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08SFB2007)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伍华军曹阳昭周叶中李炳辉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公民意识对协商民主的理念契合及其动力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协商民主理念与公民意识契合,协商民主的价值也滋养了公民意识,协商民主的实践史就是公民意识的成长史。从公民意识的构成要素和内容看协商民主的发展,主体意识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原动力,权利意识是助动力,民主意识是持续推动力,责任意识是保障力。
- 伍华军
- 关键词:公民意识协商民主
- 社会基础: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条件被引量:1
- 2012年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1982年宪法)颁行以来的3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卓越成就的30年,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30年。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还是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现行宪法都功不可没。然而,如果我们从现代政治某种程度上就是宪法政治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尚需努力推进。因为从宪法到宪政并不仅仅需要制度支撑,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这是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
- 周叶中李炳辉
- 关键词:宪政建设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
- 公民意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促进与形塑被引量:9
- 2014年
- 民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经验表明,民主制度和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依赖文明的政治制度,还必须辅助以健全的公民文化、丰富的政治实践来共同完成。因此,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公民个人,对政治权力运行和监督的介入就显得尤为必要。政治参与本身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体现,而且也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政治参与程度和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这个国家民主发展的程度和政治发展的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和对政治生态环境的促进与形塑,对制度的有效运行、决策的有力执行和政治社会化的有序推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伍华军
- 关键词:公民意识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宪政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意识培养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意识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它更是保障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公民与国家的基本关系的研究和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论述,提出在我国建立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意识的具体途径。
- 曹阳昭
- 关键词:公民意识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