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1058)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 相关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多晶材料晶界面择优取向的五参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相比于传统的晶体择优取向(晶体织构,简称织构),多晶材料晶界面择优取向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系统地研究晶界面择优取向的形成规律和演化机制不仅对合理调控显微组织结构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各种使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材...
- 王卫国Gregory S Rohrer陈文哲周邦新
- 关键词:多晶材料
- 冷轧变形Al-Cu合金再结晶Σ3晶界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选用经反复多向锻造和再结晶退火的晶粒组织细小均匀且晶体取向均匀的Al-1.2%Cu合金(质量百分数)为实验材料,三个平行试样分别进行厚度减缩量为10%、20%和30%的室温轧制变形后,在390℃退火2min,利用基于体视学原理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的五参数分析法(FPA)对其Σ3晶界比例和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退火前的轧制变形量对Al-Cu合金再结晶Σ3晶界有显著影响。轧制变形量为10%时,再结晶Σ3晶界相对比例由初始状态时的13%提高到22%;轧制变形量增加到20%时,这一比例提高到32%;轧制变形量进一步增加到30%时,这一比例有所下降。随着轧制变形量由10%增加到30%,再结晶Σ3晶界中的共格成分、即共格孪晶界比例在明显增加。
- 刘智强王卫国
- 关键词:AL-CU合金电子背散射衍射
- Pb-Ca-Sn-Al合金Σ3晶界的形成条件被引量:1
- 2017年
-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经室温多向锻造(真应变ε=4)和310℃再结晶退火1 h的Pb-0.07Ca-1.8Sn-0.026Al(质量分数,%)合金在轧制及退火过程中形成Σ3晶界的条件。结果表明:经厚度减缩量为90%室温大变形轧制并经270℃中间退火的试样,能够在后续轧制和退火过程中形成占总晶界比例超过47%的Σ3晶界;相反,未经室温大变形轧制和中间退火,而直接进行30%冷轧变形轧制和退火的试样,其Σ3晶界的比例不超过18%。分析认为:样品经大变形轧制和中间退火所形成的{011}<100>(Goss)、{110}<112>(B或Brass)、{001}<100>(Cube)和{112}<111>(Copper)等织构组合是Pb-0.07Ca-1.8Sn-0.026Al合金在后续轧制和退火过程中形成大量Σ3晶界的重要条件。
- 饶聪林燕王卫国
- 关键词:织构
- 冷轧变形纯铁再结晶晶界面的取向分布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基于体视学原理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的五参数分析法(FPA),研究了99.9%纯铁经厚度减缩量为90%轧制变形后,在620℃退火过程中再结晶晶界面的取向分布。结果表明:在纯铁轧制变形后的再结晶退火过程中,其晶界面取向分布先向{1 1 1}集中,然后转变为取向于其他多个晶面上的发散型分布,并且这种转变是经过晶界的局部调整机制实现的。在退火过程中,其∑3晶界面取向分布及其界面匹配存在规律性变化,并受到退火前轧制变形方式的影响。
- 林燕饶聪蔡长辉王卫国
- 关键词:纯铁电子背散射衍射