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9197)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国元唐凯李国新甘丽云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黄菖蒲
  • 4篇铜绿微囊藻
  • 4篇微囊藻
  • 3篇胁迫
  • 2篇狭叶香蒲
  • 2篇化感
  • 2篇化感作用
  • 2篇根系
  • 2篇NH
  • 1篇氮磷
  • 1篇低浓度
  • 1篇叶片
  • 1篇幼苗
  • 1篇幼苗根
  • 1篇幼苗根系
  • 1篇质膜
  • 1篇质膜透性
  • 1篇水体
  • 1篇梭鱼草
  • 1篇通透性

机构

  • 7篇厦门理工学院

作者

  • 5篇陈国元
  • 3篇唐凯
  • 1篇李国新
  • 1篇甘丽云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环境科技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NH_4^+对黄菖蒲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追踪测定黄菖蒲叶绿素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了不同浓度NH4+对黄菖蒲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NH4+质量浓度为0.5和1 mg/L时,黄菖蒲各理化指标变化平缓,0.5~1 mg/L是黄菖蒲生长的适宜的NH4+质量浓度;而在ρ(NH4+)≥3 mg/L时,NH4+对黄菖蒲产生了明显的胁迫作用,表现为在培养过程中,黄菖蒲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SOD及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MDA含量逐渐增加,表明高浓度NH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胁迫后,能够显著抑制黄菖蒲SOD及POD的活性,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并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从而影响黄菖蒲的生长。
陈国元甘丽云
关键词:NH4+黄菖蒲抗氧化酶系统胁迫
不同质量浓度黄菖蒲和狭叶香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被引量:10
2014年
分别采用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黄菖蒲、狭叶香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在质量浓度大于10 g/L时对初始密度为1.0×107ind/mL的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黄菖蒲质量浓度为10、20和40 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0.1%、51.8%和84.0%;狭叶香蒲在质量浓度大于20 g/L时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狭叶香蒲质量浓度为20 g/L和40 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4.2%和77.7%,实验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而藻密度、SOD活性及MDA含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表明经过一段时间持续地化感胁迫,黄菖蒲和狭叶香蒲可以诱导铜绿微囊藻产生氧化胁迫,导致细胞结构严重损伤和叶绿素大量分解,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陈国元唐凯
关键词:黄菖蒲狭叶香蒲铜绿微囊藻化感作用
黄菖蒲和狭叶香蒲根系对氮磷的吸收动力学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研究了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均可采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亲和力(K m)和最大吸收速率(V max)有显著差异。吸收H2PO-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 max值和较低的K m值,说明黄菖蒲具有嗜磷特性,并能够适应广范围浓度的H2PO-4环境,适宜用于污染水体磷的去除;吸收NO-3时,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 max值和较低的K m值,表明狭叶香蒲可用于广范围浓度NO-3污染的水体修复;吸收NH+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低的V max值和K m值,而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 max值和K m值,说明黄菖蒲适宜用于NH+4污染较轻水体的修复,而在NH+4污染较重水体中宜选用狭叶香蒲作为先锋植物。
陈国元李国新唐凯
关键词:黄菖蒲狭叶香蒲氮磷吸收动力学污染水体
低浓度微囊藻毒素MC-LR对梭鱼草幼苗根系NH_4^+和H_2PO_4^-吸收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运用营养液培养法和常规耗竭法,对低浓度(2和10μg·L^(-1))微囊藻毒素MC-LR分别处理6和12 d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inn.)幼苗根系对不同浓度NH_4^+(0.05~1.50 mmol·L^(-1))和H_2PO_4^-(0.01~0.50mmol·L^(-1))的吸收速率和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培养液中NH_4^+和H_2PO_4^-浓度的提高,各处理组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均逐渐增大,但增幅则因MC-LR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而异。