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102)

作品数:46 被引量:450H指数:12
相关作者:欧晓昆张志明李政海鲍雅静曹敏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植物
  • 8篇纵向岭谷
  • 8篇纵向岭谷区
  • 5篇植被
  • 5篇群落
  • 4篇植物区
  • 4篇植物区系
  • 4篇生态系统
  • 4篇区系
  • 4篇孢子
  • 3篇生态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孢子密度
  • 3篇流域
  • 3篇菌根
  • 3篇干热
  • 3篇干热河谷

机构

  • 20篇云南大学
  • 9篇西南林学院
  • 8篇大连民族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内蒙古大学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贵州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8篇欧晓昆
  • 8篇张志明
  • 8篇李政海
  • 7篇鲍雅静
  • 6篇宋国宝
  • 6篇高吉喜
  • 6篇曹敏
  • 5篇杨宇明
  • 5篇吕海燕
  • 4篇程岩
  • 4篇许田
  • 4篇杜凡
  • 3篇王娟
  • 3篇张建利
  • 3篇沈蕊
  • 3篇林华
  • 3篇房辉
  • 2篇王恒颖
  • 2篇马长乐
  • 2篇王文礼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5篇Scienc...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菌物学报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3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17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300~2540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500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540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和菊杜凡王娟杨宇明丁涛石明
关键词: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纵向岭谷区不同景观类型的服务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基于2001年纵向岭谷区的遥感影像,将研究区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体、城镇、冰川7个一级景观类型,根据气候带、植被及地貌划分了26个二级景观类型,并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成果,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纵向岭谷区各景观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总服务价值为5302.35×108yuan.a-1,占中国总服务价值的9.47%;在研究区提供的年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的服务价值所占比例最高,占18.50%,其次是气体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服务价值;受景观类型分布广度和单位面积服务强度的综合影响,占研究区总面积66.11%的森林景观对区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达85.34%,其次为草地和农田景观.
许田李政海牛建明鲍雅静程岩吕海燕王海梅高吉喜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
西双版纳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西双版纳地区2003年TM数据,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与海拔、坡度、水系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的主体,其中林地面积13 42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草地面积3 251 km^2,耕地面积2 332 km^2,分别占13%和18%.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随海拔高度具有单峰变化的曲线特征,在海拔1 000~1 200 m处林地分布最多,耕地和草地面积达到峰值时的海拔约为900 m.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的用地类型坡度指数较低,城乡建筑用地和耕地的坡度指数为5°和14°,人为活动影响较弱的林地草地坡度指数较高,分别为22°和20°.河谷内随缓冲距离增加,土地利用呈现规律性变化,耕地、城镇居民点、未利用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主要集中在河谷底部近水域处,远离河谷林地草地组分增加明显.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相对原生,具有林地为基质,河流为廊道,坝区、沟谷农业景观镶嵌分布的特点.
宋国宝李政海高吉喜王海梅
关键词:土地利用自然要素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LRGR被引量:4
2007年
联合 GIS 措施和统计方法,这份报纸选择地文学的因素和气候的因素在 LRGR 在人口密度上学习影响力量和它所有因素的功能的形式。另外,这份报纸与影响人口密度分发的因素在 LRGR 模仿人口密度分发的地位。调查结果显示下列情形:(1 ) 所有自然因素在 LRGR,而是影响程度和形式在人口密度的空间模式上有影响是相当不同的。地文学的因素和交通网络密度在人口密度上有大影响,当象温度和降水的如此的因素几乎没在人口分发上有小影响时。在人口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之间的关系假定否定、积极的线性关联趋势,当水系统密度和斜坡的影响看起来独立是指数的函数和对数函数时。(2 ) 人口在整个 LRGR 被散布并且当因为自然条件的影响的不可分的散布和本地集中,呈现如此的特征。因此,一条高人口密度带在 LRGR 的中间被形成了,并且一个高人口密度补丁在 LRGR 的南方形成。(3 ) 在 LRGR 在人口密度和人的活动索引(HAI ) 之间有一种好线性回归关系,它反映在场的那个人口密度罐头在 LRGR 的自然生态系统上的人工的骚乱。(4 ) 人口密度的增加导致 NDVI 索引的减少。
SONG GuoBaoLI ZhengHaiBAO YaJingLU HaiYanGAO JiXiWANG HaiMeiXU TianCHENG Yan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影响因素
