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DQ007)
-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5
- 相关作者:焦树英李永强贾继文韩国栋张佳楠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的改良效果被引量:9
- 2016年
- 在建筑复垦地上种植紫花苜蓿,连续5年进行土壤分层(0-10cm、10-20cm、20-30cm)取样,通过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生物改土效果和土壤碳固存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全量养分在种植苜蓿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种植第二年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达0.73g/kg,高于种植前43.1%,且表层0~10cm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0~10cm层在种植第三年显著增加(P〈0.05),全钾在种植苜蓿期间差异不显著。速效养分中碱解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速效钾和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二者分别在第三年和第二年达到高峰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在种植苜蓿第四年显著增加(P〈0.05),其中表层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8.0%(有机碳)和59.3%(有机碳密度);表层土壤大颗粒趋于细化,小于0.01mm的土壤颗粒没有明显变化,种植紫花苜蓿四到五年可以显著改善复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提高土壤碳库储量。
- 李永强焦树英张佳楠贾继文解璐晗姚瑶
- 关键词:紫花苜蓿土地复垦土壤改良土壤有机碳含量
- 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及其资源分配对载畜率的响应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区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及生物量资源分配对载畜率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构在轻度放牧区最佳,不放牧区的植物群落结构优于重度放牧区。2005年降水量(156.8mm)较低,冷蒿、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盖度、高度及地上现存量显著低于2004年(P<0.05),且随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从生物量资源分配可看出,冷蒿主要通过营养繁殖来竞争资源,其茎、叶和根的资源分配受载畜率与降水量双重因子的调配,对茎、叶的资源分配在轻牧区较高,且随载畜率增大对根系的资源分配逐渐增大;而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采用相同的生存策略适应载畜率变化,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对其根系的资源分配高于茎、叶。
- 焦树英韩国栋
- 关键词:短花针茅草原生物学特征资源分配载畜率
- 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31
- 2012年
-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不同撂荒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地有机碳的损失平均达到59.4%;在撂荒地表面0~20cm土层范围内,0.25~0.05mm粒径的砂粒含量逐渐增加,各撂荒地砂粒平均含量达76.84%,粉粒和粘粒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机械组成出现粗化现象,保水能力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而含水量低于天然草地。
- 李永强赵萌莉韩国栋焦树英
- 关键词: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
- 山东省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碳库现状和碳通量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8年
- 了解山东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现状和碳通量变化规律对于全国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取样和固定加强点静态箱法(LI-840红外分析仪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碳通量季节动态以及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暖性草丛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74 Mg C·hm^(–2),碳密度的构成排序为土壤碳密度(89%)>生物量碳密度(9%)>凋落物碳密度(2%),山东暖性草丛碳库总储量约为15.88 Tg C;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非生长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向外界净排放CO_2,表现为碳源效应;生长季节(4–9月)则为净吸收CO_2,表现为碳汇效应,峰值月份的平均固碳速率在–2.58––4.46μmol CO_2·m^(–2)·s^(–1)之间;2012和2013年泰山小流域暖性草丛NEE年平均值分别为–0.43μmol CO_2·m^(–2)·s^(–1)和–0.31μmol CO_2·m^(–2)·s^(–1),都表现为碳汇效应;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土壤10cm深度温度(Ts)和含水量(W)是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月份NEE动态的影响因素各异,且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NEE的季节动态主要受温度、水分和光强等因子控制。
- 李永强董智丁晨曦王雅楣贾继文张佳楠焦树英
- 关键词:结缕草碳库碳通量
- 芒草对NaCl和PEG胁迫的生理响应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EG模拟干旱和NaCl溶液胁迫室内盆栽的芒草,分析芒草幼苗含水量、叶绿素、保护酶系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芒草幼苗对PEG和NaCl胁迫的响应和耐干旱、耐盐能力。结果表明:芒草幼苗含水量对PEG胁迫比NaCl胁迫敏感,叶绿素则相反;CAT活性随着PEG和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强(P<0.05),POD活性在低浓度PEG(10%)和NaCl 6g/L、12g/L时达到最大,说明CAT和POD响应PEG和NaCl胁迫的活性存在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PEG低浓度(10%)时最高,NaCl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显著升高(P<0.05),Pro含量随PEG和NaCl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PEG胁迫下自由水含量与POD活性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POD活性显著正相关;NaCl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高于PEG胁迫,可溶性糖含量与Pro和MD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可溶性糖和MDA含量显著正相关。PEG和NaCl胁迫之间,CAT活性和Pro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芒草对干旱和NaCl胁迫会产生相关的生理适应机制。
- 焦树英徐家林李红利李永强
- 关键词:芒草幼苗期胁迫生理响应
- 几种硝化抑制剂和包硫尿素(SCU)对土壤N素形态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土壤盆栽法,研究了双氰胺(DCD)、硫脲(THU)和硫脲甲醛树脂(TFR)以及包硫尿素(SCU)对土壤氮素形态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不施氮(CK)、单施尿素、包硫尿素(SCU)、以及尿素分别与DCD、THA、TUF的3个浓度梯度(分别按尿素用量的0.5%、1%、2%)配合施用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随添加浓度的增加,硝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高剂量硝化抑制剂显著降低土壤NO-3-N含量,在2%添加浓度下,DCD、THU、TFR的土壤NO-3-N浓度分别比单施尿素降低29%、22%和14%,对土壤表观硝化率的抑制强度也是2%DCD>2%THU>2%TFR;SCU处理与2%DCD作用强度接近,且在施用早期就体现抑制效果,并在追肥后第74 d土壤表观硝化率显著低于使用硝化抑制剂的处理(P<0.05);硝化抑制剂和SCU都可以使土壤NH+4-N含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抑制剂用量越多,土壤NH+4-N含量越高;与单施尿素相比,尿素+DCD模式,均可提高小麦产量,且在0.5%、1%、2%添加浓度,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THU在1.0%和2.0%添加浓度,小麦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尿素,但增产效果次于DCD。总体上,包硫尿素(SCU)比硝化抑制剂在控释氮素方面效果更持久,而3种硝化抑制剂中,在控制土壤NH+4-N转化、土壤硝化抑制方面,DCD和THU优于TFR;作为外源添加物的抑制剂长期应用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不同硝化抑制在土壤中的形态归趋和长期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永强王雅楣杨越超贾继文解璐晗姚瑶焦树英
- 关键词:氮肥增效剂硫脲氮素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