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1-13B)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1-13B)
- 作品数:8 被引量:126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万江李琪李琪王绎刘琦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粮食安全:进步、转型与政策方向被引量:1
- 2015年
- 粮食安全问题是全球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如何有效实现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粮食不安全的评价方法和经验数据,检验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率逐步下降的过程,揭示了中国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卓越贡献。重点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新形势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新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转变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条件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为更好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从政策层面提出关键着眼点和改革的方向。
- 杨万江
- 关键词:粮食安全
- 我国双季稻区复种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0个水稻主产省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水稻生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双季稻复种指数高,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增产的不二选择。然而我国双季稻区正经历巨大的复种变化,大片耕地改种单季稻,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的年产量。本文对我国双季稻区10个省份逐一分析,发现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复种变化程度最大,其主导稻作类型均已变为单季稻,且这4个省份的复种变化是造成全国双季稻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对引起4个省份复种巨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粮产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城镇化的推进均造成稻农流失、耕地占用,从而造成双季稻比例显著下降。
- 杨万江王绎
- 关键词:工业化
- 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决策——基于11省1646户农户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1
- 2018年
- 基于全国11省1 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文章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 杨万江李琪
- 关键词:农户兼业非农收入水稻种植面积
-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国际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是世界发展中大国,经过36年改革开放发展,全国经济社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新的发展常态。在国内新常态发展和世界农业现代化格局下,需要反思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本文应用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结果,与世界水平和重要农业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处于超常发展状态。基于世界和主要国家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突出问题,结合过去发展和"十三五"发展趋势要求,提出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性意见。
- 杨万江
- 关键词:农业
- 以家庭农场为基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 2014年
-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家庭农场正在改变过去分散化、小规模的农户生产模式,逐步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与日本的经验。美国大规模家庭农场更趋大型化,日本家庭农场小型化正在发生变化并且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已经迈出重要一步。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杨万江
- 关键词:家庭农场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文章基于1960—2015年历史数据,采用模拟预测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的粮食供求缺口存在差异,中北亚与东欧12国和南亚8国的粮食可向外出口,而中东16国和东南亚8国则需从外部进口粮食。本文丰富了"一带一路"主题研究,其结论也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互补性。
- 杨万江刘琦
- 关键词:粮食贸易粮食安全
- 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11省761户调查数据被引量:50
- 2016年
- 本文基于2013年我国南方11省份761户稻农调查数据,构建了个体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模型,围绕稻农的水稻生产特征、要素投入产出关系、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技术效率水平的外部因素进行了测算和检验。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户的水稻生产具有兼业化、规模小和分散经营等特点,生产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种子和化肥现象;样本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0.89且地区间绝对差异较小;户主学历、种稻年数、参加技术培训次数和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种植单季稻对提高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面积与技术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最后提出了推广科学生产方式、提升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等相关建议。
- 杨万江李琪
- 关键词:农户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 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12省1926户农户调研数据被引量:17
- 2017年
- 基于全国12省1 926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0%的样本农户接受了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其中种苗提供、土地平整和机械收割服务的普及率较高。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稻农的技术效率,但不同稻作环节的服务对不同规模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生产规模小于80亩农户而言,土地平整、机械栽插和田间管理服务的作用明显;而对生产规模大于80亩农户来说,种苗提供、土地平整和机械栽插服务的作用更显著。因此要积极推进机械化稻作服务,加强机械化技术集成,提升农机具的适用性和适配性,同时要针对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需要和作业条件调整服务内容,着重提高机械收割、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服务质量。
- 杨万江李琪
- 关键词:水稻农户技术效率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