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251051501000012)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段传志何旭英李西锋柳晓秋汪求精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3篇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2篇动静脉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静脉
  • 2篇出血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瘤形成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段传志
  • 5篇何旭英
  • 4篇李西锋
  • 2篇汪求精
  • 2篇王建奇
  • 2篇饶强
  • 2篇柳晓秋
  • 2篇刘晓平
  • 1篇罗斌
  • 1篇薛杉
  • 1篇姬斌
  • 1篇卢国辉
  • 1篇姜晓丹
  • 1篇赖凌峰
  • 1篇法志强
  • 1篇苏世星
  • 1篇闫中杰
  • 1篇王双全
  • 1篇冯金福
  • 1篇张炘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机制与预后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的易患因素和临床预后。方法纳入研究标准的1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对出血破人脑室伴脑室系统梗阻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术,对其他患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出血后1月CT评价慢性脑积水发生情况。对慢性轻度脑积水行短期临床观察,慢性重度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6月后临床恢复情况。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影响慢性脑积水发生的易患因素,比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6月后有无慢性脑积水者在临床预后上的差异。结果本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2.12%(16/132),其易患因素依次是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后6月随访,有无慢性脑积水者在临床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重度慢性脑积水患者及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得到较好的预后结果。
王立江段传志何旭英文军汪求精李西锋柳晓秋王建奇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脑积水
复发性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与散发颅内动脉瘤相比,FIA破裂率高。随访研究发现,在复发动脉瘤患者中,30%的患者其家族中有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出现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甚至存在2次以上的动脉瘤复发。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13例复发性FIA的诊治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何旭英李西峰Tamrakar Karuna罗斌龙霄翱顾大群苏世星赖凌峰
关键词:复发血管内治疗
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技巧与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珠江医院自2000年至2009年收治的DAVF患者50例,应用微导管技术,以各种不同材料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43例瘘口完全闭塞,6例瘘口绝大部份不显影,1例瘘口部分消失.随访6个月至7年,临床症状消失34例,症状明显缓解6例,复发7例,症状加重3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导管技术栓塞是治疗DAVF的有效手段,正确选择栓塞途径、材料和提高术者技术水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刘晓平饶强李西锋何旭英段传志李振勇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
雌激素缺乏对大鼠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2009年
目的建立雌激素缺乏的颅内动脉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雌激素缺乏对颅内动脉瘤形成、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颅内动脉瘤模型)、实验对照组(切除双侧卵巢旁与其大小相当的一块脂肪+颅内动脉瘤模型)、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大鼠去势模型或腹部假手术模型制作后2周用猪胰弹性蛋白酶滴加到颈外动脉及分叉处动脉壁周围,在颈外动脉距分叉处约1.5mm位点用两根手术线结扎颈外动脉,在两根线之间剪断颈外动脉,使颈外动脉的盲段形成颈内动脉的一个动脉瘤。动脉瘤模型制作6周后取右心房全血2mL,离心取上清液后于-20℃冰箱保存,用于检测大鼠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同时游标卡尺测量颅内动脉瘤长度和直径,并取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的颅内动脉瘤组织和空白对照组相应的一段颈外动脉组织用于常规组织切片染色。结果实验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为(105.00±12.96)pmol/L,实验对照组为(178.50±25.96)pmol/L,空白对照组为(180.40±18.70)pmol/L,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颅内动脉瘤长度扩张率为(131.31±6.63)%,直径扩张率为(125.10±5.49)%,实验对照组为(109.90±3.44)%和(106.82±2.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成、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使用盲段法结合酶消化法制作颅内动脉瘤模型简便可行。
王双全段传志姜晓丹姬斌杜谋选薛杉张鹏法志强王建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雌激素动物模型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通过全脑DSA造影检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特征,分析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出血组107例,非出血组9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畸形血管团大小、位置,供血动脉数目、位置,引流静脉数目、引流方向,合并动脉瘤数目、大小、与动脉瘤的位置关系,有无合并瘤样改变等因素与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微型(0.5~1.0cm)和小型(1.0-2.0cm)畸形血管团、深部畸形血管团、深部供血动脉、1~2支引流静脉、深部引流静脉、合并多个动脉瘤、合并小动脉瘤(〈5mm)和位于供血动脉端动脉瘤是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合并瘤样变则降低出血的风险,供血动脉数目与出血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微型和小型畸形血管团,深部引流静脉及合并供血动脉端动脉瘤。结论微型、小型畸形血管团,深部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端动脉瘤与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密切相关。
饶强段传志刘晓平何旭英李西锋卢国辉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结论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圈要谨慎。
李西锋段传志冯金福汪求精何旭英郭燕舞柳晓秋闫中杰赵信德林建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