、城市热岛动态监测系统、城市气候监测系统和植被NPP模拟与监测系统。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系统可以精确地获取各种土地覆盖类型,并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系统结果、Landsat-TM红外影像及常规气象资料构建城市热岛监测系统,分析该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对改变下垫面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构建城市气候监测系统;利用LPJ模拟杭州湾地区植被NPP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构建植被NPP模拟与监测系统。生态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地覆盖、城市热岛、城市气候、植被NPP变化,对保护耕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持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孙善磊周锁铨薛根元吉宗伟李强荆大为
关键词:城市热岛城市气候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杭州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时域-频域多尺度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杭州20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数据计算2006年四季各站平均热岛强度,用薄盘样条函数法研究杭州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发现:夏秋季时较强,而春冬季强度较弱;总体趋势是杭州市主体城区最大,向外辐散,逐渐减弱。利用2006年2月~2007年2月逐时气象数据,结合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杭州热岛周期变化特征,发现:其在频域上具有多尺度的周期振荡,尺度主要是24h(日)、168h(周)和1490h(2月)。以日为周期的热岛强度与局地气候系统、地面长波辐射、近地层热量交换、人为热的日周期变化有关;而以周为周期的热岛强度变化成因主要与人类活动及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周末效应"有显著的关系;以2个月为周期的变化特征与一些较大尺度的自然变化相关。结果表明,杭州城市热岛时空变化是天气系统、地面长波辐射、下垫面、大气污染、人为热、人类活动、近地层热量交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骆杨周锁铨孙善磊薛根元顾人颖黄珏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城市热岛小波分析
2005年南京市PM_(10)浓度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根据南京市2005年的PM10日均浓度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tlab小波分析工具,对PM10浓度的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PM10日均浓度的变化规律:2—5月较大,6—9月较小,10—12月较大;并且全年共有5个突变点。结合HYSPLIT-4污染扩散模式,对污染源进行追踪,结果表明:造成南京市大气污染主要有局地污染物的排放和外来污染物的输送两种类型;在垂直方向上,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一直稳定在低层。
任永建周锁铨石顺吉拉巴
关键词:PM10时间序列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