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4-D-1)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洪军贺稚非薛山王珺刘雅娜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毒素
  • 2篇脂肪酸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T-2毒素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 1篇畜禽
  • 1篇畜禽产品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含量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质谱法
  • 1篇质谱法分析
  • 1篇食物
  • 1篇兔肉
  • 1篇脱除

机构

  • 5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李洪军
  • 4篇贺稚非
  • 2篇薛山
  • 1篇吴照民
  • 1篇韩鹏飞
  • 1篇周芳
  • 1篇黄业传
  • 1篇肖夏
  • 1篇邹忠义
  • 1篇罗理勇
  • 1篇李凤
  • 1篇刘雅娜
  • 1篇王珺
  • 1篇孟晓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热加工方法对伊拉兔冷藏期间肌内磷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热加工处理后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动态变化,为伊拉兔肉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拉兔背部最长肌为原料,用3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各样品在0—9 d冷藏期间肌内磷脂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此外,将主要8个设计因子(原料、3种热加工方式和4个贮藏时期)作为X变量,以肌内磷脂脂肪酸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对伊拉兔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0—9 d冷藏期间,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处理后伊拉兔的肌内磷脂含量(干重%)均有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6—9 d冷藏后期,其中,微波处理更能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含量在冷藏期间的稳定性。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而PUFA的比例在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6—9 d贮藏期间各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尤其是长链PUFA)下降幅度最大。锡箔烘烤较之另外两种热加工方式更能够抑制冷藏期间肌内磷脂不饱和脂肪酸(UFA),尤其是PUFA的降解。此外,在0—9 d冷藏期间,加工后伊拉兔肉样品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是仍处于推荐的范围之内。相比之下,蒸煮处理更能有效地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处于较低的波动范围。经PLSR分析证实,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在冷藏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中绝大多数的脂肪酸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尤其在0—3 d时,MUFA(C17:1)和PUFA(C20:2n-6,C20:4n-6,C20:5n-3,C22:5n-3和C22:6n-3)显著下降,而SFA(C16:0和C18:0)显著升高(P<0.05)。比较3�
薛山贺稚非肖夏李洪军
关键词:脂肪酸
畜禽产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T-2毒素残留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市售畜禽产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T-2毒素的残留情况。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HLB柱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所有受检猪背脊肌肉、猪肝、猪肾、鸡胸肉、鸡腿肉、鸡翅肉和肉制品样品中均未发现DON残留,猪背脊脂肪样品中DON残留阳性率为28.75%,最高残留量为0.4265μg/kg;所有受检猪肝、猪肾和肉制品样品中均未发现T-2毒素残留,猪背脊肌肉、猪背脊脂肪、鸡胸肉、鸡腿肉、鸡翅肉样品中T-2毒素残留阳性率范围为8.33%~57.14%,最高残留量范围为0.0704~0.4515μg/kg。结论:在部分受检畜禽样品中检测到了DON和T-2毒素痕量残留。
邹忠义贺稚非李洪军韩鹏飞孟晓周芳罗理勇
关键词:畜禽产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兔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被引量:36
2013年
以兔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以2,4,6-三甲基吡啶为内标,分别对兔的前腿肌、后腿肌、背最长肌、腹肌4个部位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有52、42、36和70种。通过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分析,确定兔肉主体风味物质为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化合物。
王珺贺稚非李洪军刘雅娜
关键词: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食物中T-2毒素检测及脱除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一种A类单端孢霉烯族倍半萜烯类霉菌毒素,其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易在谷物及其制品等残留,具有一定隐蔽性,并可通过生物体和食物链中的富集作用,进而直接或间接污染植物源与动物源食物,严重威胁畜禽以及人体健康。本文对T-2毒素的来源、性质、检测、脱除、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薛山贺稚非李洪军
关键词:T-2毒素脱除
猪肉烤制过程中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被引量:15
2011年
为研究不同烤制方式和时间对猪肉脂肪酸组成、脂肪含量、营养及风味的影响,以荣昌猪背最长肌为原料,经不同时间和方式的烤制加工后,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烤制方式主要影响样品的风味、营养以及肌内总脂、游离脂肪酸和甘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加工时间主要影响脂肪含量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因此采用烤制加工时,加工方式和加工时间的不同都会对猪肉脂肪酸组成、脂肪含量、营养及风味产生影响,加工方式对脂肪酸组成、营养和风味的影响更大,而加工时间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更显著。
黄业传李洪军吴照民李凤
关键词:脂肪脂肪酸猪肉烤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