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91100110402)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孙建军白涛尹海庆王越涛王生轩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氮肥
  • 2篇性状
  • 2篇穗部
  • 2篇穗部性状
  • 2篇株型
  • 2篇粳稻
  • 1篇氮肥调控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量
  • 1篇稻株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水稻株型
  • 1篇穗期
  • 1篇株高
  • 1篇株型特征
  • 1篇稳产
  • 1篇稳产性
  • 1篇稳产性分析

机构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王付华
  • 2篇陈献功
  • 2篇王生轩
  • 2篇王越涛
  • 2篇尹海庆
  • 2篇白涛
  • 2篇孙建军
  • 1篇侯磊磊

传媒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株型特征和穗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以常规粳稻品种武粳15号为材料,设5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水稻株型及穗部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剑叶的长、宽、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ST(300kg/hm2)处理最大,三者分别为28.10cm、1.22cm、0.18g,随后降低。倒二叶长和质量的表现与剑叶一致,处理ST-15(255kg/hm2氮)、ST、ST+15(345kg/hm2氮)的叶宽均较宽,但差异不大。倒三叶的长、宽、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降低,长度最大值出现在ST+15处理,为39.68cm,宽度和质量最大值出现在ST处理,分别为1.13cm、0.21g。影响穗质量的上三叶因子主要是上三叶质量,尤其是倒三叶质量,相关系数为0.929。影响穗质量的节间是上二节,相关系数为0.927,上二节间越长,穗质量越高。不同施氮水平的源库特征变化趋势一致,库源比均以ST处理为最高。株高与单株穗质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28。上三叶的宽度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所有节间与单株穗质量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鲁伟林段仁周余新春严德远余明慧胡建涛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株型穗部性状
利用水稻F_2群体对其抽穗期和株高的QTL定位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遗传作图群体对水稻抽穗期和株高进行QTL定位,以明确控制性状的基因,揭示性状的遗传机制。将粳型品种月之光与籼型品种明恢63杂交(月之光×明恢63),获得一个含189个家系的F2遗传作图群体;利用该群体建立含127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覆盖12条染色体,连锁群总长度2 123cM,标记间平均距离16.7cM。F2群体抽穗期和株高均表现为连续的数量变异,呈正态分布,且出现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抽穗期和株高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以QTL作图软件Cartgrapher 2.5对F2群体抽穗期和株高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定位到4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s,分别分布于第1、6、8、12号染色体上,第8号染色体上的qHD8 LOD值为10.70,贡献率达48.0%,是主效基因,与已克隆的DTH8在相近位置,可能是DTH8。定位到4个与株高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第1、3、8、12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6.3%~21.1%,第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PH1能解析21.1%的表型变异,是主效基因,位于矮秆基因sd1附近,可能是sd1。定位到的这些QTLs是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相应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
侯磊磊王付华尹海庆王生轩陈献功王越涛孙建军白涛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株高QTL定位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为了分析粳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008年对郑稻18、郑稻19、新稻18等6个粳稻新品种,在河南省内8个不同生态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Shukla、AMMI和C.S.lin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稻18、新稻18丰产性和稳产性表现较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孙建军王生轩尹海庆王越涛王付华陈献功白涛
关键词:粳稻丰产性稳产性
氮肥运筹对水稻株型特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常规粳稻品种武粳15号为材料,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处理,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武粳15号株型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顶部的3叶长、宽、重的变化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至基蘖肥∶穗肥=6∶4处理时最大,随后降低;倒3叶重与穗重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上2节长度与穗重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节间长度与穗重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各处理用不同方式表示的源库特征变化趋势一致,库源比均以基蘖肥∶穗肥=6∶4处理为最高。各株穗型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顶1叶宽与单株谷重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节间长度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鲁伟林段仁周余新春严德远余明慧李慧龙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株型
氮肥调控对粳稻穗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在总施氮量300.00kg/hm2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配比,研究了氮肥调控对粳稻穗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氮与穗肥氮配比为6∶4的处理,千粒重和一、二次枝梗的饱粒数最多,强弱势粒质量均大于其他处理。单穗总粒数与一、二次枝梗数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单穗实粒数与一次枝梗饱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单穗结实率与一、二次枝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型指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着实粒密度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陈应明鲁伟林段仁周余新春严德远
关键词:粳稻氮肥调控穗部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