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0378)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彭江波郭琪王媛楚晓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市场风险研究进展及评价
- 2013年
- 随着市场化定价、金融创新和金融交易的发展,市场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冲击产生重要影响,日益成为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本文系统回顾了宏观审慎框架下市场风险监管体系及度量方法的演进过程,着重梳理了市场风险的形成及价格传导渠道,总结了市场风险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的实体经济途径、资产价格途径和资本监管途径,并指出未来市场风险研究的可能方向和重点内容。
- 彭江波郭琪楚晓光
-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宏观审慎管理
- 基于市场风险缓释的利率市场化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调控由"价格管制、数量调控"向"放开价格、适度规模"转变,市场风险也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上升,并对系统性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反映利率变化与市场风险变动关系的市场风险曲线,并利用DSGE模型模拟了利率变化对主要经济主体源自金融利益的福利水平的影响。结论认为:在当前存、贷款利率变动的有效区间,存款利率放开将对市场风险产生较大冲击,应慎重推进;利率区间管理偏离均衡水平,会加大利率波动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利率市场化通过资金成本、金融投资收益等金融利益变化改变经济主体的福利状况,从而将改革的风险成本分担到各经济主体;应建立与风险承担责任相匹配并促进经济主体风险自缓释的利率市场化制度安排。
- 郭琪彭江波
-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缓释成本分担
- 新型城镇化融资中的财政与金融协调模式研究——基于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的视角被引量:11
- 2013年
- 分税制背景下,不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管理方式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财政、金融融资手段及二者的协调机制产生阻扰效应,导致扭曲的"土地财政+融资平台贷款"模式。改变既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是纠偏城镇化融资模式的必要环节。借鉴国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方式及经验,我国应建立城镇化各主体利益共生、收益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管理模式以及"财政诱导+金融跟进"的新型城镇化融资体系。
- 彭江波王媛
- 关键词:土地发展权土地财政
- “以存定贷”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山东省例证被引量:13
- 2012年
- "以存定贷"模式是当前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体制性障碍。该模式割裂了货币与信贷市场,定向增强了中小企业放贷主体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当前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银行,其存贷比处于硬约束区间,且不存在实现最优信贷规模的均衡比例,这对中小银行的信贷能力产生明显抑制,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水平需要改革"以存定贷"模式。
- 郭琪彭江波
- 关键词:存贷比中小企业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