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01204057)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何亮康进武黄天佑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篇余热热处理
  • 1篇铸件
  • 1篇铸件力学性能
  • 1篇铸件组织
  • 1篇力学性能
  • 1篇合金
  • 1篇AL-SI-...
  • 1篇力学性

机构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黄天佑
  • 2篇康进武
  • 2篇何亮

传媒

  • 1篇铸造技术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319铝合金铸造余热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实验研究了铸造319铝合金在余热热处理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旧砂再生处理。铸件余热热处理工艺即铸件在冷却至较高温度(400℃)时连同砂型和砂芯直接放入热处理炉内进行固溶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铸造余热热处理工艺,仍然可以得到弥散分布在基体中的细小Si相增强颗粒,抗拉强度达到同一水平所需的固溶处理时间可以缩短至传统T6热处理的1/3至1/2,同时该工艺还将固溶处理、落砂及旧砂再生3工序有机结合,取得了节时节能的效果。
何亮康进武黄天佑
余热热处理对Al-Si-Cu合金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研究了余热热处理工艺对Al-Si-Cu合金中Cu元素的固溶效果、共晶Si颗粒形貌及尺寸变化、以及该工艺对合金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热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铸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理想的固溶效果。通过分析铸件微观组织显微可知,余热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缩短固溶处理时间有效地抑制共晶Si颗粒的粗化,在4h的固溶处理中Si颗粒平均尺寸持续减小且未出现粗化趋势。采用相同工艺参数,余热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单铸试棒抗拉强度比传统T6热处理工艺提升约15%。
何亮黄天佑康进武
关键词:AL-SI-CU合金余热热处理铸件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