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366)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改生姚雅琴王军卫刘宏伟张英利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小麦
  • 5篇雄性不育
  • 5篇细胞
  • 5篇不育
  • 4篇ATP酶
  • 3篇小麦雄性不育
  • 2篇雄性不育系
  • 2篇细胞化学
  • 2篇细胞化学定位
  • 2篇小麦花药
  • 2篇花药
  • 2篇化学定位
  • 2篇不育系
  • 1篇氧化酶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利用
  • 1篇细胞骨架
  • 1篇细胞结构
  • 1篇细胞色素氧化...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姚雅琴
  • 7篇张改生
  • 3篇刘宏伟
  • 3篇王军卫
  • 2篇张英利
  • 1篇牛娜
  • 1篇李蓓
  • 1篇刘红梅
  • 1篇唐群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作物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ytomorphology and 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K-type and T-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Pollens in Wheat被引量:2
2003年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microscop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zyme 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 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cytomorphology, ATPase and cytochrome oxidase activity in pollens during microspore formation and pollen development, for K-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lines,T-type CMS lines and their maintainer lines on whea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len abortion of the T-type CMS lines mainly occurred at the later mononucleate pollen stage, and cyt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abortive pollen began with a vacuolar membrane, and pollen aborting was related to a lack of ATPase activity in the nucleus and nucleolus during the mononucleate pollen stage. Pollen abortion of the K-type CMS lines took place mainly during the later binucleate and trinucleate stages, and cyt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abortion first began with mitochondria. The abortion was related to intine disruption.
YAO Ya-qin, ZHANG Gai-sheng, LIU Hong-wei and WANG Jun-wei(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Yangling 712100 , P. R. China)
关键词:CYTOMORPHOLOGYCYTOCHEMISTRY
小麦花粉萌发孔与雄性不育关系初探被引量:9
2006年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和ATP酶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对同核异质和异质同核T型、V型、K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粒萌发孔内、外结构特征以及ATP酶活性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不仅观察到花粉粒萌发孔孔盖的突出程度与花粉粒败育的早晚成正相关,而且还观察到萌发孔孔盖与孔环的接触程度与不育系的恢复度有关。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萌发孔孔盖突出的不同程度是由萌发孔区Zwischenkorper层与内壁的缺乏和结构异常造成的,微丝的解聚在Zwischenkorper层和内壁两者结构破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姚雅琴唐群张英利张改生
关键词:雄性不育系花粉粒萌发孔ATP酶
细胞骨架与小麦雄性不育关系研究初报被引量:8
2005年
以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化学杂交剂(CHA)诱导的雄性不育及成熟可育的花粉粒为材料, 用考马斯亮蓝R250显示细胞内微丝的方法,观察分析了3种类型花粉粒内微丝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可育 花粉粒内微丝多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呈连续排列的网状结构且充满整个花粉粒;而其他两种不育花粉粒内,连续 排列的网状结构被破坏而呈颗粒状或短棒状结构,收缩集中分布于花粉粒中部,花粉粒周缘缺乏,且T型细胞质雄 性不育系的内微丝含量较化学杂交剂诱导的雄性不育花粉粒的少。
姚雅琴李蓓张英利牛娜张改生
关键词:细胞骨架小麦CMS
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ATP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15
2001年
