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ZONGHE016)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蕴智张军涛赵伟张志鹏门艺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4篇语言文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甲骨
  • 7篇甲骨文
  • 4篇释读
  • 3篇殷墟甲骨
  • 3篇缀合
  • 2篇殷墟花园庄东...
  • 2篇商代
  • 2篇上博
  • 2篇上博简
  • 2篇字词
  • 2篇字词考释
  • 2篇金文
  • 2篇考释
  • 2篇甲骨缀合
  • 2篇卜辞
  • 2篇成王
  • 1篇稻种
  • 1篇稻作
  • 1篇对读
  • 1篇异体

机构

  • 11篇河南大学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文字博物...

作者

  • 3篇王蕴智
  • 2篇张军涛
  • 2篇赵伟
  • 2篇门艺
  • 2篇张新俊
  • 1篇张志鹏

传媒

  • 5篇古文字研究
  • 3篇黄河文明与可...
  • 1篇文物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古今农业
  • 1篇漯河职业技术...
  • 1篇汉字汉语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骨卜辞所见中原稻作被引量:1
2017年
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及商代中原地区具有适宜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来看,商代中原地区某些地方水稻种植有一定规模。甲骨文中以前从水而释为"黍"的字应释为"稻"的本字更为合理。商人对稻作较为重视,商王亲自参与稻作管理,为稻卜问雨情,祈稻年,以稻为祭品祭祀神祗。商人已掌握了一定的水稻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栽培技术。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是商代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张军涛
关键词:水稻种植甲骨文商代
释甲骨文“斧枲”--兼论殷商大麻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6年
甲骨文中有"二月父■"一语,以往"■"字不识,影响了对该刻辞的理解。其实,"父■"即"斧枲",有以斧收割雄麻之义。大麻是商代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与收割粟、麦、稻等农作物所使用的镰刀等工具不同,收割大麻需用斧。殷历"二月"即夏历六月,此时收割雄麻合于传统农时。通过对"二月斧枲"一语的考释,使我们得以了解殷商时期大麻栽培技术、农时和月令等方面的情况。
张军涛
关键词:大麻栽培技术商代
甲骨文“至”补释被引量:1
2020年
笔者在梳理《甲编》何组甲骨的过程中,发现《甲编》2054可与《甲编》1207实缀^(①)。《甲编》2054即《合集》31195,腹甲残片,出土于1929年第三次发掘的大连坑^(②),残长2.8厘米、宽2.7厘米^(③)。其横向折口因兆枝而成,纵向折口缘兆干断裂。殷墟卜用腹甲上兆枝朝向中缝是通例,即左甲兆枝右向,右甲兆枝左向。《合集》31195兆枝均左向,知其属右腹甲。
张军涛
关键词:甲骨文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校勘札记
2012年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①,是花东甲骨发掘者刘一曼、曹定云等先生花费十年之功潜心整理、研究的结晶,释文部分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笔者在学习、整理《花东》甲骨文资料时,偶亦发现一些有关字形考释、摹释以及句读、脱文、衍文、行款等方面的问题,兹谨拈举数则加以讨论,不妥之处,谨祈请方家諟正。本文凡需要校勘的释文,均引于每版校勘语之前。
王蕴智
关键词:《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甲骨文校勘
南阳市博物馆藏上鄀太子平侯匜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南阳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上鄀太子平侯匜,系2012年被盗自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夏饷铺墓地,后被公安机关收缴,于同年入藏该馆。鉴于此匜新见,也未见有同铭器著录,且对鄀国历史与地理研究颇有价值,故予以介绍,并作初步研究。拟在此基础上,对鄀国史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张志鹏尹俊敏
关键词:太子
甲骨文同版异体现象再梳理
2020年
异体繁多是甲骨文的一大特点。经初步整理,甲骨文同版异体现象有200余例,可大致分为两类:因构件而异者和因笔画而异者。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文字发展演变中一些异体现象在横向上的联系,也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汉字早期规范性较差的历史特征。
赵伟
关键词:甲骨文
黄组卜旬甲骨新缀六则
2019年
黄组卜旬甲骨新缀六则,它们是:《合集》39133+《合集》39104+《合集》39247、《合集》39243+《合集》39109+《珍秦斋藏甲骨文》14、《合集》39186+《合集》39306、《合集》39012+《合集》39182+《合集》39029、《合集》38965+《合补》12915、《北珍》1410+《北珍》1369。
张军涛王蕴智
关键词:甲骨缀合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2020年
对读《合集》27459拓片与照片有三方面的新发现:一、之前学界就其所作释文有几处误释、漏释;二、其刻辞存在书风不一致情况,是何组三A类、三B类同版的珍贵实例;三、其存在刮削重刻现象,乃刻错了个别字后不得已而为之。
张军涛
关键词:释读书风
殷墟甲骨文中“我”的用法分析
2020年
"我"是殷墟甲骨文中的一个常见字,凡1200余例,主要见于■组、宾组、历组和非王卜辞,出组、何组、无名组和黄组卜辞中均较为少见。其字形主要有■(《合》21251)、■(《合》21249)、■(《花》183)、■(《合》14206正)、■(《合》33256)、■(《合》35913)等几种写法。商代族氏铭文作■(我祖丁觯,《集成》6205)、■(我尊,《集成》5467)、■(我戈,《集成》10735)。
赵伟
关键词:殷墟甲骨文用法分析
殷墟甲骨黄组卜步辞新缀被引量:1
2013年
黄组中刻在牛胛骨上的卜步辞,其日期和地名多与记有十祀征人方的卜旬辞、卜夕辞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是编排十祀征人方日谱的重要材料。本文介绍了董作宾和蔡哲茂先生对这组材料的整理和缀合工作,将董作宾先生对这组材料的整理缀合制作成表格,以与现有的著录书进行比较与评论,在前人缀合的基础上补缀了一些残碎小片,而使这些材料更加完整,本篇共3组缀合片:H36567+B11115,蔡缀379(H36501+H36752)+H37410+H36772,董缀骨十六(Y2526+H37475+B11141)可与H36957缀合,并就补缀的材料对征人方日程进行了简要说明。
门艺
关键词:甲骨缀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