经2和10μg·L^(-1)MC-LR短期(6 d)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总体上均显著高于CK(对照,0μg·L^(-1)MC-LR)组;经长期(12 d)处理后,2μg·L^(-1)MC-LR处理组幼苗根系的H_2PO_4^-和较高浓度NH_4^+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CK组,而10μg·L^(-1)MC-LR处理组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速率降低,但其较高浓度H_2PO_4^-吸收速率仍显著高于CK组。梭鱼草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函数关系均符合双倒数曲线,拟合关系均在α=0.001水平上显著,但最大吸收速率(V_(max))和表观米氏常数(K_m)变化规律不同。经2和10μg·L^(-1)MC-LR处理6和12 d后,幼苗根系NH_4^+吸收的V_(max)和K_m值均高于CK组;经2μg·L^(-1)MC-LR处理6和12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高于CK组、K_m值低于CK组;经10μg·L^(-1)MC-LR处理6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高于CK组、K_m值与CK组无差异,但经10μg·L^(-1)MC-LR处理12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略高于CK组、K_m值明显高于CK组。说明随处理时间延长,经2μg·L^(-1)MC-LR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潜力提高、NH_4^+亲和力略有降低,而H_2PO_4^-吸收潜力略有降低、H_2PO_4^-亲和力略有提高;经10μg·L^(-1)MC-LR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潜力略有提高、NH_4^+亲和力降低,而H_2PO_4^-吸收潜力和亲和力均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和10μg·L^(-1)MC-LR处理均能够提升梭鱼草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潜力,�
陈国元廖杰何彩庆李振东吴洪凯
关键词:梭鱼草根系NH4^+
黄菖蒲有机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得到黄菖蒲水浸提液的有机酸组分,通过培养实验表明,有机酸质量浓度为2 mg/L时对铜绿微囊藻胞内O_2^-·产生、K^+释放和藻液电导率(EC)、蛋白质和核酸释放及非电解质外渗量无显著性影响。而有机酸质量浓度为20和50 mg/L时,铜绿微囊藻胞内O_2^-·含量大量增加,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发生明显改变,促进了K^+等无机离子的释放,导致藻液EC增加,随着化感时间的延长,细胞膜损伤严重,膜透性进一步增加,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开始大量渗出,非电解质外渗量急剧升高。有机酸质量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
陈国元李青松何彩庆
关键词:黄菖蒲铜绿微囊藻细胞质膜通透性
铜绿微囊藻胁迫对宽叶香蒲叶片光呼吸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共生培养的实验方法,通过追踪测定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乙醇酸氧化酶(GO)、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研究不同初始密度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宽叶香蒲叶片光呼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为1.0×104ind/m L时,宽叶香蒲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GO、GS及CAT的活性增加,说明低密度铜绿微囊藻对宽叶香蒲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光呼吸具有促进作用;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为1.0×107ind/m L时,宽叶香蒲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及GO、GS及CAT的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高密度铜绿微囊藻对宽叶香蒲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呈现出抑制作用。但是在净光合速率急剧降低的时候,光呼吸速率在短时间内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说明宽叶香蒲可能通过维持或增强光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逆境胁迫。
陈国元谢莆尧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宽叶香蒲光呼吸光合作用
铜绿微囊藻胁迫对黄菖蒲化感作用的诱导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研究不同初始密度铜绿微囊藻与黄菖蒲共同培养的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铜绿微囊藻胁迫对黄菖蒲化感作用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初始藻密度分别为0,1.0×105,1.0×106和1.0×107 cell/mL时,相对应的黄菖蒲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及铜绿微囊藻MDA浓度先逐渐增加然后降低;同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个处理组中,铜绿微囊藻SOD活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铜绿微囊藻胁迫对黄菖蒲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的诱导效应,具体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越高,其胁迫效应促使黄菖蒲释放越多的化感物质,导致其种植水化感抑藻能力增强,但是在铜绿微囊藻密度过高时,黄菖蒲种植水的化感抑藻能力开始降低。
陈国元唐凯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胁迫黄菖蒲化感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