高黎贡山乔木树种丰富度快速评估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现有资料和已发表研究文献,通过分析高黎贡山乔木树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及物种分布中心与分布幅宽间的关系,对高黎贡山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快速评估,并采用环境因子对其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乔木树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物种分布中心与分布幅度关系表明,分布幅度较窄的物种分布于较低海拔和较高的海拔,而分布中心在中海拔(2000m左右)地区的物种则具有较宽的分布幅.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气候因子随海拔变化与乔木树种多样性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气候因子在不同海拔范围对物种分布和多样性的作用不同.
孙振华彭声静欧晓昆
关键词:海拔气象因子
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研究——以屏边县生态系统为例
生态系统作为景观的亚尺度单元,区域生态系统的水平格局可以利用反映景观组分空间布局及破碎度的格局指数计算等手段实现定量化描述;而区域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组分的格局变化通常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地区小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
王恒颖欧晓昆
关键词:区域生态系统流域
文献传递
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DEM数据进行植被变化探测被引量:7
2007年
适时精确的探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研究其起因、过程和效应的基础.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对两景不同时期的影像(2003和2004年)进行一次性变化探测.并且输入层中增加了DEM和坡度两个额外"波段".在选取训练样区的过程中,共选取了82个亚类型,其中36个为植被变化亚类型,46个为无变化植被亚类型.NDVI差值法被用于探测变化和无变化的区域,该方法为获取精确的和足够的植被变化类型训练样区提供有效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探测变化技术所产生的植被变化图,其精度明显高于分类后比较法所产生的植被变化图精度.此外将DEM和坡度作为额外波段结合两景影像得的8个主成分作为输入层,能够有效的提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山区植被变化探测精度.同时在选取训练样区的过程中,将各不同的变化和无变化的植被类型根据其不同的光谱特征分成不同的亚类型进行取样,对提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山区植被变化探测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处理可以降低山区影像的地形效应.
张志明LPCVerbekeEMDe Clercq欧晓昆RRDeWulf
关键词:DEM植被变化
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研究——以云南滇西北为例
<正>通过探讨生态安全的定义及理论,追溯相关理论与生态安全的联系,提出生态安全包含了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功能和过程是否受到破坏,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否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的两重含义。从时间尺度上生态安全应是长期的,从...
欧晓昆
关键词: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滇西北
文献传递
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群落物种数量及多样性特征被引量:12
2010年
选择金沙江干流及支流小江干热河谷典型草地,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其上游、中游、下游以及支流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物种特性、以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特征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金沙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密度自上游至下游显著增加(F=5.226;P≤0.01)。金沙江干流河谷内植物分布受经向的影响较大,纬向对河谷内植物群落影响较小,河谷间影响较大。草地植物群落中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同时扭黄茅种群密度沿着河谷走向逐渐增加,但在群落中的比例逐渐降低。②金沙江干流及支流小江东川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以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Compositae)为主。③金沙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丰富度分析发现,群落丰富度指数自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eilow均匀性指数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升高。
张建利柳小康沈蕊施雯张志明周睿欧晓昆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
晶圆盘菌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Orbilia Fr. and Hyalorbilia Baral & G. Marson are the only genera currently accepted in the family Orbiliaceae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Nannfeldt (Baral, 1994; Kirk et al., 2001). Hyalorbilia was erected
郭建伟余泽芬张克勤
关键词:新记录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