本文运用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对K型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小麦花药各个组织中 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ATP酶活性进行了定位,相对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四层组织和药隔细胞中 两种酶的活性分布在花粉粒败育前,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几乎没有差别,均在细胞核、核仁、质膜 与胞间连丝中有ATP酶的活性,线粒体内嵴上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分布,但药隔细胞中这两种酶 的活性都较药壁细胞中的强。单核花粉粒时期,保持系和不育系花粉粒的细胞核和核仁中都有ATP 酶的活性,而线粒体的内嵴上没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分布。进入二核期,保持系和不育系花粉粒 质膜上,线粒体的内嵴上分别出现ATP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但随着花粉粒的发育,内壁的形 成,保持系花粉粒中两种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以至花粉成熟前夕,内壁和微通道中具显著的ATP酶活 性,花粉粒内充满丰富的内嵴,内嵴具显著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线粒体;而不育系花药,随着花粉 的发育,花粉粒质膜上的ATP酶活性增加不明显,且内壁发育异常,在内壁中几乎没有ATP酶活性 出现。同时,线粒体内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酶的活性开始降低以至最后消失。据 此分析认为,花药药壁。
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关键词:ATP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雄性不育系细胞化学定位小麦
K型小麦花粉粒内壁及ATP酶活性与雄性不育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02年
运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标记技术 ,研究比较了 K型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花粉粒内壁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和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保持系和不育系花粉粒内壁的发生均从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开始 ,发育初期 2种类型的花粉粒质膜上均具有 ATP酶活性反应。随着内壁的加厚 ,保持系花粉粒质膜上的 ATP酶活性增加 ,当内壁加厚到一定程度时 ,内壁中形成膜性结构的管状通道 ,在管状通道中具显著的 ATP酶活性反应 ;其成熟花粉粒萌发孔区的细胞质隆起 ,孔盖被推出 ,内壁和周围组织具极显著的 ATP酶活性反应。不育系花粉粒随着内壁的加厚 ,质膜上的 ATP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内壁比保持系的厚 ,没有正常的管状通道的形成和 ATP酶活性反应 ;萌发孔区细胞质隆起不明显 ,孔盖内陷 ,内壁和周围组织没有 ATP酶活性。分析认为 ,K型小麦雄性不育花粉粒内壁结构的这种畸型变化及 ATP酶活性反应的差异 。
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关键词:小麦ATP酶活性
K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花粉粒形态与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14
2002年
通过光镜、电镜和酶细胞化学定位技术 ,比较研究了T型和K型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在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ATP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反应变化。结果表明 ,T型不育系花粉粒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粒后期 ,败育发生的形态学变化从液泡膜开始 ,花粉粒败育与单核花粉粒时期细胞核和核仁中ATP酶活性的缺乏有关。K型不育系花粉粒败育主要发生在二细胞后期和三细胞时期 ,败育发生的形态学变化从线粒体开始 。
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刘红梅
关键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化学杂种优势利用
小麦花药发育过程超微结构和酶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通常认为是保护组织的药壁表皮和与花粉囊开裂有关的药室内壁细胞 ,在单核花粉粒到花粉粒成熟前夕一直保持着活跃的生命活动状态。细胞内具丰富活力旺盛的细胞器 ,尤其是粗面内质网和囊泡发达的高尔基体以及胞间连丝 ,细胞核、核仁中的ATP酶活性和线粒体内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达到最强。在二细胞后期 ,药壁表皮细胞内出现球型颗粒积累 ,且随着花粉粒的发育逐渐增多 ,以至当花粉粒被淀粉粒充满时 ,该颗粒剧增 ,相当一部分药壁表皮细胞被球型颗粒充满 ,这时药隔薄壁细胞内也有大量的相同颗粒积累。分析认为药壁表皮细胞内的球型颗粒是来自药隔维管细胞营养物质的积累 ,药壁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旺盛的代谢活性可能与绒毡层解体和花粉粒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关。从四分体到单核花粉粒时期 ,小孢子的发育主要以细胞质的繁殖和体积的增大为主 ,细胞器数量增加不明显 ,线粒体不发达的内嵴上没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细胞核和核仁中有ATP酶活性。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后 ,花粉粒内壁开始发生 ,内壁的形成需要能量与质膜参与 ,成熟的内壁中具径向的、膜性结构的管状通道 ,在管状通道和外壁的微通道中有显著的ATP酶活性 ,成熟花粉粒萌发孔区的ATP酶活性更显著。二细胞时期 ,花粉粒细胞质活性发生较大的变化 ,各种细?
姚雅琴张改生
关键词:小麦花药发育超微结构酶细胞化学ATP酶
小麦花药药壁表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单核花粉粒时期 ,药壁表皮细胞内具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内嵴发达的线粒体 ,线粒体内嵴具显著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细胞核和核仁上具显著的 ATP酶活性 ,细胞处于旺盛的生命活动状态。这种旺盛的活性一直维持到花粉粒成熟。二细胞花粉粒时期 ,药壁表皮细胞中积累大量的来自于药隔细胞的球型颗粒 ,在药隔薄壁细胞内也看到了同样的颗粒 ,且药壁表皮细胞内球型颗粒的数量变化与花粉粒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呈负相关。初步认认 ,药壁表皮细胞内的球型颗粒是来自于药隔组织营养物质供大于求剩余物质的积累 ,药壁表皮细胞在花粉粒发育后期可能具有对来自花药药隔维管组织的营养物质贮存的功能。
姚雅琴张改生
关键词:小麦花药细胞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