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5027)

作品数:57 被引量:1,750H指数:24
相关作者:王缉慈贺灿飞李鹏飞张晔潘峰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集群
  • 18篇产业集群
  • 9篇制造业
  • 6篇地理集聚
  • 5篇实证
  • 4篇实证研究
  • 4篇区位
  • 4篇集群升级
  • 4篇产业集聚
  • 3篇电子制造
  • 3篇企业
  • 3篇服装
  • 3篇FDI
  • 3篇产业地理
  • 3篇创新集群
  • 2篇浙江制造业
  • 2篇中国服装
  • 2篇商业模式
  • 2篇区位选择
  • 2篇全球价值链

机构

  • 53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浦东干部...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杜克大学
  • 1篇法兰克福大学

作者

  • 22篇王缉慈
  • 13篇贺灿飞
  • 7篇李鹏飞
  • 6篇林涛
  • 6篇张晔
  • 6篇梅丽霞
  • 6篇潘峰华
  • 5篇谭文柱
  • 5篇陈平
  • 4篇童昕
  • 3篇王敬甯
  • 2篇马铭波
  • 2篇刘譞
  • 2篇任宝
  • 2篇朱晟君
  • 2篇王俊松
  • 1篇姚洋
  • 1篇朱华晟
  • 1篇李萍
  • 1篇王亮

传媒

  • 7篇地域研究与开...
  • 7篇中国软科学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理研究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人文地理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生态经济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商业时代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改革
  • 1篇科学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6篇2010
  • 11篇2009
  • 15篇2008
  • 1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重动力机制的集群企业迁移及区域影响--以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为例被引量:40
2009年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迁移通常被认为是企业优势延伸或再造的扩张型迁移,其动力来自于资源稀缺、要素成本上升、技术升级以及环境规制等多重压力,主要体现比较优势的思维逻辑。选择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一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透析集群企业迁移的多层面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发达地区在要素价格上的差距并不显著,不足以导致非空间邻近的、大规模群体式外迁。迫于同质产品竞争的压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制约成为企业迁移的重要内在动力。开放的地方网络组织能够减少企业外迁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地方行业自律机制及政府公共治理产生的正向集聚力或负向离心力,均影响到迁移决策过程。集群企业的迁移路径具有显著的集群指向性,这意味着,基于集体创新能力和集群治理效率的地区竞争优势构成企业迁移的外部推力或拉力。群体迁移短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产业空洞化甚至引致集群衰退,在增强迁入地集群效应的同时,也会对其原有的市场结构和创新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朱华晟王缉慈李鹏飞李伟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迁移网络组织竞争优势
集群中的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研究——以电子制造的无铅化为例被引量:17
2007年
以我国电子企业在欧盟指令的压力下,引入无铅焊接工艺过程为例,考察了集群中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文章回顾了全球无铅技术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特点,结合实证案例研究,指出在无铅化工艺的扩散过程中,领导企业的供应链管理、OEM厂商的制造技术能力、无铅元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及专业化的检验检测机构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而地理集群为这些因素之间的密切配合提供了可能,但促使集群合作创新的动力却来自集群之外。
童昕
关键词:绿色制造技术产业集群
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被引量:22
2009年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东北、长三角、湖北十堰—武汉、重庆市、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六大汽车企业集聚区,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本文以2004年中国2160个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能显著提升汽车企业效率,汽车企业规模越大、相同产业或相近产业的集聚越能有效促进汽车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信息资源,增进企业的上下游联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对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城市汽车业外资对本地汽车企业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本地汽车生产企业有较明显的溢出。
王俊松贺灿飞
关键词: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汽车
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困境摆脱与升级前景被引量:27
2008年
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将加工制造环节离岸外包的结果,它具有与创新型集群不同的形成机制。沿海外向型集群应置于全球价值链和本地供应链中来认识,而"供应链城"、"集群城镇"和"集群的集群"等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新现象。沿海外向型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底竞争"和"集群转移"将成为其面临的普遍困境和显著特征。沿海外向型集群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必须向创新型集群转变,并急需公共政策的扶持和帮助。
王缉慈张晔
关键词:外向型产业集群离岸外包集群升级
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服装产业集群为例被引量:14
2007年
产品品牌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非标准化特征要素,是内生变量。选择24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作为样本,考察集群内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发现产品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过多的产品品牌数量也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对变量进行重新组合后发现,目前中国服装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数量仍旧低于临界值,在品牌培育上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付出。
任宝李鹏飞王缉慈
关键词:产业集群
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被引量:61
2006年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还可能取决于因产业地理集聚和地方化贸易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本文采用1999 ̄2004年北京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流资料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引入产业地理集聚系数、产业联系等变量来研究影响外资产业分布的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在空间上比较集聚、产业内联系较强的产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前期外商投资对于跟进投资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信息溢出效应以及产业联系效应,从而直接导致外资的产业累积效应。外商也强烈偏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盈利率高的产业。外商在充分利用其垄断优势、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尽量避开实际劳动成本较高和进入壁垒较高的垄断性产业。本文的结果显示,发挥本地优势,完善产业配套,促成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有效途径。
贺灿飞刘洋
关键词: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
从创新集群的视角略论中国科技园的发展被引量:44
2010年
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地理和科技园的形成、特征及演化,回顾了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大学科技园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背景,并指出了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视角下,以创新集群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发展的理想目标——实现创新集群;并对创新集群的含义、园区内合作机构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发展中国家创新集群的全球力做了进一步分析。
王缉慈陈平马铭波
关键词:创新集群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欧盟电子产品环保指令的跨国影响——深圳—东莞电子制造企业调查被引量:4
2007年
近年来,欧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电子产品有关的环保指令,引起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深圳—东莞266家电子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重点从企业绿色技术投入、产品绿色设计和成本三方面研究了欧盟电子产品环保指令的跨国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接到来自海外市场对产品环境属性的要求,并为此增加了相应的绿色技术投入,其中欧盟市场因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电子产业的全球化和上下游分工细密的特点放大了这一区域性环境管制和标准的市场影响,将其扩展到整个生产系统。此外,调查还揭示了企业对欧盟指令对产品绿色设计目标和经营成本具体影响的评价。
童昕
关键词:电子产业WEEEROHS绿色供应链管理
江苏和浙江制造业地理集聚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利用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对比了江苏和浙江两位数和三位数制造业在地级市和区县尺度的空间分布模式。发现江苏和浙江两省大多数的制造业地理分布都较为集聚,并且很多地理集聚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分布都存在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浙江省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总体上高于江苏。对典型产业的分析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往往竞争力越强。
潘峰华贺灿飞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聚
重新认识意大利式产业区竞争力——对深圳金饰产业区等我国专业化产业区的启示被引量:11
2009年
中国的专业化产业区尽管已经有大量研究,但该现象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专业化产业区在中国普遍存在,并具有类似于意大利式产业区的地方劳动分工与社会网络。可我国的产业区一直难以走出"低端道路"的困局,近期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文以产业区的竞争力差异为分析基础,重新认识意大利式产业区,指出意大利式产业区的竞争力为产业区内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产业区形成的创新环境。以此为启示,以深圳金饰产业区为例,提出了以中国元素的工业设计为核心、以产业区创新环境建立为根本的产业区发展战略。
王缉慈马铭波刘譞
关键词:产业区珠宝竞争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