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0844)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何继军詹绪左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祖堂集》“其+N/NP”格式中“其”的功能及流变被引量:1
- 2011年
- 《祖堂集》"其+N/NP"中"其"常常修饰重出的通用名词或用于专有名词前,具有定指语义功能、话语连贯功能及篇章衔接功能。它来源于中土文献,受汉译佛经的影响,使用频率提高,在晚唐五代的禅宗语录及敦煌作品中使用较多。到宋元时代,口语"其"不是走向通用语,而是慢慢走上了消亡之路。
- 何继军
- 《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之考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祖堂集》中出现了唐代新产生的近指词"这(者)",其后都有连带成分。与《敦煌变文集新书》的比较,《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大体上比《变文》发展得快。
- 何继军
- 关键词:《祖堂集》禅宗语录
- 《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祖堂集》中"有"起首的"有NP+VP"句出现频率较高。"有NP+VP"句来源于上古汉语,在汉译佛经中,出现了句首"有"引导的被动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NP+VP"句式结构渐趋复杂。从篇章角度来看,句首"有"引进新实体,是潜在的话题标记,其作用是引出话题,组成话题链,展开篇章。
- 何继军
- 关键词:《祖堂集》
- 《祖堂集》“这(者)”“那”的指示功能及其虚化轨迹被引量:1
- 2011年
- 《祖堂集》中"这(者)""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这(者)""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语法义。"这(者)""那"的虚化一方面是它们自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其"的类推作用分不开。
- 何继军
- 关键词:《祖堂集》虚化轨迹类推作用
- 《宝林传》句首“尔时”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宝林传》中句首"尔时"常出现在"尔时+NP+VP"格式中,"尔时"可以表示过去或将来的时间,可不表特定的时间,也可表示时间的淡化。从篇章上看,句首"尔时"引导话题,是话题引导标记,它最早来源于东汉译经,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 何继军
- 关键词:语言接触
- 《祖堂集》疑问代词“什摩”作定语的语义功能探析
- 2009年
- 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年)的禅宗文献《祖堂集》,口语化程度很高,主要记载禅僧们的机语问答,疑问代词非常丰富。其中"什摩"出现1049次,作定语529次(占总次数的一半以上),作主语仅1次。从语义功能看,作定语的"什摩"有疑问和非疑问两种用法,其中疑问是"什摩"的典型用法,非疑问是其引申用法,二者共存于《祖堂集》中。作定语的"什摩"表疑问占多数;非疑问用例不多,以反诘为主,大多保留到现代口语中;虚指、感叹用法最少,在《祖堂集》中刚刚萌芽,主要是这些用法的疑问功能较弱,虚化程度不高,不会高频出现于早期文献中。
- 何继军
- 关键词:《祖堂集》语义功能
- 《祖堂集》标点错误举隅
- 2009年
- 文章揭出现今《祖堂集》点校本点读之误30条。其点读之误共分三大类:一是因不明词义而造成的标点失误,二是因不明句法而造成的标点失误,三是因校录欠精而造成的标点失误。
- 詹绪左何继军
- 关键词:标点
- 《祖堂集》的文献学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祖堂集》是继《宝林传》、《续宝林传》之后,又一部十分宝贵的早期南宗禅史籍,其文献价值难以估量。文章分别从文献辑佚、提供新说、文本校勘、文字宝典等四个方面对《祖堂集》的文献价值进行了论述。
- 詹绪左何继军
- 关键词: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