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09-2)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仝川张林海黄佳芳李旭伟雍石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刈割
  • 2篇有机碳
  • 2篇湿地
  • 2篇水淹
  • 2篇土壤
  • 2篇互花米草
  • 1篇倒伏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幼苗
  • 1篇沼泽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幼苗
  • 1篇碳含量
  • 1篇碳排放
  • 1篇通量
  • 1篇土壤性状
  • 1篇土壤有机

机构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仝川
  • 3篇张林海
  • 3篇雍石泉
  • 3篇黄佳芳
  • 3篇李旭伟
  • 2篇曾从盛
  • 1篇杨平
  • 1篇王天鹅
  • 1篇王维奇
  • 1篇何清华
  • 1篇张文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刈割+水淹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对湿地土壤性状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监测刈割+水淹+种植秋茄综合治理互花米草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于治理前、治理1个月后、治理8个月后采集治理区和对照区(互花米草样地)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整个治理过程中,互花米草治理区和对照区各土壤层p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理过程未造成土壤pH值的变化;治理区表层土壤(0~10cm)土壤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区,其他土层则无显著差异(P>0.05),治理过程导致表层土壤板结,土壤密度增大;此外,治理1个月后,治理区表层土壤(0~10cm)有机碳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治理8个月后则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治理措施导致土壤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总之,刈割+水淹+种植秋茄综合治理互花米草对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等产生一些影响。
李旭伟仝川雍石泉张林海曾从盛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闽江口互花米草不同治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有效控制与管理米草属植物入侵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变化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同治理措施对于治理区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估也逐渐引起关注。采集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互花米草不同治理措施试验区土壤样品,开展互花米草不同治理措施对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刈割+围堰水淹"处理根除互花米草后,3年未种植替代植物的试验地内仍无互花米草入侵地段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互花米草湿地刈割开垦为滩涂鱼养殖场后SOC含量较对照互花米草样地SOC含量稍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变化同样不显著,但是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增加;经过"围堰+刈割+水淹"处理根治互花米草后,在短期(8个月)内不论是否种植替代植物,与对照相比,试验区0-40cm土层SOC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仝川李旭伟雍石泉杨平黄佳芳
关键词:互花米草土壤有机碳
2010年冬季寒冷天气对闽江口3种红树植物幼苗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2010年10月8日—2011年2月26日,跟踪监测了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治理试验区人工种植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eguncalaria racemosa)1年生幼苗叶片相溶性物质含量以及活性氧代谢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的逐步降低而增加,秋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拉关木脯氨酸含量最高;整个监测期无瓣海桑和拉关木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秋茄(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秋茄(P<0.01);3种植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均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加,其中无瓣海桑和拉关木MDA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与日最低气温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10年冬季持续寒冷天气对闽江河口湿地1年生土著种秋茄幼苗无破坏,对引进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造成了严重的低温胁迫并使幼苗基本全部死亡。
雍石泉仝川庄晨辉杨渭平李旭伟张林海黄佳芳
关键词:秋茄无瓣海桑幼苗
刈割治理互花米草对河口沼泽CO_2和CH_4排放通量的短期效应被引量:5
2013年
河口沼泽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极易遭受外来生物的入侵。刈割是治理河口沼泽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在涨潮前和落潮后两个时段,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7d采集气样,研究了刈割治理对闽江河口鳝鱼滩互花米草沼泽生态系统CO2和CH4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经刈割治理的互花米草沼泽样地CO2和CH4排放通量都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其中,CO2排放通量减小的幅度大于CH4排放通量;涨潮前,刈割样地CO2排放通量在第6天开始恢复上升,CH4排放通量的增加早于CO2。落潮后,刈割样地CO2排放通量与5cm土温显著负相关(n=21,r=-0.704,p<0.01);对照样地CH4排放通量与表层土壤盐度显著负相关(n=21,r=-0.611,p<0.01)。
何清华黄佳芳王维奇仝川
关键词:刈割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枯落物立枯和倒伏分解主要元素动态被引量:21
2012年
采用分解袋法,对闽江河口湿地2种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花和叶枯落物的立枯和倒伏分解过程及C、N、P元素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立枯分解是2种湿地盐沼植物重要的分解阶段,干物质损失率在13.26%—31.89%之间。多项式模型能较好描述2种植物花和叶的枯落物分解残留率动态。(2)立枯分解阶段,芦苇花和叶的C含量主要为波动下降,互花米草较为稳定;倒伏阶段后期,2种植物都以升高为主。立枯分解阶段2种植物枯落物N含量略有下降,而倒伏阶段逐渐上升。分解过程中枯落物P含量的波动较大。(3)2种植物花和叶C、N的NAI值在分解过程中<100%。芦苇的花和叶中P的NAI值在立枯和倒伏分解阶段都经历了明显下降和升高的过程,而互花米草在立枯阶段变化不大,倒伏阶段下降较为明显。(4)与芦苇相比,互花米草的花和叶枯落物C库较高,N库较低,P库差异不大。
曾从盛张林海王天鹅张文娟仝川
关键词:芦苇互花米草闽江河口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